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艰难的不平凡的历程。在中日友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并没有能正比例同步增长。相互理解特别是相互信任,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真诚友谊,关系到中日友好事业的长远发展,如果缺少这点,必将影响中日友好的根基。作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中日媒体界,究竟如何不断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消除影响理解和信任的原因,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00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为纪念这一中日关系史上的大事,中日两国媒体界和有关方面人士相聚在无锡,参加在这里举行中日媒体交流论坛。此次论坛主要围绕中日关系与新闻报道和经济合作与媒体作用这两个议题展开,与会的中日专家和学者一致表示,中日媒体应该为中日友好事业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做有关中日关系的报道时,"如何才能做到'求真'"、"如何对待历史问题"、"如何对待民族情绪"、"在当今的社会中,如何理解'爱国'一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新华社副社长、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马胜荣先生:
尊重事实,寻求利益共同点
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经济和友谊的交流中,媒体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交流日益重要,只有信息得到充分沟通,人们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错误的信息就有可能使人们之间产生误解。因此,担负着帮助人们进行信息沟通使命的两国媒体一定要公正、全面的报道对方国家和各自国家的情况。
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不带任何情绪去直面这些客观事实。只有把事实说清楚了,日本人民才会真正的放下包袱,卸下重负。当然,中国人也要理解日本人。在这里,媒体就应该起一个非常好的沟通作用,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尽我们的最大力量确保报道的公正、全面。
只要有国家,只要有民族,必然就存在民族情绪。媒体应该正确看待这些事情,看这个情绪有没有道理。有时候,即使很正常的情绪,只要过分了,就会变得没有道理,真理只要向前跨出一步就会出错。因此,民族情绪一定不能过分。由于记者本身不可能完全是个自然人,因此,在处理民族情绪的时候,记者一定要冷静、客观,应该在如何缓和这种民族情绪上做文章。
大家都爱自己的国家,但千万不要把爱国和人类的和平对立起来。爱我们的国家并不是就要战争,要争端,我们应该为如何壮大自己的国家而努力,从而能够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待同一件事情,两个国家的看法不相一致,这很正常。我们应该在探讨这些不同的看法的过程中,产生共同的看法,也就是寻求利益共同点。因此,中日媒体一定要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之间慢慢加深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理解的深入,最终形成与事实一致的认识。
媒体的共同责任是尊重事实,事实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才能谈其他问题,如果连事实都不顾,那就没有了存在的根本点。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中日媒体可以适当的多报道一些两国人民生活的新闻,这样就会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