1

    《鬼子来了》是一部非常耐人寻味的电影。原来,我不太关心,无从关心,或者叫没有机会看。看了以后,我才感到非同一般,可以说是:印象好极了。

    2000年,出演话剧《我认识的鬼子兵》的一位演员传过来姜文的话:“如果再有老鬼子来北京的话,希望一起去看他的《鬼子来了》并提提意见。”我想:姜文是大演员,咱们哥们儿怎么敢和他接触,一准是演员老哥把信息传达错了。在这之间,不断有侵华日军老兵来北京找我,谢罪。我也从没动过念头:“是不是带着老鬼子进姜文的村子?”时间长了,也便忘却了。

    从云南采访“滇西抗战”回来。忽一日,有朋友找我,说:“姜文找你,??他去了靖国神社。有人说他去参拜。”

    我感到好笑:你想拜,人家倒也让你拜呀。

    我马上在《北青》报上发表了我的观点:
    “靖国神社是军国主义的教科书,有责任感的中国学者、教育家、军事家和电影工作者有机会都应该去那里看看。”我同时提醒国人:“不可小视日本这头上插满鲜花的狼”。姜文自己也发表看法:“上威虎山的不一定都是土匪”。

    我至今不解:“??姜文这样的人也在乎闲言碎语?而且,那么认真。”

    《鬼子来了》就在那个时候来到我家的。

    我重大的发现就是姜文随和、风趣、诙谐、谦虚,完全不象我从前想象的那样。

    我想这样的人必定是能拍出好电影的。往往说“文如其人”,那么,“影”不如其人吗?如果一个导演、演员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意见;即使听到也“嗤之以鼻”,这样的导演、演员制作的影片能好看吗?

    这是不是牵扯到“一个人的电影”和“十个人的电影”的话题?
随和、风趣、诙谐和谦虚才能听到不同的意见。“文章是改出来的”,“电影是不是改出来的?”我不太懂电影。总之,众人拾柴才火焰高嘛。但愿我没看错姜文其人。


                                 2

    我心目中的《鬼》戏分“前期鬼戏”和“后期鬼戏”,《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等是“前期鬼戏”;《一盘没下晚完的棋》、《清凉寺钟声》是“后期鬼戏”。“前期”和“后期”的分水岭,在于描写的内容是1945年日军投降以前的还是以后的。中国从1931年以后开始拍摄有侵华日军鬼子兵的电影,象《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地雷战》,又有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如果以1949年为分水岭的话,早期《鬼》戏是写实的手法,解放以后的是挥洒英雄主义精神的。

    《鬼子来了》无疑是“前期鬼戏”。

    比方,我写的《我认识的鬼子兵》是“后期鬼戏”,她是描写今天老鬼子喜怒哀乐和生活场景的影片。我希望有人把她制作成电影,因为很多老鬼子希望在影片中表演自己。

    京都。“雄伟的唐昭提寺前晚霞纷飞,东史郎坐在轮椅上诉说两千年前的鉴真和尚,和他参加过的南京大屠杀”。??这就是“后期鬼戏”的内容。有意思吗?

    ??再过三年就没真的了,老鬼子也好,老八路也好,他们不是进博物馆就是动弹不得了。我是写报告文学的,我希望什么都是真的,或者是逼真的,包括电影。顺便说一句,《大兵瑞恩》就不错。可是,《大兵瑞恩》中一个战争亲历者也没有。

    这又牵扯到写“真实论”的问题。电影我不懂,写报告文学的却尖锐的分成两派。

    姜文的《鬼子来了》无疑,是“前期鬼戏”中的优秀影片。没有社会的进步,十个姜文也无用武之地。《鬼子来了》不同于演了50年的《地雷战》的地方在于“讲实话”。中国人光看《地雷战》会认为侵华日军不堪一击,这样的“习惯认识”不可养成。国歌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这个意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是“最危险的时候”。面对外国列强,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当年“上山下乡”就是个例子,千千万万的城里学生对中国农村毫不了解,当他们面对愚昧、落后、草屋、风箱、挑水、虱子、臭虫时的彷徨和无奈时,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当然不能全怪电影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宣传导向中的“习惯”。那么,怪什么呢?
                                    3
    前不久,我去采访94岁的孙毅将军。他回忆起57年前和林彪将军指挥打平型关战役的情景。他说战役前,他和林彪将军先去平型关实地侦察。他们在两面是山、狭长的山谷里扬鞭策马走了两个来回。除了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的强盗,古今中外的军队没有敢小视这样战场的。顺便说一句,当时的日军眼中的中国军人连牛马都不如,不堪一击。战斗打响了,这支辎重部队在地形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拼命抵抗,除了自杀,没有一个投降”。

    这支侵华日军辎重部队有1320人,最后一个鬼子兵是把三八枪伸进嘴里,用脚指抠动扳机击发的。要想重现他们疯狂和思想基础,我想,只有姜文的《鬼子来了》。其他的影片爱莫能助。

