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通桥前、日寇猖狂的极致,日寇覆灭的起点??
作者:远征军译员 华 湛
目 录
一、 远征缅甸失利
二、 惠通桥前
三、 驼峰空运功载史册
四、 怒江战役,收复滇西
五、 反法西斯、盟军戮力同心
六、 结束语
注:为纪念抗日胜利60周年而做,2005年5月,于北京
一、远征缅甸失利
1941年底,日帝偷袭珍珠港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一时十分嚣张,他们迅速占领新加坡,马来亚,侵入缅甸,意图切断我国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我国政府应盟军的要求,迅速组织远征军驰援缅甸。我国远征军包括当时国内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第五军200师和孙立人等部,经由滇西边城畹町入缅;军容整肃,士气高涨,志在必胜。
当时中美英等盟国兵力雄厚,形势有利,准备在缅甸中部组织会战,合歼日军。但是以后形势发展却远远出乎于人们的意料之外;原来作为殖民者的英军并没有保卫缅甸的愿望,在日军面前他们一触即溃。又加上英军后来的种种不良表现致使远征军形成大败的局面,成为我国抗战史上的一场恶梦。
我军200师南下,还未到达缅甸首都仰光,迎面就得到了英军弃守、仰光陷落的消息。他们不战而退,大踏步的向北奔逃,我军在同古地区和敌军遭遇展开激战。当我军坚守阵地多日,正和日军苦战时,右翼的英军和我们竟然不打一声招呼,就放弃阵地溃逃,使我军陷入重围,形势异常困难。我军经过浴血奋战,又有我22师增援解救,200师终于解围出来。我军虽然受挫,但是对远征大局实际还没有重大影响。但此时英军又出了问题,远征军右翼英军7000余人(包括牧师及非战斗人员数百人)突然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地区。日军司令部早已察觉这是个软柿子专向他们下手。英军被包围后稍作抵抗,已做出向日寇投降的准备。在这紧急的最后关头,我军孙立人将军迅速派出一个刘团去紧急解救??注意,这只是一个兵力一千多人的团,去对付日寇一万多人。我军采取正确的战术,虚张声势,主动出击攻击敌人,大出敌人意料之外,结果我们在日军的阵地上打开一个缺口,使英军得以突围,这就是二战期间著名的仁安羌战役,当时驰名世界,震动英国朝野。我国孙立人因此成为世界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抗日将军,后来,英国政府曾专门向孙将军及有功的团营长授勋。1993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还曾和当时还健在的刘团长合影,表示感谢(这是后话,不必多说了)。英军被解救出来以后早已没什么斗志,更说不上什么盟军协同作战的计划。他们关心的只是保存实力,迅速退回印度,这一次,他们又不通知作为友军的我方,私自放弃阵地,西逃。
英军的撤退使远征军右翼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形势十分被动。此时日军司令部正确地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派出坦克部队轻骑奔袭千里,迅速占领我军后方的缅北重镇腊戎??这是我军从缅甸进口的美援物资最重要的中转站和后勤基地。这就使我军阵脚大乱,陷入极大的困境,完全断送了远征军胜利的大好前景。
腊戎被占,截断了我军退回国内的道路,仓皇撤退的200师在师长戴安澜将军的指挥下,边阻击边撤退,而戴将军在战斗中又不幸中弹负伤,他被抬在担架上继续指挥,但终因缺少医药不久牺牲。部队处境更为艰难。戴安澜将军的灵柩后来被运回国内受到国人极大尊敬,毛主席也写有挽诗。
