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2年7月17日下午2:00--3:30 ,北京大学章政教授做客人民网中日论坛,就“中日经济如何合作实现双赢”与网友交流。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阅读。


梁栋:各位网友,章政先生已经来到嘉宾室,欢迎大家提问。
【章政】: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做客人民网,同大家就中日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进行交流。这个话题也就是中日的经济合作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很多的层面。也是中日邦交三十周年之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话题。希望今天能和大家有一个愉快和深入的讨论。并感谢大家的共同参与。

1、[感慨万千]:请问:如何看待日本对中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章政】:中日贸易在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国,同时,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出口国。在中日贸易结构中,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主要是工业制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原料性工业品和农产品。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首先是由于这种产品结构的差异所导致的。当然,这其中还有汇率和利率的问题。以及国际市场的贸易条件的问题。但是产品结构是主要的。

2、[野猪]:昨天我与菜贩子座谈,都认为:日本以农药残留超标为借口来阻止中国菠菜的进口,简直是欲加之罪!中国的“菠菜协会”、“水煮笋协会”等,都应该联合起来,在对日出口的总量和价格上也反制。如此,好象跟打仗一样,要拼个你死我活了,没必要吧?
【章政】:农产品残留问题是最近中日经济贸易中的一个新的问题,也是WTO新一轮谈判中,日本谈判方案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但就这个问题的本身来看,是近年由中国出口到日本的蔬菜,水果等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而引起的。在这方面由于我国的农药残留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就茶叶而言,我国的农药残留标准是千分之二,而欧洲和日本是千分之一。由于标准本身的不同,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其次是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把个别现象普遍化的问题。比如在山东省,对外出口的蔬菜是按照单独的标准(对方的要求)进行生产的。也就是说,生产体系与国内流通的产品,是不同的。那么这些问题在媒体的报道中,可能就被忽视了。这一点也请大家给予注意。

3、[爱国委]:章教授:为何外企盈利,民族企业不成功?
【章政】: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前一段时间在日本流行的“中国威胁论”谈起,有些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于合作,这是威胁论的产生的原因和基础。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中国对日出口的年将近416亿产品中,有百分之六十,是来自于外企。而中国民族企业所占的比重(扣除国有企业)约为15%左右。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外企的赢利要高于民族企业。但这并不能证明外企要好于民族企业。这只是说明,在出口这个方面外企占有优势罢了。

4、[南方人]:章教授,当媒体出现的所谓“中日世代友好”一词时,您有何感受?
【章政】:这个问题是中日经济合作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合作的前提是双方的信任和理解。而这一点,中日之间第二代、第三代以至于后世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未来双方发展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在日本生活了13年,有一点很深的感受是:很多的日本人,并不了解中国。而很多的中国人,特别是没有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很多也并不了解日本。如果没有双方的,特别是民间的沟通和往来,那么世代友好就不可能发展下去。中日经济合作也就会有更多的问题和摩擦。我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

