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19:00-20:00,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中日网络对话》活动将在北京和东京两地同时举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中文网、日文网将同时进行在线音频图文直播,环球资讯广播也将同时进行广播直播。 

  本次对话将以“中日国民相处之道”为主题,在一个小时的网上对话中,中日两国四位嘉宾分别在北京和东京两地,通过互联网与中日两国网民共同探讨两国国民在生活、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并就两国国民如何相处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线对话嘉宾介绍:

王众一:日文月刊《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生于1963年。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日语专业,同年进入《人民中国》杂志社从事翻译与采编工作。1994年至1995年,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日本东京大学进修。是日本电影通,研究领域涉及文化交流、翻译学、大众文化等。著有《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形成》一书。
田中奈美(上图左为田中奈美,右为国际台日语部主持人王小燕):常住北京的中日翻译。1971年生于东京,美术史硕士。曾任美术杂志编辑,并参与《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中国地理纪行》)的创刊和编辑工作。2003年来中国留学,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中文后,现主要以北京为据点从事翻译工作。
福田敏彦:生于1944年。2004年3月为止在日本电通公司从事广告和公关业务,之后为法政大学教授。是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编剧。90年代后期开始学习中文,并进入辽宁省中医大学日本分校学习中医学1年。对中国的易经、阴阳以及汉日语的比较、饮食文化、广告文化有浓厚兴趣。
于前:摄影记者。生于北京,1989年去日。现常住东京,为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媒体提供关于日本的图文报道,同时在日本的《朝日新闻》网页主笔“中国特集?漫步寄语”栏目并在在日发行的杂志《汉语专刊》中开辟了“于前的现代汉语图录”栏目。著有《中国的镜头》一书。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日网络对话直播回顾

  【王小燕】:2007年中日网络对话将分春夏秋冬四季,北京和东京分设两个会场同时举行。我们请来了两个国家活跃在中日交流最前线的的嘉宾,就文化、体育、思维方式的话题进行探讨,探讨两个国家如何增进互相理解。
  【王小燕】:第一次的主题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如何相处。我是北京会场的主持人王小燕。在东京会场的主持人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京记者站站长张国清。
  【张国清】:大家晚上好,我是国清。
  【王小燕】: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四位嘉宾,首先从北京会场开始,这是在CRI的演播间里,第一位嘉宾是自称是日本电影迷的日语月刊《人民中国》的总编王众一。
  【王众一】:大家好,我是王众一。
  【王小燕】:另外一位出生在东京,4年前来北京留学,之后在北京从事中日双语翻译的田中奈美小姐。
  【田中奈美】:大家好,我是田中奈美,请多关照。
  【张国清】:我们东京方面现在正在日本的转播间为大家做直拨,我们来介绍一下这边的嘉宾。我们的广告专家、走访过中国各地的学府、开过讲座、并执笔过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剧本、现在在日本的法政大学人生设计系执教的教授,福田敏彦先生。
  【福田敏彦】:大家晚上好,我是福田,东京已经非常暖和了,樱花已经开放了。
  【张国清】:接下来这位出生在北京,在东京生活了15年,她就是摄影记者于前小姐。
  【王小燕】:于前是北京周刊的特派员。
  【于前】:大家好,我是于前,请多关照。
  【王小燕】:以上我们介绍了四位嘉宾,各位嘉宾在平时因为工作关系与对方国家的人交流是比较频繁的。希望大家能将平时的一些感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今天的网络对话,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中文网页和北京地区播出的环球资讯频道91.5也同时播出。
  【张国清】:听众朋友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留言板参加我们的节目。我们会选取一部分留言在节目中介绍,同时会请在场的嘉宾来回答相应的问题。
  【王小燕】: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参加,另外在北京收听的听众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来参加我们的节目,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地发短信。
  【王小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日网络对话,我们马上就要进入正题了。我们今天讨论之前,首先请各位嘉宾就中国人和日本人如何相处这样的主题谈谈各位的基本观点。从东京会场开始。
  【张国清】:好的,首先有请我们的专家:法政大学的福田敏彦教授谈谈个人观点。
  【福田敏彦】:现在中日两国在经济和产业方面相互依赖关系正在不断加强。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日中两国贸易所占的比重在2004年超过中美贸易跃居第一位,从2005年到2006年,差距继续拉大。日中两国已经成为相互依存的伙伴国。即使这样,两国人民并没有留下太多好的印象,中国或者日本对对方感到有亲切感的人正在减少,因此,日中两国的交流和增进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两国之间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历史问题、政治问题,在此之上更重要的问题是文化方面的相互理解。两国人民外表非常相似,而且同样使用汉字、吃米饭和面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不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在他们接触过程中,这种差别逐渐的显现出来,这样会产生很多误会。所以文化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差别,了解这些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张国清】:非常感谢我们的福田先生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福田先生阐述了在文化上相互理解的重要性,非常感谢。接下来看看北京方面有什么观点?
