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12月12日电 (申冉 朱晓颖)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3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藏的10件日军侵华遗留将于当天出发,赴俄罗斯展出。
12日下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两馆出借文物交换仪式在南京举行。俄罗斯文化部博物馆司司长斯维特拉娜·列可拉索娃、卫国战争纪念馆副馆长米哈尔切夫?米哈伊尔参加当天仪式。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向米哈伊尔转交了10件日军侵华期间遗留的文物。
这10件文物分别为:侵华日军的饭盒、侵华日军的头盔、日军支那事变纪念章、日军在华使用过的军票、侵华日军望远镜、国民政府颁发的抗战纪念章、日军官兵军人手牒、九一式日军手雷、九七式日军手雷、八九式日军掷弹筒用炸弹。这些文物明天将离开南京远赴俄罗斯,向莫斯科市民展现73年前在中国南京发生的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悲剧。
米哈伊尔在接受文物时表示:“二战期间,中俄两国人民曾经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莫斯科与南京两个纪念馆进行展览互换、文物互展,使我们两国人民更加深入地铭记历史、进一步增进理解。”
米哈伊尔称,该馆也将在明年年底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出借10件馆珍藏文物,向中国民众展示俄罗斯卫国战争期间的真实情况。
中新网南京12月12日电 (朱晓颖 孙翔鸣)12日晚21时至22时,天空飘了一天细雨后仍未停歇,气温降至冰点。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万人坑”遗址内,“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平安夜”活动在这里举行。
此次守灵活动是继去年12月12日举办后,第二次在该馆内举行,旨在为遇难者守灵、祈福平安。
纪念馆职工、日本京都府真言宗大谷派东本愿寺佛教研究所研究员山内小夜子女士、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副馆长米哈尔切夫·米哈伊尔先生、俄罗斯联邦国家文化部博物馆司司长斯维特拉娜·列克拉索娃女士、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教授池尾靖志先生以及南京毗卢寺方丈传义大师携和尚、居士约50人参加了此次守夜活动。
在13日晨时即将举办“世界和平法会”的祭场,纪念馆员工代表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敬香。随后,中方僧人齐唱三宝歌、日方僧人齐唱祈祷歌,中、日双方僧人同时念“心经”,共同为南京大屠杀亡灵祈祷。
南京大屠杀“哭墙”将增刻1655个遇难者名单
小学生代表在雨中手捧红烛。昨晚,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和平烛光祭”活动,国际友好人士及北京、沈阳、福建等地的代表与南京市小学生代表们一起,点亮代表悼念30万遇难同胞的3000支红烛。新华社发【高清组图】
12日,“和平之舟”点亮烛光,纪念南京大屠杀73周年。邵丹 摄
综合新华社电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延长工程12日开工。延长后的名单墙上将增刻1655个遇难者名单。
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由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齐康教授设计完成,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1995年初立时,刻有名单3000个,象征被日军屠杀的30万同胞。
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名单墙原长43米,高3.5米,此次扩建将延伸26.5米,新增遇难者名单共1655个。这样,名单墙上的名单将达到10324个。
朱成山表示,遇难者名单搜集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年代久远、战乱等多重原因,这项工作较为困难。目前搜集到的1万多个遇难者名单主要来自战后初期南京市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幸存者口述证言、出版的各种史料及遇难者家属所提供。
另据了解,截至11月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今年接待观众已达543万人次。
自1985年建成开放以来,纪念馆接待观众超过2900万人次,包括235.7万人次的外国观众。
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2007年12月13日纪念馆新馆开放后继续实行免费政策,接待观众的数量大幅上升,三年来共有150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超过了以往20多年的总和。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的一个多月内,侵华日军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达30万人以上,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 相关新闻:“和平之舟”烛光祭同胞
据新华社电 据悉,这两天南京将举行多项活动,悼念30万遇难同胞。
相关纪念活动从12月12日晚陆续展开,主要包括在纪念馆“和平之舟”船头进行和平烛光祭,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中日两国僧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等人参加的“和平法会”,《南京大屠杀史辞典》编撰启动仪式,话剧《沦陷》演出以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年会等纪念活动等。(新京报)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