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索引:11月9日,一个曾为南京30万民族冤魂呼喊的弱女子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叫人震惊也令人扼腕。昨天,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了“永不遗忘???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追思会”,曾经与张纯如有过交往的人们讲述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曾批得两个日本人语无伦次
朱成山(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我第一次见到张纯如是在1995年8月9日。当时,只有27岁,汉语还说不好的漂亮华裔女青年走进我的办公室,说要写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书并在美国出版。我还怀疑,这么柔弱的女子能否写出有分量的作品。
很快,她用真诚感动了我。她说,很长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只知道纳粹屠杀犹太人,不知道侵华日军在二战中也疯狂地屠杀中国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二战胜利以来的几十年中,在西方有关日军侵华史实的宣传太少,声音太弱。
6年后,在美国旧金山,我再次见到张纯如,我感觉她变化很大。当年柔弱的女孩子已变得敏锐而坚毅。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纯如第一个发言。她的演讲题目是“强奸南京”,当场就有两个日本人站起来向她发难,张纯如立即据理驳斥,批得两个日本人语无伦次,连连擦脑门上的汗,最后,只有夹着包灰溜溜地逃离会场。
不过,也正因如此,张纯如和她的家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记得有一回,我给她在美国的家中打电话,听到的是电话答录机的声音。没想到,我留言完刚放下电话,她就给我回了电话。我很诧异地问她,在家中为什么还要用答录机。她无奈地说了句,一直都这样,习惯了……
在我心中,她是一个倒在战场上的战士,身后一定会有无数人站起来。
她最崇拜的人是魏特琳女士
段月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研究员):1995年7月,张纯如曾在南京停留了25天,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陪着她穿大街走小巷。
她当时很瘦弱,明显不能适应夏季火炉南京的天气,但她每天的工作时间仍然超过10小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寻访、翻阅资料上。由于不会读、写中文,她对我提出的著书意见也很尊重,令我十分感动。很快,我们就由工作关系变为很好的朋友。她回国后,我们还经常通信。张纯如的祖父是南京人,她从小听妈妈讲“红色”南京的故事。
记得那时,她告诉我她最崇拜的人是曾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了很多妇女免遭日军蹂躏的魏特琳女士,没想到,9年后,她竟也选择了与魏特琳同样的方式来结束生命。在张纯如死后,我才知道,她曾因精神崩溃而患忧郁症住院。
她首次带来了《魏特琳日记》
王卫新(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对张纯如的印象还是9年前那个清瘦美丽的女孩子,她的严谨令我印象深刻。每次给她送去中文资料,她都会当天就找人翻译成英文,再比对她从美国带来的资料,发现有不符的地方,立即穷追不舍。正是在这种精神下,2年后,她写出了震惊西方国家的《被遗忘的大屠杀》。
在南京期间,她还带来了《魏特琳日记》的复印片段,那是国内第一次看到这本日记。她还在美国图书馆复印了1000多页有关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在国内也都已经遗失。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