  王小燕:北京会场我们首先有请中日交流的权威,《人民中国》的总编王众一先生谈一谈他的观点。
  【王众一】: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相处之道,谈论这个问题是一般人都会使用的文化学,比较一目了然,但是我觉得会有几点注意的地方,在比较文化的时候,我们说同样的一件事,中国人会这样做,而日本人会那样做。但是现在在全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主张文化的多样性,但是把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区分为不同人种的人,我持有怀疑的态度。一个国家的文化到底还是历史的产物,各国现在都为实现现代化而摸索,现在不管是文化还是传统,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我还想指出,这也是后现代的特点,国家文化差异相比与这两个国家相比,不同时代是更加明显的。比如这个月有一个中日超级歌会,对中日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我这种叔叔级来说就好象是一个比较落伍的人,跟不上趟儿了。
  【王小燕】:非常感谢,王众一先生谈到了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不要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的问题,此外还说到要考虑本国内不同年代人的观念差异的问题,这是非常有趣的着眼点。下面还请东京会场的嘉宾来谈。
  【张国清】:下面请用镜头观察日本的于前小姐谈一下她的观点。
  【于前】:我想到的是,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不要随意认为日本人或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人,对方的事情自己最了解,这样的想法非常傲慢。我们是近邻关系,这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必须要认识这一点,因为我们是邻居,所以对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偶尔可能会有一些矛盾,但是如果说有些人很盲目的习惯对方这也是很危险的,以后在交往过程中会发现对方的一些令人厌恶的地方,这样会产生不愉快,而且会非常讨厌对方。这样的话,对对方的不满爆发的时候,也可能导致关系的彻底破裂。所以首先要对对方感兴趣,必须要想了解对方。日本和中国之间有很多在最初形成的偏见,但是如果喜欢对方就可以忍受,喜欢对方也可以理解、体谅。
  【张国清】:于前小姐提到了媒体的作用,没有必要勉强自己,应该给自己更多的自由空间,双方面都不能忽视,接下来把话题转到北京方面。
  【王小燕】:北京会场最后一位发言的嘉宾是作中日双语翻译的田中奈美小姐。
  【田中奈美】:我来到中国以后,才对互相之间的不同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在日本理所当然的事在中国就不理所当然了。在北京住了四年,也逐渐了解了其中的不同,但是越是了解,越是觉得不理解的事情更多了。所以说不管自己多么了解对方,只要不是那个国家的人,所感受到的那种龃龉和分歧,以及因此产生的很别扭的感觉和愤怒都是无法抹去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种情况积累起来,负面影响就会增强。所以不只是中日间的关系,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在碰到自己不理解的东西的时候如何去面对这种很别扭的感觉或者龃龉,是需要我们消化和超越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针对自身的问题。
  【王小燕】:田中奈美小姐提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交往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个问题是自己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非常感谢。到现在为止,四位嘉宾已经就各自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在大家的发言当中,我总结了两个要点,其一就是文化的互相理解,另一个就是说如何和对方进行交往,针对各位嘉宾的谈话,听众和网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短信和留言发给我们。
  王小燕:刚才的谈话中于前小姐和王众一先生提到了不要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的问题,是不是两位从与对方国家的人交往当中碰到过这样的例子?
  【于前】:我在日本进行拍照的工作,回到中国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说你怎么老拍日本的照片,为什么不拍中国。他们这样说我也没法回答。中国人比较喜欢日本的和服或者说是日本年轻人的照片。
  【王小燕】:田中奈美小姐怎么想?