5、[崛起中华]:章教授,日本不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不改违背历史的教科书,经济合作一句话:绝不让步!
【章政】:靖国神社问题,和教科书问题是中日关系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刚才我已经介绍了,中日之间经济合作的基础,是在于相互的理解和信任。而这种理解和信任,是应该以公平和公正为原则的。这个原则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对事实的尊重。中日之间一衣带水,互为邻邦,双方有着久远的历史往来,但在近代史上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二战以后,日本的对华侵略的历史,作为日本政府,应该对包括日本国民在内的各阶层的人士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说法。当然,这不是一种承诺或认错,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事实进行记载,关于这个方面,实际上,许多日本的有识之士,也与我们有共识。但遗憾的是,这种共识并没有变成一种社会的公共的认识,而目前只是停留在一些肤浅的层面上,这也是妨碍中日关系长期发展的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会对中日未来的经济合作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6、[荔枝]:请问嘉宾,中国企业以现在的实力水平能和日本企业竞争吗?
【章政】:我们知道,随着二十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中国的白色家电(如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和黑色家电(如照相机、DVD等)已在很多方面与日本的产品形成了竞争。特别是在东亚市场(如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但中国产品依据的优势是低价格和低成本,这种优势在近年中,已使中国产品在东亚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当然,这种现象在美国和欧洲,也有所表现,但应该看到,从制造技术上看,日本和中国仍有差距。比如:在越南市场,中国制造的摩托车与日本的摩托车,尽管价格相差很大,但是,越南人还是愿意购买日本制造的摩托车。原因在于使用几年以后,仍然可以以高价格将其转卖。也就是说,这相当于一种储蓄。而中国产的就完全不一样,用了几年以后,就很难出售。这也说明,我们一方面具有了竞争能力,但另一方面,我们仍然缺少核心技术。但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应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据说,索尼公司现在正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创新压力,而这种压力的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东亚市场的成长和中国经济的成长。这个问题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推动着日本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7、[小城故事]:有文章拿小泉和金大中做比较,说在经济改革方面前者是雷声大而雨点小,后者是务实派。这是韩日目前经济呈现完全不同局面的重要原因,您怎么看?
【章政】:这个问题可以从97年亚洲金融风暴谈起。我们知道,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韩国是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当时韩国的债务总额是一千亿美元,整个韩国经济面临破产。而当时金大中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倒闭了32家大银行中的12家。并对其余20家大银行实施债务托管,也就是说把金融体系收归国有,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举措,令当时的经济学家们震惊,但现在看来,这个措施非常成功。正是由于金融危机,使韩国的经济成长方式发生了一个本质的变化。我们知道,韩国近二十年来的成长,是民营经济不断扩张的结果。但这种扩张带有很大的泡沫成分,而这种泡沫成分,也是引发韩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利用这次金融危机,韩国政府成功地对国家金融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顿,包括对企业制度的整顿,这样一来,使韩国的民营经济的发展,走向了一个更加健康的道路。韩国中央银行行长朴升在上周来北京时说,如果日本也同样大刀阔斧地实施经济改革的话,日本的经济恢复要比韩国快,但日本并没有这么做。尽管日本的条件要比韩国好的多。这也反映了韩国与日本在经济改革方式上的差异。

8、[崛起中华]:章教授,很佩服您的远见,能毅然回国创业。您了解日本,回国仅当当教授吗?太浪费人才了。
【章政】:当然,在学校里教书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很愿意把这个工作做好,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也想做更多的事情。但时间有限,如果有好方法,请你告诉我,好吗?

9、[南方人]:我认为近三十年来,日本所谓经济合作从我国区获得了抗日战争中所没能得到的东西(当然也有我们自己不精的原因),您认为呢?
【章政】:这是两个本质不同的问题,抗战时期,日本的目的是要扩张和掠夺殖民地,而那时中国没有主权;但现在中国是在有主权的情况下,有限制地开放自己的市场,允许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这一点,不仅是对日本,对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是一样的。至于三十年来,日本在华投资的利益如果用贸易额来测算的话,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这其中也包括了对中国的财政、税收和劳动者工资的支付。应该说,是双方互利基础上的一种得益。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10、[深入浅出]:据接触,日本的很多人不愿了解中国,也不愿相信我们的青年则想了解而无法真正了解,如何才能达到双方的正常基本沟通?
【章政】:我知道,日本的很多人是很想知道中国的,而只是从日本的媒体和宣传中能得到的信息有很大的局限性。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世界杯比赛,日本只转播自己参加比赛的那些场次,而很少转播两个第三国之间的比赛。这样一来,即使市民想了解更多的信息,但没有其他的渠道。现在在北大,有很多来自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很多是自己愿意到中国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亲自地感受和体验对中国的感觉。应该说,年轻人都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使得他们对一切不了解的问题都有探求的冲动,如果双方的政府和民间能够提供更多的渠道和信息交流方式,我想,目前的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

11、[感慨万千]:请问章教授:中国入世后,日本经济是否会成为受益者?
【章政】:从去年底到今年六月份,日中双方的贸易统计速报来看,中国入世以后,中日之间的贸易额是在增长的。这期间经历了许多对中日贸易双方的发展不利的事件。如:日元的贬值,中日农产品贸易冲突等问题。但尽管这样,贸易额仍是在增长,这也说明中国市场的开放,有益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12、[辛苦了]:请问,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中国和日本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在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主要是?
【章政】:区域经济合作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在全世界已形成了一种多方位的区域合作的格局,在这一点上,亚洲显得有些滞后。中国和日本,在推动亚洲区域合作方面各自具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长处。日本经济从七十年代以后,在亚洲许多地区和国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经济的崛起,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推动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我们通常把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分工联系起来考虑,中国具有资源、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而日本,在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有着自己长期的积累。就中日两国来看,区域合作的分工条件已十分明显,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制度性的框架,而阻碍这种制度性的框架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双方认识和一些非经济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这有待于双方的政府和民间去共同推动。毫无疑问,中日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的互补性是非常明显的。

