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一些网民不时地在互联网上发出“抵制日货”的呼吁。那么中国民众(尤其是中国青年)对日本的“厌恶感”是否影响到其对日货的购买;互联网是否正在强化着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负面印象;未来5年中国青年对日本的态度会不会有大的变化;为了改变中国民众对日本的负面看法,中日两国政府又应该做些什么……就这些问题,日前,作者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以下简称FT)的采访。现将采访的内容整理如下,与网友交流。

  承载过多矛盾的BBS正在强化“反日”情绪

  FT:
你认为互联网的传播是否强化了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负面印象?

  刘小彪:是。这一方面是因为上网的人以青年为主,今年1月发布的最新一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年底,中国已有网民近8000万,而年龄在18岁至35岁的年轻人达63.4%,另外18岁以下的青少年还占18.8%,两者相加则高达82.2%;另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更容易受到网络内容的影响,尤其是网民中那些年龄较小、学历较低的年轻人(网民中没有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达70.2%)。

  互联网上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应该是BBS论坛。

   BBS是一个“虚拟”社区,而要把来自中国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凝聚在一起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个“社区”里必须有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那么,在目前的中国,什么是各色人等的年轻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呢?“性”、“反腐败”等。但这些话题要么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要么是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于是,“反日”等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话题就几乎成了唯一既“安全”又“高尚”的共同语言。来自中国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在以“反日”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民族主义的大旗下找到了信仰,找到了尊严,还部分找到了自我价值和必不可少的归属感。事实上,“反日”也是他们发泄对自身所处社会各种不满的一个“合法”而又可行的渠道与途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互联网上,大家不仅是因为日本的所作所为而“反日”,也是因为其他许多非日本的因素在“反日”。于是,“反日”成了一个发泄各种不满的“出气筒”,它实际上承载着许多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和冲突。
  另一方面,互联网本身的传播特性也决定了它会扩大和强化“反日”情绪。

  在互联网BBS论坛这样一个包含各色人等的“社区”里,最有影响的声音一般不是最理性、最客观的声音,而是言辞最激烈、最极端的声音(参见人民网1月8日刊发的拙作“防止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劫持’中国-一位记者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在这里很多人不是为了论理,而是为了发泄。

  传播学上说:“如果1000人在一起讨论问题,那么大家的平均年龄只有3岁。”而现在网络上众多的“愤青”有时根本就不是在讨论,而是在发泄,那大家的平均“年龄”会是多大呢?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上一些BBS论坛正在孕育着某种群氓文化,造就着一批网络“红卫兵”。他们只允许自己说话,不允许别人发言,只允许有像他们一样的声音,不允许别的声音存在。而这种网络“红卫兵”却正在被塑造成充满侠义之气、富有血性的“民族英雄”。

  此外,据知情人透露,国内某大商业网站为了吸引网民、增加点击量,竟然故意删除一些理性的、与“红卫兵”的“主流”意见不同的文章和帖子,而刻意渲染一种“群情激愤”的场景。

  这种不健康的现象损害的绝不仅仅是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情感……

  “反日”情绪没有使中国人抵制日货

  FT:你觉得中国民众对日本的负面看法会影响中国人的购买意愿吗(比如:他们会因此不买日本造的汽车或化妆品吗?)?为什么?

  刘小彪:我所接触到的中国民众(包括年轻人)自己个人购买商品时没有明显的“抵制日货”倾向。当然,如果你要就此问他们的话,他们大都会说:在价格、质量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选择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而不是日本的。我相信这话是真的。但事实上,这句话在此时的语境下表达的仅仅是一种道德追求或价值取向。就像你问一个人,你愿意登上珠穆朗玛峰吗,大多会说:愿意!但是,一般情况下,此人并没有这种迫切的追求和特别的愿望,因为它要求必须具备很多条件,还要付出很多代价,而一般人并不愿意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为此付出。在目前和平与开放的年代,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购买个人商品时遵循的是理性的和实用主义的原则。比如,大多数的中国人更愿意购买日本轿车,而不是韩国轿车。2003年日本的汽车厂商对中国的出口量增长了30%。不仅如此,去年日本向中国的出口--包括从钢铁、轿车到手机、化妆品的各种商品--激增了44%,达到600亿美元。

  这些年,日本对华出口连年攀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证明,日本商品在中国并没有受到抵制。

  当然,中国现在也确实有很少一部分人出于“爱国”目的而在抵制日货,但他们人数很少,购买力很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因为在中国民众中有较为普遍的“反日”情绪,所以日本商品在中国可能存在着某种潜在的政治风险。比如,当某种日本商品发生质量问题时,这种问题就有可能受到特别的关注,并被情感因素放大,甚至会将单纯的商品问题上升为复杂的政治问题。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那么这种商品在中国的销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与个人购买相比,集团购买时“抵制日货”的可能性更大。一般来说,个人购买行为是相对单纯的,它主要考虑商品的“自然属性”。但单位购买和集团购买,尤其是国家购买,它的内涵就会相对复杂许多。或出于情感的因素,或出于惩罚的目的,或出于维护形象的需要,“抵制日货”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个人。它不仅要考虑商品的“自然属性”,也要考虑商品的“社会属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单位、集团和国家有进行抵制的能力和资本,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有政治等其他方面的需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日之间本应有更好的经济合作与更高的贸易额,但由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一些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受到了一定影响。

  中国年轻人对日态度近期不会有太大改善

  FT:你认为,在未来5年,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看法将会改善还是恶化?为什么?

  刘小彪:首先,在未来5年,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情感不可能有大的改善。因为上面提到的造成中国年轻人对日本有负面看法的若干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并且其中的一些因素还有可能进一步凸显和激化。

  其次,如果不发生重大的“恶性事件”,在未来5年,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看法也不大可能进一步恶化。一方面是因为中日之间的各种矛盾现在基本都已暴露出来,或者说已经部分地释放了能量和发挥了消极作用,对日情感已处于一个很差的水平;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已认识到双方民众之间彼此的“厌恶感”是个“大问题”,所以今后可能会采取一些修复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年轻人强烈的“反日”情绪有可能对国家的社会秩序造成冲击,从而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应该会采取一些措施避免这种情绪的“激化”和“外泄”。但即使再“积极”的干预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有一个“时延”的过程,所以在两国之间以及本地区内不发生“非常事件”的情况下,未来5年,中国年轻人整体上对日本的态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中日两国应该加强各个层面的交流

  FT:为了改变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负面看法,你认为中国政府或日本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刘小彪:首先,“解铃还需系铃人”。日本首相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参拜靖国神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伤害,并使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厌恶感”进一步增强。所以,日本方面应该避免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错误行为再次发生。

  其次,中日两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2002年发生的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既反映了日本民众对中国的“疑惧”心理,同时也说明日本民众对中国很不了解,以至于误会和曲解中国值勤武警本是善意和尽责的行为。而去年发生的西北大学事件也既反映了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厌恶”心理,也同时说明对日本人缺乏基本的了解。所以,中日两国政府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增加两国各个层面的交流,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交流,以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

  第三,中国政府应该对中国民族主义兴盛所带来的利与弊有清醒和全面的认识,对目前中国年轻人中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进行科学的疏导;对宣传思想和媒体报道进行反思和改革,让大众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客观、更全面的日本和世界;对网站,尤其是其BBS论坛加强科学管理,避免其误导视听、制造愚昧和极端。让互联网这一先进的事物发挥它应有的“先进”作用。

  (刘小彪:《外滩画报》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访问学者)

相关新闻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