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预测一年的工作成败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但是我们依然不得不面对日本在2006年刚开始就再次启动的“入常”计划。日本对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执着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日本的外交观和国家观变化。
无论2006年日本“入常”的可能性有多大,应该看到的是,日本的“入常”战略在经过2005年的失败之后变得更加明晰化。据日本媒体报道,在06方案中,日本试图以联合国大会“公投”的形式,绕开种种牵制,更提议废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享有的优惠,把中国的会费负担率从目前约2.1%提高到4%。
将“入常”问题与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捆绑在一起,构成了日本2006年“入常”的一个核心战略。因此可以预见中日在常任理事国问题上的分歧将会更加明显。从2005年的失败中,日本政府已经认识到,要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而中国的发展在日本某些人眼中所固有的“威胁”,也促使日本在“入常”的同时捆绑遏制中国的政策,试图一箭双雕,完成日本转型所谓的两大步骤。
从联合四国“入常”方案,到瞄准一个“敌人”中国,日本的“入常”战略越来越清晰地体现了日本对自身国家定位的变化。其实从联合国的改革和亚洲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国并不构成日本“入常”的敌人,因为在今天多赢格局下的国际社会中,已经罕有非要进入针锋相对的零和博弈过程了。而更多的国家为联合国层面的国际利益做出贡献,是符合全人类的要求的。但是中日之间的问题,因为历史因素的影响,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国家利益问题,而指向利益之上的道义。
必须承认的是,在短时间内“入常”是一个有益于日本国家利益的举措。但是今天即便我们处于一个现实主义张扬的年代,万国利益之上还有道义在。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除了各项政治、经济、军事指标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历史指标。这个指标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一票否决基于国家利益扩张的考虑。因为它象征着其他指标存在和上升的合法性基础。
另一方面,基于联合国成立的宗旨和目的,常任理事国本身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利益机构。他们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各国平等健康交流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决策性作用,是超越单个国家利益的。如果简单地把“入常”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符号,甚至将“入常”作为日本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工具,那么其本身就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宗旨,又有什么理由赢得联合国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支持呢?
利益之上还有道义在,这是联合国存在的基础价值,也是各国发展和定位的道德准绳。各国发展的政治哲学和现实目的固然不同,但是我们不可能因为单个国家的利益而放弃对全世界的安全承诺。这种做法,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作者 商汉)
国际先驱导报 2006年0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