  【田中奈美】:我在日本的麦当劳吃饭的时候,我前面一个椅子不知道被谁撤走了,如果是日本人的话,要撤走椅子会提出一些理由的。我一看很奇怪,原来是一些中国女孩在那里聚会,是她们撤走的。那么在中国,如果把椅子拿走,特别解释理由好象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我想在日本人的固定观念当中可能这是非常失礼的事情。
  【王小燕】:这次在探讨当中,福田敏彦教授也曾经提到,要互相意识到对方文化的不同,并且要尊重对方的文化。有关这个问题,我们在节目当中还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这次网络对话之前,我们就中国人和日本人眼中的对方国家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文网和中文网分别做了问卷调查,下面我们就把网民留言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来,请嘉宾回答。
  【王小燕】我们继续网络对话,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2月中旬在中文网和日文网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有2300人以上的网友回答的问卷。有关这次问卷结果的具体情况,今后在CRI的网页以及世界新闻报上会有所介绍。那么今天我们从这次问卷调查中抽出几个问题进行介绍。请张国清来介绍一下。
  【张国清】:好的,首先来谈一谈关于中日两国人民对彼此国家的印象。显著的特征分别列举了以下三点,首先是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印象,日本人看到的中国人的印象,有下面这样一个统计,首先是易怒,比较凶,百分比很高。下面是没有礼貌,13.2%,第三是对人热情,让人感觉温暖,比例还算比较高。接下来是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印象是怎么样呢?首先是有礼貌,彬彬有礼,这是24.7%。第二是有计划性,这个是17.8%,下面是冷静的看待事物,是10.8%。
  【王小燕】:非常有对照性的结果。各位嘉宾,针对这个结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我们请于前小姐和田中奈美小姐谈一谈。
  于前:首先,日本人是非常勤奋的,中国人基本上是随机应变的。我不太喜欢第三个。和人交往之前太冷静、考虑太多反而不容易和对方进行深入的交往。
  【王小燕】:非常感谢。
  【张国清】:接触之前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感觉是不好的。
  【田中奈美】:我最初到中国来的时候对中国人的印象是“不太有礼貌”,但是在中国生活时间长了,虽然感觉中国话的尾音是非常强硬的,但是他们的态度,特别是车上的售票员的态度是非常好的,所以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礼貌。所以说,我看到的中国人和其他日本人看到的中国人可能有些不太一样。
  【王小燕】:这是田中奈美小姐的亲身感受。下面我们这项调查是“你所知道的对方国家的名人”,这是非常有趣的结果。日本人最了解的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是毛泽东,占12.9%,接下来是成龙,11.2%,接下来是女子十二乐坊,是10.8%。另外中国人最了解的日本人的名字,第一位是山口百惠,占17.8%,接下来是滨崎步,占12%,第四位是宫崎峻,11.8%,下面我们介绍两个国家了解对方的信息渠道是什么,日本和中国都是一样的,是通过公共媒体和书籍,这两个选项是非常高的,从事公共媒体工作的王众一先生谈一谈您的感想。
  【王众一】:是的,我想,大家关注的是艺人或者文化人比较多,可能是这些人会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感觉到的是媒体的力量、电视的力量。在这里想说的是,媒体今后应该传达更多的信息。
  王小燕:非常感谢。针对问卷调查的介绍我们先到这里。下面我们想谈一谈针对对方国家想提出的问题。
  【张国清】:这边收集了很多留言真的是很宝贵的意见,但没有办法全部介绍。
  【王小燕】: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中国人的留言。这是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不可思议的日本”。
  “我觉得日本的女人很卖力地服侍自己的老公,我认为没必要,因为夫妻之间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当然这是我从电视当中得到的一些认识。”
  【张国清】:请教授福田老师回答一下。
  【福田敏彦】:从中国人来看可能是这样的,非常有意思,地位比丈夫低这种说法。但是她掌握一家的财政大权,在主妇之中也有工作的人,在大学也有很多女性是要学习的。
  【王小燕】:可能实际情况和印象有一些差异。
  【张国清】:当然,不是来日本亲自看一看,光是看一些媒体的介绍可能还不能全面了解,不能简单地来决定现状。下面中国人也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看日本人怎么看。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对客人盛情款待,日本人收到礼物的时候一般回赠同等价值的礼物,但是中国人似乎要加倍回赠给对方,而且永无止境的这样送下去。而且日本人汉字写的非常好,虽然在日本没有受到什么表扬,但是在中国写汉字的时候,就会被人家夸奖表扬。”
  有请于前小姐谈一谈感想。
  【于前】:是啊,中国人非常重视客人,热情招待,但日本人也并不是对客人冷淡,这可能是一种误解。日本人很少请客人到家里来作客,但是中国人会觉得应该在家里招待客人,但是我想中国人也不都这么认为,这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会说突然请人到家里来的,对外国人应该是很热情。
  【王小燕】:下面我们看一看日本人的年轻人是什么样的。
  【田中奈美】:我并不是日本的年轻人,我周围是30岁左右的人比较多,当然对中国感兴趣的人非常多,比如上海是令人放松的地方,还有购物的地方,另外比如一些年轻人对文化都很感兴趣。我周围的人对中国感兴趣的比较多,现在我到大学里教课的时候,最开始的课程不是教中文,而是教中国的情况。
  日本年轻人就是这样的,好象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可能对政治感兴趣的人也会对上海的休闲场所感兴趣。与之前相比,现在对中国感兴趣的人确实在增加。对中国的熊猫可能比较感兴趣。随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感兴趣的人会越来越多。现在中国的经济非常的发展,所以毕业之后想来中国工作的日本人也在增加。
  【王小燕】你在北京生活,对中国什么事情感兴趣呢?为什么会到北京工作?
