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丁亮报道 如果今天中日海军再度交战结果如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北亚研究室主任杨伯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甲午战争那样一边倒的局面不会再发生,中国海军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他同时也坦言,从军事技术上来说,中日海军差距仍然巨大。
中日海军发展的历史异同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法学博士张文木认为:中国对于海权的认识,也要比日本要晚得多,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及抗日战争初期的海上失败,才渐渐使中国人从“边防”的角度认识海权的意义。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吸取有海无防的教训,花大价钱建造了亚洲一流的军港,拥有当时亚洲最大铁甲舰和最强大的海军。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但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10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万3千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万2千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并最终获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
杨伯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自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海军就一蹶不振,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前。但是日本的海军则走过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20世纪初的华盛顿海军会议上,日本海军达到鼎盛时期:与美英之间达到3:5:5的海军力量对比。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东北后的南侵,就是1932年派海军陆战队从上海登陆开始。淞沪战役中,因为日军有海军的配合,从杭州湾登陆,对中国军队形成北攻南阻两面夹击之势,才导致中国军队的全面溃退。日本在太平洋上也控制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制海权。
战后日本汲取旧海军的经验教训,积极重建。杨伯江认为,由于《和平宪法》的制定,日本放弃了武力,在安全防卫上实行日美同盟,但它在技术上的发展从未中断,所以在战后海军实力并未衰落,并仍呈上升趋势。现在的日本海军已拥有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装备、现有的50艘驱逐舰全部装备“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就其数量而言,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并且装备有8000吨的宙斯盾系统“金刚”级导弹巡洋舰和“大隅”级准航母,还拥有50架世界上最优良的P-3C反潜巡逻机。另外,还拥有专门的反潜作战支援部队。日本海军人员的素质和训练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加上优越的地理条件,日本仍是亚洲海军大国。
杨伯江研究员认为,从战略上讲,日本正逐渐放弃专守防卫的思想,走向与美国同步的先发制人策略,海军越走越远,可以说是采取了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外向的防御措施。
中国很晚才认识到海军重要性
杨伯江认为,建国以后,海军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但是由于受大陆军主义的制约,以及经济上的原因,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70年代的西沙之战,面对南越的几艘不大的军舰(最大的军舰也就1700吨),南海舰队仅以500吨级的猎潜艇应战。虽然凭着海军战士的勇敢和机智,最终收复了西沙的大部分岛屿,但依然出现了捉襟见肘的场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海军和空军只是与管辖陆军一个军区相当的军事行政单位。但在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很多时候都是由“海军上将”担任的。2001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谈到美军战略调整时曾说:“作出调整的最安全和最佳的时刻是其独占鳌头的时候,而最危险的时候莫过于一个强劲对手打上门来,并找到你的软肋的时候。”张文木认为这句话对任何国家都是适用的。防御必须是积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海军。
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爆发后,世界才明白海军也可以是现代战争的主角。杨伯江表示,全球化的进程也促进了中国对海权的渴求,要维护国家安全,为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近年来外电认为,中国非常重视海军建设:舰艇吨位逐渐增大,90年代以后造的驱逐舰都有远航能力;中国也是全球五个拥有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但正如杨伯江研究员说的那样,日本的整个国防很大程度上依赖海军,对海军的投入占了国防开支的很大比重,面对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精良装备,中国还是难掩劣势,要成为海上强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当然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