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中国人不容易,做一个中国球迷更不容易。
  中国球迷在13亿炎黄子孙中所占比例很小,但能量颇大,他们在潜意识中自诩代表着一种“国民精神”,一旦聚集在同一块绿茵场上,并且有一个“共同话题”激发起他们的集体势能的话,往往会以有违“纯情体育”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激情。如果主流媒体在这种情势下再玩儿一把“火上浇油”,则随时有可能引发一场令相关政府惊恐互责、外交大政脱轨失序、军警保安顾此失彼的局部骚乱。
  很不幸,刚刚结束的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中国球迷又结结实实地体验了一次如此这般的“双重尴尬”。
  中国球迷对国足历来是“爱恨交加”。许多“铁杆”球迷为了追捧国足,不惜节衣缩食、四处告贷,也要追随中国队走遍大江南北,甚至远赴国外为中国队助威;“铁杆”球迷们还不惜强词夺理、脸红脖子粗,也要为中国足坛层出不穷的黑哨和假球作“无罪辩护”。但是,遗憾的是,国足却从来没给过他们“面子”,一次又一次地令他们失望,让中国球迷饱尝“捧臭脚”的苦涩。
  希望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去争夺国际荣誉,结果不得不接受又一次的失望。这是中国球迷在亚洲杯的第一重尴尬。
  中国球迷的爱国热忱举世无双。他们将中华体育的腾飞视为至高无上的国家盛事,将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事上夺金分银视为是全民族的荣誉和骄傲。基于中日两国百多年来的恩恩怨怨,如果中国队和日本队在体育赛事中“冤家路窄”,那么,浓厚的历史记忆和吊诡的政治现实就会自然而然地使中国民众将体育竞赛视为是两国国家名誉的血拼了。
  满怀爱国激情的中国球迷们,在关键赛事进行之际,先被对手国指为“盲目反日”,后又被本国政府视为“动乱因素”,前后左右不是人,这是中国球迷在亚洲杯的第二重尴尬。

日本抗议球迷“抗日”

  谁都无法否认,近几年来的中日关系“有点冷”,并且几乎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迹象。中日两国媒体都承认,中日两国在经贸“热”的同时,陷入了政治“冷”的困局,而且,两国民众相互憎恶的程度有增无减。在这样的情势下,日本国足到中国参加亚洲杯比赛,企望中国球迷们在高奏日本国歌时“肃立如仪”,怎么说都“有点悬”。
  此次亚洲杯足球大赛,在中国的北京、重庆、成都、济南四个赛区进行。果不其然,重庆赛场“出事儿”了。
  据球迷在网络BBS上的描述,日本队与泰国队的比赛开场前,按惯例应该演奏两国国歌,但在演奏日本国歌的时候,绝大多数中国球迷都拒绝起立表示“敬意”,相反的还嘘声四起。《体坛周报》报道说,重庆观众把掌声全都送给了日本队的对手泰国队,而在日本队进攻的时候,全场是一片嘘声。报导还说,有两名声援日本队的重庆“哈日”男女被愤激的球迷们驱逐出场。另外,还出现了少数中国球迷谩骂在场的日本球迷,并向他们投掷垃圾杂物的“暴力行动”。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球迷在赛场打出了与钓鱼岛有关的“政治标语”,还要求日本为二战时长期空袭重庆的暴行道歉,而日本球员乘坐的巴士也在赛后遭到球迷的“冲击”。
  其后,在山东济南举行的日本队与巴林队的准决赛中,也出现了中国观众在演奏日本国歌时拒绝起立,“全场一致”充当巴林的啦啦队,一心想看日本洋相的“非体育”场景。
  中国各地绿茵场上突然出现的“反日浪潮”,引起日本政坛和舆论的“强烈反弹”。
  8月3日,小泉首相在日本队击败巴林队进入亚洲杯冠军决赛后,对中国球迷起哄日本队以及日本国歌遭到嘘声等进行了批评,声称“体育活动不应该同政治结合起来”。
  8月4日,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呼吁双方的比赛在平静和安全的气氛下进行,不要把“反日情绪带到体育交流项目”中来。细田博之希望中国方面“坚决处理”,绝不能出现问题或暴力。日本外相川口顺子也警告说,对日本队的敌视态度不利于中日双方关系的发展。她希望中国球迷反省他们的反日行动。自民党干事长安倍晋三、女性局长西川京子更指责说,中国球迷在亚洲杯的“反常”举动,是中国政府进行“反日教育”的结果。
  日本舆论完全回避中国球迷行动背后的历史因素,日本政府也迅速将中国球迷的行为上纲上线到政治与外交的高度,多种途径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并把矛头指向中国主办2008年奥运的能力。
  近现代的中日关系史证明,日本政府欲和中国民众“直接对抗”将是“后患无穷”,而如果专门与中国政府“强硬交涉”,则往往“事半功倍”。

中国传媒起哄“添乱”