  【田中奈美】我最开始是留学来的,留学一年才回去,但是中国非常广阔,北京也是非常大的城市,所以我去了中国各地之后逐渐的了解中国,逐渐对中国的有趣的事情了解的越来越多。
  【王小燕】您可能是个人的案例。下面继续提问,下面是中国人的提问:非常喜欢日本漫画,他认为日本美少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但他们有一种不祥的意味,关于这种事情在日本非常多,我想问一下王先生怎么理解这种文化特性?
  【王众一】日本动漫经常接触到这些东西,我自己认为非常有意思,我想让大家注意的是,日本文化的个性,所以你过分强调一个文化的独特性就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日本有从上至下的日本体系这样的一些概念,但我不认为这是日本的特质,因为我觉得同样的现象在中国、还有一些东亚国家都会有同样的现象。
  【王小燕】对日本的文化感兴趣的人非常多,王众一先生所提到的,要看各个国家的文化视点是非常重要的。在福田敏彦先生的介绍中,您对刚才的留言怎么看?
  【福田敏彦】是精神战胜肉体的主题,但并不一定是成功的故事,也有一些相反的内容,不光是战斗,是和你战斗的对手进行交流,和日本的动漫相比,这些方面会比较多一些。
  【王小燕】漫画中非常体现日本的个性的。刚才福田敏彦先生对广告和漫画都非常了解,将来如果有任何相关的问题都希望向福田敏彦先生请教。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与人交往当中的区别,这个问题情张国清介绍。
  【张国清】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比如说中国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是还是不是”表达得很明白。另外中国人的留言中对日本人有这样的印象,日本人注重以心传心,对外国人来说可能不是很好理解,很难融入他们的社会。还有日本人看上去有一点彬彬有礼,但不容易进入他们的内心。也就是说内外的分别意识是很强的,很难成为知心朋友,等等很多问题,对这个问题来说在国外生活很久的于前是什么观点?
  【于前】日本人可能有一种敬畏或者客气的印象,我以前在打工的时候,社长的夫人会觉得我一个人在国外非常寂寞,邀请我去他家里,但我认为日本人不轻易邀请人的,所以我不知道要不要接受他的邀请。
  【张国清】老师觉得怎么样?日本人招待别人怎么问呢?说出一些具体的事件。
  【张国清】于前来日本已经15年了,可能还会待更久。
  【于前】到现在我还是不能完全判断,我们来问问田中奈美小姐。然后谈一谈有关中国人的印象。您觉得是不是理解非常难?
  【田中奈美】我认为日本人也不是很难判断的,比如朋友邀请哪天去玩,自己会想,到底什么时候呢?我在中国的朋友邀请我,比如家里装修之后邀请我去,我也不太好拒绝。但从日本人角度来讲,可能又不是说非常近的关系,但是如果一定不去的话,对方也会直接拒绝,但日本人不会这样。将来的这种交流会逐渐增进,我想日本人可能也会去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来到中国的日本人他们总是不能被中国社会所接受,自己在家里或者都是日本人自己一个圈子,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好象比较孤僻,如果中国人会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的话,日本人可能会积极地跟大家交往。所以说最开始的一起玩儿这种交流会带来今后更深入的交流。所以说不要太介意细微的细节,交流会进行得更顺利。
  【王小燕】到此我们介绍一下网页上的问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07年春季对话的主题是中日国民相处之道,今天的网络对话主要是就两国人对对方的理解和对方的文化不同进行探讨。我们进行下半阶段,进入我们的正题。在各位嘉宾探讨之前,先听听一般市民的看法。
  【王小燕】刚才大家听到的是两国普通市民的心声,今天的主题是中日国民相处之道,请各位嘉宾提出你们的建议。
  【王众一】刚才大家的意见都是非常好的,我特别赞成最后一个意见,就是要理解对方的独特性,如果不这样就无法理解对方,会带来很多误会,如果特别强调本国的独特性,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想关注一下在这样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的一些交流。以《无间道》这部电影为例子,它的意义是要表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地域文化复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日本的演员到中国排戏,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的,以跨国的文化作为前提讨论这样的问题会更好。
  【王小燕】超越地区的文化,希望能够产生更新的文化。现在我们请东京会场的嘉宾谈一谈。
  【张国清】中日两国的人民听到这样的声音非常好,请福田敏彦老师来说这个问题。
  【福田敏彦】第一个是中国男生的声音。敞开心扉了解对方这是非常重要的,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豪感,当然你要尊重对方的文化。第二个是中国女性的声音,她说到观光这样的话题,我觉得非常好。我曾经做过导游,遇到13名来自中国的技术人员,是不是用中文跟他们交流?我觉得十分高兴。中日两国这样的互相往来交流才能加深互相的理解。两国文化还是非常有区别的。
  【于前】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日本人经常AA制,中国人也有AA制,但没有日本那么多,但日本人说我们并不这样。对日本人来说,要清楚的进行计算,如果理解这一点,有时候也觉得非常享受。
  【张国清】AA制这个问题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但中国人之间也是非常无所谓的。非常感谢。那么北京方面的田中奈美小姐有什么建议呢?
