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日本经济呈现更加明显的复苏迹象。
经济情况的好转主要得益于出口和投资的增加。换言之,是因为传统经济发展良好,与小泉政府的所谓改革无关。
英国《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经过考察,于去年12月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日本出现复苏迹象的近因是传统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即2002年出口贸易增长了8.1%,从而抵销了国内投资的下滑,拉动了经济增长。
进入2003年之后,私人非住宅投资开始激增,预期全年增长率为10.3%,再加上相当于0.5%GDP的净出口增量,2003年的日本经济就实现了令人满意的总体增长。
对华贸易大幅度增加
根据《金融时报》的分析,日本经济之所以出现复苏现象,是因为日本连续18个月取得12%的出口增长率,而其中有三分之一涉及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的出口。
今年1月20日,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向内阁提交月度经济报告时指出:“受设备投资和出口增加的支撑,日本经济确实出现恢复势头。”《日本经济新闻》当时的反应,一是喜悦,一是担忧,因为改革还未到位,不具备全面复苏的条件。
很明显,这次经济情况好转主要是出口贸易带动的,而出口增加是因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一事实与部分日本人担忧或大肆宣扬的“中国威胁论”恰恰相反。
日本官方的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津上俊哉指出,日本对中国的看法已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威胁论”至少在大企业中已经销声匿迹。日本对“日中经济相互补充”的说法,也有了切身体会,应该说日本现在正处于“中国特需”、“托中国的福”的状态。
日本报章很少报道“中日友好”新闻,但最近却不得不报道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大市场”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读卖新闻》1月27日报道,去年中日贸易总额增加了15万3000亿日元,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3.2%和13%,这无疑给出口导向型的日本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报说,在过去一年中,尽管日本对美国出口下降了9.8%,但由于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出现强劲增长,所以,2003年日本的出口总额依然高达54万5589亿日元,贸易顺差也超过10万亿日元。
《朝日新闻》也发表评论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大市场”。评论说,去年日本多个行业对华出口都呈现两位数或三位数高增长,其中,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分别增长20%和90%。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厂都在中国扩大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对华出口还将继续大幅度增长。
此外,2003年1月至11月的对华出口统计显示,机床出口增加70%以上,钢铁、轮胎、化工产品增长20%到80%,数码家电、离子和液晶显示屏电视机等出口甚至增长了230%。与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有关的大型活动,又给日本企业带来更多商机,也将促使日本企业增加在中国的投资。
中国的崛起不仅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而且还改变了日本经济一贯仰赖美国的状态。日本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增长4%至6%,而对亚洲的增长则超过了10%,其中对中国出口的增长率竟然高达20%至30%。
贸易双赤问题
《每日新闻》1月4日的社论还说,2002年日中贸易总额为1015亿美元,逼近日美之间1761亿美元的规模。日中贸易估计到2005年将扩展到1300亿美元,10年后则会与现在美国的1800亿美元并驾齐驱。事实上,日中贸易在2003年已经达到了1300亿美元,甚至已经超越2003年的日美贸易规模。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中日之间有不同的统计方法。
日本的对华贸易统计不把香港划为中国范畴之内,虽然香港从日本进口的大部分产品后来又转口到中国大陆。从日本发表的统计数据看,中日贸易从1988年开始便一直是“中国出超”。1月4日的《每日新闻》社论就说,根据2002年的日本贸易统计,在日中贸易中,日方背负210亿美元的赤字。其实,如果把香港的数字包括在内,日本实际享有21亿美元的贸易盈余。
由于采用不同的统计分类,两国都称自己有贸易赤字。但是,日本对华出口贸易出现强劲增长却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中国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也左右着日本经济的动向。不少经济学家甚至主张,今后观察日本经济走向时,必须参考中国市场上的动向。
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中日双边贸易总额在2003年11月已经超过2002年全年的份额,达到1199亿美元,增长率是30.6%,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15.8%。其中,中国对日出口532亿50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从日本进口666亿5000万美元,增幅是38.3%,中方逆差为1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8亿2000万美元。
中国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中国2003年全年贸易总额是8512亿1000万美元,其中日中贸易就高达1335亿8000万美元,说明两国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连续11年来一直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过去,日本可以用“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崩溃论”的目光来看待中国,现在两国经济不仅显示了互补互利的现实,而且还逐步走上了经济共同体的道路。(黄彬华)
联合早报网 2004年0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