13、[江南四大才子之末]:章政呀,说你没水准就是没水准,不懂异曲可同工?研人家行事与性格,那才好做生意啊!
【章政】:日本的民族性格,突出地反映在日本人的行动之中。比如中国人,更喜欢强调自己,而日本人则更多地埋没于集体之中。有人说,在日本公司工作的职员,只要他每天不停的动来动去,就像一只老鼠一样,只要不停的跑,就是最努力的人,至于有什么成果,那是另外一回事。也就是说,日本人更注重过程,而中国人往往很少去注意过程。这种差异,反映在日本人干事非常的认真和踏实,而中国人却比较浮躁。有人解释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中国人很多是B型血,而日本人很多是A型血。

14、[谈琉琉球的人]:章教授:中日贸易和对华援助,是否影响我们的对日政治、文化、包括历史的态度?
【章政】:应该说是有影响的。日本的对华援助ODA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援助国家的帮助来改变对日本的看法和改善双方的关系。但是日本的对华援助项目从九十年代以后,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削减,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方认为,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很多有必要减少。而现在大量日本企业的在华投资,实际上充当了技术援助和技术转让的作用。在这方面,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模式,生产模式等已经对我们的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只是我们并没有注意到而已。

15、[大傻傻大]:教授如何看待那些偷日本专利的中国企业?他们的行为是否应受到制裁?
【章政】:专利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专利法明确规定:保护在本国已申请的专利权。也就是说,专利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简单地说,一个中国企业,即使在中国申请了专利,如果他到美国去生产,美国的专利法不保护他。为什么呢?因为他同时必须在美国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之后,才能受到美方的保护。反之,外国企业要想得到中国的专利法的保护,首先必须在中国申请专利权。国家专利局统计的结果表明,近年申请的120万件的专利中,有80%是来源于外资企业的申请,这对于中国企业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国外的企业即使在本国申请了专利,而没有在其投资所在国(如中国)申请专利,那么,中国企业使用对方的专利,也不违法。这里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模仿与专利是两个概念。而目前的知识产权概念的界定中,对模仿并没有专项规定。这可能为很多企业短期取得一些实用技术提供了一些方便。

16、[崛起中华]:章教授,请教中国该向日本借鉴哪些适用的经济发展经验?能比较谈谈战后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是如何拉大差距的吗?原因何在?如今我们改革开放,应当借鉴哪些更有用的的、适用的经验?谢谢您!
【章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想从一个具体的方面做一个解答。经济的发展,首先是生产的发展,而生产的发展的核心是企业。做企业对于中国,对于日本有着许多值得交流和借鉴的东西。从日本企业来看,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是市场分工。企业的目的是生产,但我们的企业家,很多既忙于生产又忙于销售。比如日本中小企业的市场界定非常明确,就是本地市场。而中国的企业则是分布在全国,甚至是海外市场。这就使得我们的企业家不仅要忙于生产活动,还要忙于更为复杂的营销活动,分散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二是组织分工。日本的一个大企业往往能够拉动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比如丰田集团的外围共有12000家中小企业为其服务。而我国的大型企业,一般只能拉动20家左右的企业(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这也是企业活动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在我国目前只是一个行业政策。如汽车,彩电,冰箱等行业的相关政策,而在日本产业政策包含1.中小企业政策;2.雇佣安定化政策;3.金融安定化政策等许多方面。如何为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经济环境,中日双方之间有很多可交流的东西。最后从宏观上来说,如何发展民营经济,实现从国有向民营经济的转轨,在这方面中日之间也有许多可探讨的东西。关于这个问题希望以后再有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

【章政】:感谢大家关注今天人民网的这一话题,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谢谢!

梁栋:延长了几分钟。谢谢章先生!谢谢各位的参与!再见!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