  8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不赞成足球比赛中少数球迷的偏激行为,但同时也对部分日本媒体过分炒作、渲染少数人的行为甚至将之与政治挂钩表示遗憾。中方期待着中日球迷能在8月7日非常文明地欣赏到一场精彩的比赛。
  为了不让日本对中国让“体育与政治挂钩”的指责“坐实”,中国主流媒体纷纷刊文,教育那些“不识大体”的球迷认识“纯粹的体育精神”。
  短短一两天内,“有一种‘爱国’无人喝彩”、“文明才是中日足球决赛的第一名”、“北京球迷,到了该证明自己的时候了”、“赢球重要,赢人更重要!”、“我们看着日本,世界看着我们”等一系列“开导文章”陆续出台。众文一词地强调“政治是政治,足球是足球”,“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历来有热情好客的传统”,呼吁“为了北京的荣誉,为了中国的体育,为了2008年奥运会,我们北京球迷要团结起来,用热烈、理智、文明、大度的行为举止,为自己正名,为亚洲杯添彩!”更有官方笔者要求民众“对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大局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备加关爱和珍惜。”
  但是,这些苍白无力、甚至是“言不由衷”的“道德文章”,除了有随着日本政客的“体育逻辑”起舞之嫌之外,对中国民众的“劝服”效果也许只能用“适得其反”来描述。
  体坛周报在8月6日发表的“八七大决战,N条理由灭掉日本队”的文章,倒是非常“传神”地概括了中国球迷“举国愤慨”的复杂心境。
  文章指出:“谁都清楚,这场比赛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一个冠军,也不仅仅在于足球。尽管有关方面在淡化中日决战的政治色彩,但官方的外交性质的表态很难改变在国人心中积淀多年的敌视情绪。”
  文章直言不讳地说:“灭日已是民心所向,而歼灭这支日本队也绝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一支打折扣的日本国家队,又是一支深陷中国球迷汪洋大海的孤军,同时也是一支存在不少缺陷的跷脚球队。……亚洲杯打到这个份上,就看中日大决战能否缔造一个完美的结局,开辟一个中国足球的新纪元。”
  结果却是:中国队在自己的主场与梦寐以求的亚洲杯冠军失之交臂,但中国球迷“事出有因、查有实据”的反日厌日浪潮再一次给世界尤其是日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亚洲杯后“痛定思痛”

  期待越高,失望愈甚。
  在中日决赛之前,中国媒体上是一片“必胜”预言。以至于一位“东北老乡”在网上痛呼:“中日大战在即,中国队如此轻敌,全国上下也在‘一派欢呼声中’,这还得了?”
  结果,中国队输了,输在自己的家门口。球迷们无法适应巨大的情感“落差”,伤心失望之际,围攻阻截日本球迷,攻击日本外交牌照的汽车,在日本球员下榻的酒店外高呼反日口号,甚至到日本使馆前抗议,迫使中国军警不得不出手“弹压”。
  球迷在赛后的“非常”举动,史有前例,并不稀奇。2002年6月的W杯,俄罗斯队在莫斯科主场败给了日本队,俄罗斯球迷愤怒袭击殴打在场的日本观客;1969年,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两国因为在W杯预选赛中结仇,竟然发展到断绝外交关系、刀兵相见的地步,打了一场“足球战争”,有多达5000多人死亡;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因领土之争而激起的相互憎恨,在爱尔兰对阿根廷的足球赛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球迷在中日决赛时做出一些过激举动,而且全部是在政府的可控范围之内,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观察家指出,体育从来就与政治结有“不解之缘”,奥运史上多次出现“抵制”或“杯葛”,就是明证。对于此次中日之间的“亚洲杯风波”,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给予关注和思考。
  第一是“体育与政治脱钩”的问题。日本此次抓住体育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向中国提出抗议,与日本在日韩联合承办W杯时“息事宁人”的态度截然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外交战略是“以斗求胜”,而日本对韩国则是“以和求安”。中国政府此次随着日本政府定的调子起舞,不仅可能对中日之间“历史争议”的走向产生负面影响,还将扩大中国官民在对日问题上的分歧,而日本对此无疑是“乐观其成”。
  第二是日本对2008年北京奥运主办能力的“质疑”。早在此次亚洲杯首场比赛之后,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曾因“怀疑北京在2008年能否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这一过激之言而引起中国官方的严重不满,最后以维拉潘及时道歉平息了这一风波。此次日本也借部分中国球迷的行为对此“说事儿“,中国有关部门却似乎“感受沉重”,不惜动用上万警力保护日本队员和球迷的“安全”,以证明“主办能力”。观察家认为,这种做法纯属“过度反应”。即便日本在2008年“不便”参加北京奥运,中国也应该“以史鉴今”,从容应对。
  第三是中国队屈居亚洲杯亚军的问题。此次决赛确有裁判“手球”误判,但中国足坛官员当时“委曲认败”的心态,是造成球迷不满发酵的主要原因。平心而论,中国和日本的总体足球水准,基本符合1:3这一比分所揭示的差距,中国队“虽败犹荣”。但是,据报导,郝海东在赛后表示:“中日两队没有差距,中国队绝对亚洲顶级”,如果中国球迷和足坛官员也如此“无知无畏”,则中国队不用说进军W杯,就是在下届亚洲杯赛中能否保持老二名份,也只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了。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