    孙毅将军所描述的这一历史场面和姜文电影所表现的“军国主义教育下日本兵的凶残”,“天衣无缝”地重合在一起。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生活中的再现,或者是“现实”在“艺术”中的完美“表现”。

    我84年和日本人一起工作,又在日本国生活多年,我自信:日本国民也会喜欢这部电影的,因为她表现的就是日本人自己。不但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有如此的上下级关系,就是在今天的上下级关系中也有这样的成份。而且,今天的“鸭酷杂”(日本流氓集团)更是每天没完地上演着《鬼子来了》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因为争斗、违规,有数也数不清的日本国流氓被迫把手指切下来了,以至于街上的商店中有卖假手指的,??有需求才有买卖嘛。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无数日本国民也可以马上看到我写的文章。我估计无一人会说我方军造谣吧。日本国民中的“军国主义习惯”是潜移默化到国民素质中的东西,这点,不和日本人生活几年是无从体会的。“今天”是如此,更何况是在“昨天”。

    在此我想有必要提醒一下国人,从1931年到1945年,侵华日军占领我国14年,杀伤我军民3500万人。??相当于三个东京都城市的人数,在极其残忍的战争状态下,在痛苦之中死去了。可时至今日日本国不就侵华战争中的罪恶向中国人民谢罪,众所周知,我们的民间索赔诉讼中胜诉的也是寥寥无几呀!


                                  4

    有人说《鬼子来了》是在“丑化中国农民”。这一点,我倒不以为然。

    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三个伪政府,溥仪、汪精卫和法国的贝当。中国的伪军有300万。电影界有个习惯的说法,叫作:“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就是个证明。

    ??由此看来,姜文的“罪恶”还大吗?

    姜文镜头下的农民一开始“憨傻”,后来,成了“杀人狂”。惟妙惟肖的表演再现了中国农民的“成长”过程,千千万万中国农民就是这样走向反侵略战争道路的。

    不过。我看他影片中,中国农民所使用的杀人的斧子是不是太小了一点,有点儿“娘们儿”气息,应该用李逵使用过的板斧。要不,说用那小东西“杀了五个,伤了七个”也不现实。

    而且,鬼子的乐队开始应该在长城走的,起码。遥遥的镜头应该有一点,哪·15秒钟。我在日本留学期间用六年时间采访了22个老鬼子,他们一般都拿出在中国长城行军或者双手扶大军刀站在北京前门楼子前的照片给我看,或者谢罪、或者炫耀,人证、物证,跃然纸上。免裆裤、大光头、麻单儿鞋、双手插袖、点头哈腰虽然是华北沦陷时的人物特征,但是,亚洲各地都让日本国军队的铁蹄践踏了、侵略了,只有长城上侵华日军乐队的演奏才更能体现“大东亚共荣”下的屈辱、悲愤和耻辱。

    电影胶片与文章不同,不好改,这一点,我这个“土老帽儿”还懂,但是,都拍成了,姜文再恬着脸说:“你给我提提意见”,这点让我愤愤然,这分明是拿咱老百姓不当东西呀。

    另外,在饭店里,没有什么饭菜不可以上桌的。蒋介石和毛泽东还拉起手抗日呢。中国电影界就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姜文和他的影片?以至于让他的盗版光盘满天飞?我不懂。当年阎西山对韩复渠说:“你的地盘是你的地盘,我的地盘是我的地盘”。结果,鬼子来了,韩复渠感到孤军作战、没相援。于是,他在济南放了一把火,仓皇而去。后来,蒋介石召众将开会说:“不许带枪入场”,又大喝“拿下!就地正法!”侵华日军听到这个消息时,那心里,里外里都乐开了花儿。我在此讲这个故事,无意和什么事情联系起来,只是瞎讲而已,没有给韩复渠翻案的意思。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已经把韩给挖苦了,蒋介石也已经把他给毙了,我看就算了。切勿对号入座。


                                 5

    但是,姜文的电影着实好看。我看过他的《红高粱》、《芙蓉镇》、《寻枪》等影片,印象极好。他所塑造的人物不雷同,这是关键。从前的电影我喜欢赵丹,今天的电影我喜欢姜文。再者,《鬼子来了》早公演就好了。赵薇和“军旗装事件”一发生,大概新闻界一开始采访的就是我了。四川一位记者打电话来让我“谈谈感想”,我说了如下的话:1,我没见过赵薇,和她无冤无仇。2,但是,军旗装这么性感的服装,当年日本国日本慰安妇也没穿过。3,我是研究抗战史的,你采访我就是把我往墙角里推。好象你问一位警察:看见小偷和杀人犯怎么办?他总不能回答:我回家睡觉去吧。4,“赵薇是那里的人?什么?安徽?那么,她家里一定有被侵华日军杀害的人!”这是我和记者的对话。

