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5年研究和讨论,旨在纪念600万二战中死难犹太人的“大屠杀纪念碑林”16日在寸土寸金的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破土开建。
碑林设计者、美国建筑师彼得?艾森曼在象征德国统一的勃兰登堡门和德国联邦议院之间2万平方米的空场上树起了10根奠基碑柱。在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的二战结束近60年后,德国通过这一耗资2600万欧元(2930万美元)的工程向世界表明“勿忘历史”的决心。
根据艾森曼的设计,“大屠杀纪念碑林”可谓风格独特,因为它不是单座建筑,而是由2752根长短不一的灰色混凝土碑柱组成,碑柱的高度从0.5米到4.5米不等,远观如一片迷宫,其势如大海之波涛起伏,蔚为壮观。
舆论认为,碑林落成后,无疑将成为柏林市最吸引游客的景点之一。
纪念碑柱的色调和形状都类似墓碑,纪念碑林近看仿如一大片墓地。设计师艾森曼说,他追求的正是“墓地效果”,目的就是让战后德国第三代人能在这碑林之间找到一处寂静的角落,回想当年纳粹德国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艾森曼认为,一片清幽气氛能够使参观者有仿佛回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感觉,可令他们体验犹太受难者的苦难。正如柏林前市长埃博哈德?迪普根所说,纪念碑林将使柏林成为“哀悼之城”。
在广袤碑林的底下,是一座1500平方米的地下“信息中心”。设计者希望该中心能成为一个“纪念之地”。在这里,人们将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回顾二战期间纳粹德国针对犹太民族的血腥屠杀,以警醒世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据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屠杀纪念中心将在此展示收集到的400万个犹太死难者名字。
纪念碑林附近就是希特勒1945年战败自杀的地下掩体遗址。选择在此建造纪念碑林,其意义不言自明。
德国联邦议院于1999年批准建造迷宫式的纪念碑林。在此之前,德国各界围绕是否应该建造碑林争论了十年。在此之后,有关方面又围绕建筑风格、材料、色调等技术问题争论了5年。
对此,“欧洲纪念遇难犹太人基金会”负责人莱亚?罗什并不感到奇怪。他说:“据我所知,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有一个国家主动站出来为自己的罪行负责,并愿意为此建造一座纪念建筑。”
设计师艾森曼说,他不希望“大屠杀纪念碑林”将来会成为像勃兰登堡门和法国凯旋门那样著名的旅游景点,他只想“造就一个美丽的地方,让人们在此思考过去”。
16日,碑林设计师彼得?艾森曼(右)与碑林建造负责人在工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