  【田中奈美】刚才讲得非常好,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实际体验、享受愤怒喜悦哭泣,与对方产生隔阂,就要参照恋爱技巧这样的书,如果同样是日本人,生活环境不同可能想法也不同,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流。我想异文化的交流跟这也是有相同之处的。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写过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也是异文化的交流,男人和女人之间如何共同沟通也是异文化的交流。
  【福田敏彦】男女之间是非常贴近自己的异文化,我以前做过一些市场广告这样的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异文化,这种文化是关系到各个方面的。
  【王小燕】大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建议,时间也剩下不多了,我们还有一些网友留言,我们来看一看。首先看看日本网友的留言,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这位先生说他在家里每天早上妻子开始介绍,中日之间做了这么多文化交流,但对对方的生活还是不很了解。中国人觉得日本人非常难以理解,是不是因为与我们的想法太过不同?
  【田中奈美】我认为非常不同,比如说走路的时候我拿着包,有一个中国人会抓住我的包说你的包非常好,哪里买的?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在日本的话,很介意别人怎样看自己的,但中国人非常在意自己是怎么想的,我认为这点是不同的。如果在这个地方非常理解,那么交流就非常容易了。我想这也算是一种回答。
  【王小燕】福田先生怎么看?
  【福田敏彦】我刚和中国人相处的时候,我觉得中国人是非常强调自己的主张的,但是当逐渐了解到互相的文化的时候,我就非常习惯这一点了,感觉这种不同是非常有意思的。
  【王小燕】中国人和日本人如何交往这也是一种观点。那么我们把问题回到刚才,日本日常生活方面的,在我旁边坐的王众一先生,非常了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王众一】因为社会的结构不一样,夫妻双方都是一起工作的,所以中国男性和日本男性不一样,必须要进厨房,我做饭的手艺非常高。
  【王小燕】这个问题在各方面反映出要增进中日方面各方面的交流。
  【张国清】好的,虽然是邻国,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互相不了解的地方,我是这么想的。所以通过这样的对话,可以跟对方聊一些这样的话题,可能是一些过分的要求,我觉得真的要亲自去对方的国家,用自己的眼睛耳朵感受对方的国家,我认为这样才是最好的方法,有百闻不如一见这样的话。
  【王小燕】这个问题在各方面反映出要增进中日方面各方面的交流。
  【张国清】好的,虽然是邻国,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互相不了解的地方,我是这么想的。所以通过这样的对话,可以跟对方聊一些这样的话题,可能是一些过分的要求,我觉得真的要亲自去对方的国家,用自己的眼睛耳朵感受对方的国家,我认为这样才是最好的方法,有百闻不如一见这样的话。
  【王小燕】时间也差不多了。
  【福田敏彦】今天是中日两国的相处之道,我认为异国文化的交流很重要,并不是简单的交流,一定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文化,这样才能进行更好的交流。
  【于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无论对方是外国人还是日本人,都要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田中奈美】我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对方的问题,而是自己和自己如何交往的问题。
  【王众一】要实现沟通就要把真实的一面给对方,互相了解,对此要重新了解媒体的作用,不是传达非常事件,而是要报道一些日常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使命就非常重要了。
  【王小燕】非常感谢。
  【张国清】一个小时真的非常短。
  【王小燕】非常感谢各位嘉宾,我们今天的对话到此结束,夏季还有。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