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政府将于8月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来抚今追昔,忆往鉴今。然而,与各地都在准备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所不相协调的是,记载着当年抗战伟绩与日军罪证的沈阳市“东北军北大营”旧址,如今却由于缺乏保护及无度的房产开发面临灰飞烟灭之虞,将可能被拆迁。
其实,类似的事件并不只发生在沈阳。南京市“亚洲第一慰安所”遗址??利济巷2号,去年也曾爆出可能将步入历史的传闻,尽管有当年的受害者与许多专家联名写信,但这一记录着日军罪恶的抗战遗存,其命运已岌岌可危。
与纪念活动的即时性相比较,包括抗战遗址在内的大量实物形式的历史符号系统,在进行历史教育、增强公民的历史意识方面,却因为其经常化、具体化,而能起到更大的效用。而且,从国家民族认同的角度来说,中国人的现代国家民族意识正是在持续不断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产生的,以随处可见的抗战遗存,日常化地对公民进行抗战史的教育,对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国家民族意识,扮演着重要角色。
同样重要的是,从中国今天所处的国际环境及中国存身的东亚世界来说,还远不能说已经到了太平无事的时候。在威胁今天中国与东亚世界安全的那些事物方面,曾经有过的历史罪恶,直到今天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清理和反省,它不能不说是一大隐患,也要求人们警惕过去的一幕可能以另外的方式在未来重演。在这种情况下,抗战史的教育与记忆,不是可以弱化,而是应该加强,更要精心保护那些有形的历史标记,来时时提醒人们以史为鉴,防止罪恶再次发生。
在这方面,欧洲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为当年纳粹种族主义罪恶的重要标记,历时多年不仅没有被风雨消蚀,反而一直不断得以修缮而历久弥新。法国巴黎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是,见证法国以往历史的那些有形标记包括二战期间反法西斯战争的那些遗址,在巴黎的“现代化”历程中,大都很好得到了保护。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中国把经济发展作为了头等要务。这一政策使中国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其中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在一个“新”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时,那些“旧”的、事实上同样标记着中国的文物遗址,成为了被破坏损毁的对象。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严重忽视了历史保护,尤其在近期的房产开发中,经济效益优先而将过往的历史遗迹撇在一边的事情,屡见不鲜。如何在经济开发中有效地保护历史文物和历史遗存,这就需要我们转换思路,跳出单纯经济主义,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保证各种要素的互相协调。
令人欣慰的是,在看到沈阳“东北军北大营”报道的同时,近日也看到消息,为纪念我国抗战胜利60周年,再现当年长沙会战的历史,长沙市决定在今年7月底前,修建好岳麓山上的六大抗战遗址: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清风峡作战指挥部、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长沙会战碑、阵亡将士名录碑、炮台、战壕遗址。
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保护抗战遗址方面,目前的状况仍远远不能令人乐观。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这一问题应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也需要各方协力,为此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编辑: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