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老兵尘封在岁月里都是一段独奇的经历,对家住义乌城区、86岁的离休干部陈文钟来说,加入中国远征军最难以忘怀的,是与抗日名将戴安澜阴阳相隔的生死情缘———

    记者 李艳 文并摄

 

    这是一段从未向人提及的特殊经历。上周末,本报推出《寻找遗落在金华田野的中国远征军》报道,牵出陈文钟老人半个多世纪前穿梭于中国远征军硝烟久远的回忆。历史将名不见经传的他与英名显赫的抗日名将戴安澜连在一起,虽然只是短短的一面之缘,虽然相见时已阴阳两隔,陈文钟仍为有两人生死相守的独特经历而感到骄傲、自豪。

 

    服役汽车连的他接到特殊任务

    陈文钟是义乌廿三里人,1940年应征入伍时年仅14岁。

    “当时,中国军队需要大量的驾驶员,我到部队学开车,后被分配到云南曲靖汽车五团二营五连服役。”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在滇缅运输线上,陈文钟无数次冒死为前线运输了许多抗战物资和枪炮弹药。

    1942年5月底,陈文钟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接运戴安澜灵柩回到祖国。

    戴安澜是王牌师200师师长,英勇善战,在缅甸北部战场指挥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戴安澜牺牲的地点,是在缅北克钦邦茅邦村的一座古庙内。当地天气炎热,尸体极易腐烂。部下含泪将师长简单火化,烧去肌肤血肉,留下骨骸,放在一具很小的棺材内。当地一华侨知道后,痛心地说:“这寿材这么小,怎么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华侨捐出了自己的寿材。部下护送戴安澜灵柩历经艰辛,辗转从缅甸回到国内。

    “通知我们接运的地点在保山东北面的一个山口,距县城还有10多公里。”陈文钟拿出地图、放大镜,熟门熟路很快就在地图上找到了当年的大致位置,双手比画着说:“这一带都是南北向的横断山脉,道路拐来拐去,弯道特别多,路两旁高山峻岭,地势险要。”

    一起执行任务的共有两辆车。陈文钟和战友从昆明昼夜兼程,赶到接运地点已是第二天中午。差不多过了两个小时,戴安澜的灵柩在部下簇拥下,被缓缓抬出了蜿蜒、起伏的山谷。

 

    从保山到昆明

    陈文钟和战友庆幸路上没有耽搁时间。“戴安澜灵柩外表呈黑色,前后四个人抬,旁边10多个守护,个个神情肃穆”。

    年仅38岁的戴安澜牺牲时极为悲壮。弥留之际,部下问他如何把部队带回国内。这时戴安澜已不能说话,示意部下拿出地图来,在图上指示由原地附近的莫罗渡瑞丽江,向北前进回国;又示意卫士扶起他来,向北方的祖国深情地望了片刻,即壮烈牺牲。一代名将躺在灵柩内再也不能指挥千军万马,陈文钟悲从中来,对将军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灵柩安放在我的车上,人员坐战友的另一辆车。”陈文钟小心翼翼地开着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生怕惊扰了将军。将军南征北战,杀敌无数,他太累了,太需要好好休息了。从保山到昆明几百公里,陈文钟坐在驾驶室里,戴安澜躺在灵柩内,两人阴阳相隔,隔着生死对话。陈文钟多想听将军讲述一个又一个英勇杀敌的故事,多想跟着将军出生入死,浴血奋战……

    将军无言,空山苍茫,唯有昼夜疾驰的汽车喇叭不知疲倦地在山谷回荡……

 

    亲眼见过的血衣不知下落

    戴安澜中弹牺牲后,鲜血染红了衣衫,陈文钟就是将军血衣的见证人之一。

    “护送戴安澜灵柩的部下走出山谷时每人都拿着一根木棒,我把木棒捆起来,把血衣晒在上面,放在车厢左前上方,一路高挂。”陈文钟回忆说,血衣是一件白衬衫,胸前集中好几个枪眼,估计是被冲锋枪、机枪扫射的,一大片血……

    平安将戴安澜灵柩运抵昆明后,陈文钟取下血衣交给前来迎接的人员。不久,当这件血衣覆盖在戴安澜将军的灵车上行驶在昆明街头,数十万民众夹道垂泪。后来,有媒体报道,戴安澜的血衣不知下落,陈文钟痛心不已。

    “戴安澜将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了祖国的大后方,血衣不该被弄丢的。”陈文钟自认“参加中国远征军成绩平平”,从不向人宣扬、提及自己的这段特殊经历。10多年前,他陆陆续续写下自己的抗日日志,迄今已写了30多万字的回忆录。“如果再不写,就要被湮没,太可惜了。”

 

    每一位远征军老兵都是英雄

    和陈文钟一起加入中国远征军的还有四位老乡,其中虞锡兰、杜勋、赵喜逢等三位东阳人至今杳无音信,92岁的永康人颜奇前年联系上后,两人多次相聚,感慨万千。巧的是,颜奇与上周末记者报道的中国远征军老兵颜真同住一个村,两人近在咫尺,却不知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远征军”。

    上月22日,颜奇因病去世,在追悼会上,陈文钟动情地说:“每一位远征军老兵都是英雄。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戴安澜幼子戴澄东说的。他说,随着历史真相的还原,随着人们认识的改变,中国远征军这段悲壮的历史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些牺牲的、回国的和还流落在异邦的远征军老兵,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陈文钟感慨自己是战友中最幸运的一个。中国远征军后,他被派到新疆部队,1949年9月25日在新疆参加起义,距新中国成立仅五天。陈文钟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于新疆军区后勤部,以大尉军衔转业至义乌后,当过车间主任、经理、厂长,1983年3月离休,如今在家享受幸福的晚年。

    时下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陈文钟一集不落,全看完了。他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有些不够真实”:反映野人山情景时,画面中的原始森林太少,只有山大林密,豺狼猛兽横行才会叫野人山;战场上炮弹蹦起来老高老高,跳几次才能稳定下来,电视里放炮时只是炮眼冒烟,炮身动也不动,这些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和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陈文钟颇为幽默,专业素养不时流露。乍一见面,记者夸他脸色红润,身体不错。他指指心脏,笑呵呵地说:“就是发动机不太好。”采访结束送记者下楼,他特意绕到采访车身后看了一眼,说:“噢,是桑塔纳。”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