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12月13日在宁举行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管是何种肤色、何种语言,人们胸腔和内心深处最强烈最真挚的心声,是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纪念张纯如的最好方式是“尽她心愿”
知性坚强、令人尊敬。这是美国已故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给记者的印象。她说:“10年前的12月,我的女儿张纯如呕心沥血的英文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出版;3年前,我年仅36岁的女儿去世了。我和丈夫张绍进在经历了失去爱女的巨大痛苦之后,决定振作起来。思念纯如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完成她的未尽心愿??让全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让人们以史为鉴。”
“2006年3月28日,我们选择女儿的生日,在美国加州宣布设立张纯如纪念基金,推广纯如的理想。”张盈盈说,“去年基金会征文比赛的题目是《你对张纯如的书的感想,它对你生命的启发》,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篇征文。今年征文题目是《否认的代价??反省七十年前的南京大屠杀》,还增加了张纯如奖,颁给在征文比赛中名列前三位的高中生。全世界的征文如雪片:2700多篇!所有征文都传递一个声音:战争使人性扭曲,使家园毁灭,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我的日本朋友“替祖父谢罪、打开心结”
香港抗战史实维护会会长简兆平说到他认识的一名日本作家朋友时,是面带微笑的:“这位日本朋友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他的祖父原来手上曾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十分震惊!10多年来,他做了大量工作,写了很多文章,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想到中国亲自为他的祖父谢罪,又担心中国人不能原谅他。去年,他来到东北和广州,循着他祖父在中国拍的照片找到旧址,看到曾被日军轰炸的地方家园重兴,看到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也看到中日经贸交流,更看到中国人的宽容。他感到欣慰,终于打开了萦绕多年的心结。”
“反思历史,是为了构建和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情平和,言辞中肯。他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纪念馆1998年?1999年、2006年?2007年两次在馆址上发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骸,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新的铁证;文物征集从原先的几百件发展到6000多件,遇难者名录从原先的3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人;又一批新的幸存者被陆续发现,一批慰安妇也公开露面。”
“但是,我们要记住,时至今日,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反思历史是为了构建和平,今天大家聚在一起探讨历史,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历史的真相,但更重要的是,要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朱成山的这番话可谓点睛之语。
本报记者沈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