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东京新闻》上发了一篇题为《“三大件”???反映经济状况的镜子》的报道,其中关于中国的“三大件”是这样写的:中国的“三大件”,1950年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九十年代是电话、电脑和空调。在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六位的今天,中国已经没有固定的“三大件”概念,但多数媒体说住房、汽车和子女教育是现代的“三大件”。
提起“三大件”,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是熟悉的。据说,五十年代时所谓“三大件”还不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那是很贵重的东西,一般人买不起。当时,中国人的“三大件”好像是皮鞋、手表、自行车,有双皮鞋穿就很神气了。在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短缺经济的困难时期,有些东西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还得凭票,不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要票,连香烟、肥皂都要票。回想那个年代,人们记忆犹新,日子过得真不容易,那一页历史终于翻过去了。
据日本的报道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时,汽车将开始进入家庭,突破3000美元时,私家车将急剧增加。今天,中国人的“三大件”中有了汽车,这是前些年所不敢想的。中国人想自行车不知想过多少年,从自行车到汽车,这是一个大进步。这也表明,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三大件”使人们看到,全面小康的美好前景,正在向自己招手。
尤其值得注意也使人很受鼓舞的是,子女教育成了现代中国人“三大件”中的一“件”。这一“件”,可不是电视机、冰箱、汽车、住房那些“件”可以比拟的,恐怕也不是为子女教育花多少钱的钱数所能比较的,它更贵重,更文明,更有长期效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同教育关系密切,同人才关系密切。国以才兴,政以才治,这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事实。把钱花在子女教育上,是明智的,值得的,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利。
可以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文明程度将越来越高,还会有新的这“件”、那“件”为中国人所追求,所拥有。很难想象,二三十年后、三五十年后,中国人最感兴趣的“三大件”是什么,那时候的人们,对今天的“三大件”又有何感想,有何评价。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有现代“三大件”的,主要还是城市和发达地区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在农村和贫困地区,许多人对现代“三大件”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还没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大件”。中国很大,发展不平衡,过好日子很难“齐步走”。为了使人尽快都有“三大件”,中国人就要照着这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的路子走下去,一如既往地干下去,使更多的老百姓,早日过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