    ??果不其然,不幸言中:赵薇的爷爷作为我们英雄的新四军战士,英勇的牺牲在保卫我们祖国的战斗中。侵华日军的枪刺扎入我们英雄的胸膛!赵爷爷的鲜血撒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写到这儿,我想到了我的叔叔,侵华日军抓住他,让他说八路军的行踪。他不说,鬼子兵就把他的舌头用三八枪刺刀割下来。后来,我老家的村庄被日本鬼子烧成一片灰烬。

    赵薇呀!我听到你当新四军爷爷事迹后,就感到你是我的小妹妹!我无意伤害你,记者是烟筒眼里招手,把我往黑道里引,我才发表了“对事不对人”的批判。全国人民批判刘少奇主席,那是文化大革命。批评你赵薇的人也不少,可没人希望你就此变成一面黑色的旗帜。张自忠将军也走过弯路,但是,在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斗中他在最前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不是英雄吗?中国人民会永远纪念他。你知道吗?在北京,天津、上海、台湾的都市里、乌鲁木齐和我国的许多城市里都有一条路,那就是“张自忠路”呀!

    你要早看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就好了,那电影的一开始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冽冽飘扬的侵华日军的军旗。就是在那罪恶的旗帜下,侵华日军在我们中国干尽了坏事。华北、华中、华南、东北、香港、在我们大片的国土之上,我们中国人家家户户不是都有被侵华日军迫害的亲属吗?

    你那么漂亮的身体,能裹上那玩意儿?

    我确实看见赵薇愤怒的目光了,我不敢再往下说了,就此搁笔。


                                 6

    “黑色幽默”是贯穿《鬼子来了》的一条红丝绳,他时隐时现,时急时缓,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中体味其他的含义,妙不可言。幽默的人是心胸宽广的人,不管他是农民还是总统;那么,充满黑色幽默的电影呢?她有更广更深的含义,在此评论,我不敢班门弄斧。

    迄今为止,已经有人为《鬼子来了》做出了评价,他就是新华社的唐师曾。唐在7月16日的《北京晚报》上这样撰文道:

    “2002年7月7日,我徘徊在卢沟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深感我们这一代人责任重大。不久前有人批评姜文‘参拜’靖国神社,我很不以为然。尽管我和姜文不是很熟,但从《红高粱》到《鬼子来了》都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一个严肃艺术家‘参观’靖国神社和法西斯分子‘参拜’靖国神社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像姜文那样深入虎穴了解日本法西斯,才能拍出严肃永恒的伟大作品,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

    唐师曾文章的题目是《牢记历史 保卫和平》。


                                 7

    最后要说的是“演技”,姜文和日本国演员的表演可以说是好极了,伯仲难分。双方演员都在演自己,演“昨天”的自己。可以说每个演员都表演得成功,我是研究抗战史的,我认为演员所表演的就是60年前的情况。

    我正在采访《最后一批人》。他们之中有侵华日军的老鬼子,有参加反侵略战争的老八路、老新四军。有被侵华日军强迫当性奴隶的老太太,就是被日本人叫“慰安妇”的人。有中国的老将军,有当年被侵华日军强掳去当劳工的,有被侵华日军飞机炸伤残的人,有被侵华日军的细菌弹迫害至今的老人。我问他们什么都可对答如流,独独问到关于影片《鬼子来了》的看法时得到的反馈是“表情一片茫然”。《最后一批人》是侵华战争的亲历者,他们的评论应该是弥足珍贵的,想必姜文也想听听吧。怎么办呢?

    当然也不那么绝对,我采访的无数老人中就有一位就看过《鬼子来了》,他叫刘大为,是总政话剧院的编导,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刘老头看过这部影片。刘大爷是1937年的八路军,抗战中经历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他是九死一生的战争亲历者、建国第一批授衔时的中校军官。他感到影片中所表现的中国农民太软弱无知,“有些遗憾”。

    我和刘老头去过河北蓟县采访,当年的老房东胡子拉碴的握着老刘的手说:“小刘哇!当年对不起呀!一年鬼子来烧300天,那时,没啥东西给你们吃呀!”

    我又想到在日本国采访时,一个老鬼子送我的照片:“一条中国汉子领着全家给一群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鬼子兵磕头”照片上,“鬼子兵面对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哈哈大笑。”

    我不是演员,我想生活中的我也许会在1938年时扮演三种角色:

    1,跟着老刘,端起从侵华日军手中缴获的三八大盖枪和其他的八路军战士一起,迎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杀日本鬼子!

    2,和老汉一起跪在地上给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鬼子兵磕头。

    3,和姜文一起,把抗在麻袋里的鬼子兵再扛回来。然后,再和姜文一起咧着大嘴、露着大牙、号啕大哭:“活埋人?!咱不敢咧!你说咋整?你说咋办咧?”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