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飞、周文博:年轻的生力军
卢云飞的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龙南里,那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但卢云飞只暂时拥有其中的一间,听说和他一起租房子的是他的两个同事。当我第一次走进卢云飞的那间只有十二三平方米的屋子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不仅是一间卧室,也是一间办公室。这是卢云飞和他女友的卧室,也是卢和他的爱盟网的办公室。被书籍和纸张铺满的台面与整洁的床铺显得不是十分协调,一台嗡嗡作响的电脑似乎在抱怨着自己时常24小时不得休息的命运。
与卢云飞不同,周文博不得不将家与办公室分开。作为龙腾中华网的站长和918网的副主编,家里没有电脑的周文博常常只能很晚回家,因为可以利用办公室电脑上网,“所以我也常常住在办公室”,我知道周文博的家在北京的回龙观,因为要上网,他常常错过回家的最后一班轻轨列车。
有一次,卢云飞和周文博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卫视工作人员提出要到他们的办公室去做节目,把周文博和卢云飞搞得哭笑不得。
卢云飞和周文博都处在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阶段。“说实话,我很想静下新来学学技术,这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好处,但我没有时间”,卢云飞的语气中透着几分遗憾。同样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周文博也有和卢云飞同样的困惑,“我是一名软件工程师,编写程序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但总是被时不时冒出的有关网站活动的灵感打断,还有无数与业务无关的电话要接。”
“爱国者同盟网是去年5月1日成立的”,卢云飞向我介绍说,这个网站能够成立,完全是受到冯锦华向日本靖国神社喷漆的感召。
“目前绝对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但我们不能让英雄受到冷落,我们需要英雄,我们需要在背后推这个英雄。”卢云飞的神情庄重。
行动是需要勇气的。对自己参加的第一次示威活动,周文博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没有经验。东城那边我们都不太熟,本来想去日本使馆,结果被司机骗了,他把我们拉到了外国人的住宿区。当时正是‘朝鲜人闯馆事件’发生不久,武警看到我们感觉可疑,马上围了上来。解释清楚之后,他们表示理解。我们也因此受了鼓舞,胆子也大了起来,把事先准备好的头巾扎到脑袋上,拉开横幅。我们堵在宿舍区的门口,一等就是四个小时,但始终没有看到日本人出来。四个小时,我们被录了四次身份。”
老吴:具有“母鸡情结”的老者
老吴的真名叫吴祖康,他是918爱国网的站长,五十多岁了。
老吴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最令他感到幸福的是老伴的支持和女儿的协助。
“我学的是老式的汉语拼音”,所以键盘输入成了老吴接近电脑的最大障碍,老吴告诉记者:“我曾写坏过一个汉字输写板。”
高中毕业的女儿因此成了老吴网上事业不可或缺的助手,毕业三年了,还没有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听得出来,老吴也很担心女儿整天帮自己操持“网事”会耽误了前程。
搞像918网这样的网站,不仅要负出很多精力,有时还要冒一定的政治风险。“你的家里人不会为此担心吗?”还没等电话那端的老吴说话,传来了电话旁边老吴老伴的声音:“经济问题!我更担心经济问题!”老吴老伴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对于收入只有2000多元、全家至今还挤在16平米房子的吴家来说,网上事业的开销常常让老吴一家喘不过气来。除了直接开销以外,因为一有活动脱不开身老吴就得向单位请假,所以一天被扣70元到80元是常有的事。“7月份因为网上事多,被扣了700多块钱工资,老婆都跟我急了!”
2001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对老吴和918爱国网进行了报道,“情况因此有了转机,一位华侨通过电视知道了我的事情后,主动跟我联系,提出要资助我,让我以后不再往里搭工资”。
老吴有很深的“母鸡情结”。面对18岁到35岁的“低龄”网友,老吴觉得他们之间没有“代沟”。“年轻人的爱国热情要保护,就像母鸡保护小鸡一样。”
管建强:学者型的专家
“我当时是怀着学习先进经验的心情去的”,1990年10月,自费去日本留学的管建强踏上了日本国土,当时的他风华正茂。
但是当年日本政要否定历史的言论好似在管建强的热情上浇了一盆冷水。1996年,针对当年7到8月间日本右翼势力连续三次登上钓鱼岛,管建强一篇批判日本右翼的文章被日本华文媒体《留学生新闻》连载,那一次,他开始展露头脚。
1998年,王选找到管建强,请他加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中方律师团的行列。“我答应了王选。从那时开始,对日民间索赔进入了我的研究视野”。
随着参与索赔活动越来越深入,作为一名国际法方面的专家,管建强越来越认为有必要将自己对中日历史问题的法理思考散播出去,他将目光锁定在网络这种新生的技术工具上。
“我的时事与国际法网应该属于那种‘傻瓜型’的网站,界面比较简单,不过也算是华东政法学院最早的个人网站之一了。”记者看到,管教授的网站秉持着学者简约的风格,但是与其他爱国主义题材的网站比起来,上面的帖子大多是学术文章。“我准备最晚在2004年年中,建一个网上视频节目,定期播出我自己录制的时事评论节目,现在设备都买齐了,大概花了一万元左右”,管的语气中充满着期望。
在最近“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的活动中,管教授“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起草对日索赔《联合声明》的重任,网友们很需要他的专业知识。“真的,我很喜欢他们,只要和他们在一起,我就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得不到任何补偿,但总是义无返顾,而且在行动中又处处体现出守法的精神。”
曾有人规劝管建强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和他们搅和到一起,万一出了事就不好办了。“恰恰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我反而更应该参与进去。首先,我是个懂法的人,我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恰恰是他们,更需要懂得法律,我的专业知识对他们是很有用的。”
“我们是有思想、有理性的‘愤青’”
虽然卢云飞、周文博在北京;老吴、管教授在上海,但在采访中,每当提到对方的名字,就感觉像是说起老朋友一样。卢云飞曾向记者提起爱国主义网站联盟的创意,“就是所有网站链接到同一个主页面上,页面的每个版块链接到不同的网上,从而形成一个网络阵营。”周文博也有类似的想法:“我们现在正在策划成立一个爱国者同盟网联盟,把现在几个主力爱国网站联合起来,彼此优势互补,并保持适度的竞争。”“所谓互补,就是每个爱国网站都要形成自己明确的风格,比如人们要了解历史方面内容就会想起918网,人们要想看思想性内容就会想起龙腾中华网,人们要发起哪些活动就会看爱国者同盟网。所谓竞争,就是看点击量。”
“那你不担心几个网站出现竞争吗?毕竟负责组织活动的网站会比其它网站更能吸引人。”
“都是爱国的事业,何况我们私下都是很好的朋友,如果我在龙腾中华网发现哪个网友很有组织才能,我会把他推荐给爱国者同盟网,我想别的网站也会这样做的。”
团队精神也体现在他们对这份事业的一致性方面。“我们不是‘愤青’!”当被问及如何界定自己在网络各种民族主义声音中的地位时,周文博这样回答记者。“如果非要说我们是‘愤青’的话,我们就是有思想、有理性的‘愤青’,我们并不满足于发个帖子图骂得痛快。”
这种理性表现在他们对活动的控制上。查阅《游行示威法》这样的相关法律已经成为他们采取行动前的习惯,注意控制活动的规模和节奏。这种理性表现在他们对日态度上。尽管他们坚决反对日本右翼势力,但他们并不一股脑地反对日本人民。
不过他们承认,相对于中国6000万网民来说,持和他们相同看法的人现在在他们网站的各种声音中还不占多数。
“别忘了,真理有时会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周文博反复向记者强调,“关键是要发挥理性认识的引导作用。”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