远征军另外主力数万人,杜隶明部原拟撤退到缅甸西北密支那,取道回国,但日军又迅速强占了密支那,仓皇中我军就进入了印缅边界的野人山中,向西撤往印度。这实际是一条绝路,因为野人山是印缅边界上一大片亚热带原始森林,那里除了极少数原始部落以外并无居民区,部队既找不找到粮食给养,也无人给你带路充当向导,丛林中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这是毒蚊蚂蟥肆虐的地区,各种稀奇古怪的困难使人难以想象,士兵如被叮咬死亡,不出几个小时,就可被分解,化为一堆白骨。部队在这里已经不是有组织的前进或后退,而是一群迷失方向在森林中散漫找路西去的人,在极端困难中个别人甚至采取互相射杀的方法以求解脱苦难。远征军入缅十万之众,估计约有四成是非战斗性减员,牺牲在丛林中。只有少数人九死一生走到了印度,集中在兰母加(Ramcar)地区。这批人还有比较完整地撤退到印度的孙立人部,又加上后来国内乘飞机,飞越驼峰补充过去的新兵。他们就构成我国的驻印军,他们在美国将军史迪威领导之下,接受美式装备武器和训练,他们于1943年出征沿着丛林中新修的史迪威公路打回缅北,和新组建出征的远征军于1945年元月份胜利会师,完成了打通我国国际通道的战略任务。大公报记者吕德润有专著报道这一次我国远征缅甸失利的情况。
二、惠通桥前
再说日军占领腊戎,缴获我军大量军用物资,卡车及汽油等,日军以坦克为前导,乘着军车火速北犯,44年5月2日侵占国门畹町。
当时滇缅公路上充满了我国溃败的士兵和大量扶老携幼举家逃难回国的我国侨胞,各种牌号式样的商车、军车,拥挤不堪,滇缅公路西段是当时刚刚铺设完毕的沥青路面,因为形势发展的急速,一路上并无重兵把守,日军长驱直入,杀人放火,2?3日内竟然长驱200余公里,直逼怒江西岸惠通桥。
怒江以西我国滇西地区,地处横断山脉山高谷深,怒江在高黎贡山中奔驰,两岸高山直耸云天,江流湍急,一泻千里,江面不过百余公尺,却很难通过,因此称为怒江。惠通桥是滇缅公路上跨越怒江的唯一通道,千里滇西的天险。惠通桥如有闪失,昆明震动,恐怕西南抗战的半壁江山也将不保。
幸好我军事当局也有一些准备,已经计划在必要关头将惠通桥炸毁,保住江东。我远征军工兵指挥马崇六在几天前已到达怒江西岸的龙陵县城检查炸桥工作和部署人员和炸药器材等。他亲自选定某工兵张团长负责此次炸桥行动,即操作的排长、班长二人。马于5月4日晨离开龙陵,指定张等三人立即去惠通桥相机行事。此时靠近惠通桥以西几十公里公路上已经是军人难民各种车辆拥挤不堪,马仰人翻,因为惠通桥位于怒江的峡谷中,车辆过江时需先从高山上盘旋而下降到峡谷中,过桥以后在盘旋而上若干公里后才能东去。峡谷中桥梁附近地势很狭窄,没有多少地方可以容纳车辆和人群。
张等三人化装成难民混在人群中,张假装讨吃,撩开一辆挂缅甸车牌的英式军车的篷布,发现里面坐着几个着英式军装的矮鼻子黄皮肤壮汉,那些人一言不发,挥手命令他们离开。张心中大惊,他判断这是混杂在难民中的日本便衣,他知道这时再也不能等待了,必须立即赶到桥上动手。
这时惠通桥上只有少数宪兵维护秩序,因为来往的车辆行人太多,十分拥挤混乱。混乱之中,一辆商车从东开来,不守秩序,堵塞交通。时间紧急,交通绝对不可中断,宪兵命令将该车推入江中,谁知那商人有点来头,大哭大叫不准动他的车,宪兵当时顾不得理论,命令将商人拖到桥下将他法办枪毙。谁知一阵乱枪,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因为混在难民中的日军便衣听见枪声,以为他们已经被发现,立即掏出武器向桥上发动攻击。这时候工兵大约一切准备就绪,知道再也不能等待,只听“轰隆”一声,吊桥的钢索和桥板已经落入江中,仅剩2根扶手还在山谷中晃动。时间为1942年5月5日上午10时许。
那几天有几位龙陵县籍贯在保山读书的中学生,因惦念家乡,请假回去探亲,他们10人于5月4日清晨离开保山西去,虽然西去的车辆行人较少,但一路上还是仍拥挤不堪,一直走到傍晚才到达惠通桥过江。次日天亮又走了几公里,看到公路上车辆堵塞,走走停停,但谁都不敢下来,只是催促驾驶员急速渡江东去。学生走了几公里,迎面碰到对面逃来的难民向他们喊话:“日军马上就要打到芒市、龙陵,再也不能西去了!”10个学生中2人决定退回保山,2人决定绕山路小道回家,剩下6人抱着侥幸心理,决定仍沿大路前进,但是离开公路向旁边山坡上小道转移。这时听到公路上有枪炮声,又走了几十米,突然一阵密集的枪声,走在前面的2人已经中弹倒下,抬头一看几名日本兵已向4名学生冲来,大家各自逃命。一名陈某人侥幸滚入一条干沟中,这个干沟为多年山水冲刷,口小底大,沟面长满杂草,不易被人发现。沿沟下看,没有什么阻挡,公路一览无余。他并未受伤流血,在沟中一直躲藏到深夜,因此目睹到日寇坦克炮轰对岸,机枪狂扫,人仰马翻这场历史事件中日寇猖狂和我国军民受苦受难的惨状。
这天事件还有一个见证人就是我的同事,天津大学土木系教授王旭光同志。他家本是世居缅甸仰光的华侨,那年他才12岁。日寇侵犯缅甸,他家和众多缅甸的侨胞一样,携老带幼,避难回国,父母领他和姐妹弟弟全家千辛万苦,逃到了缅北,进入国境。5月5日清晨,他们正在惠通桥拥挤的车队中行走,因为都知道日寇在后面很快就追上来了,大家都着急的想快过桥,他们终于到了桥面上,在混乱中一步步的走过桥面渡到东岸,他们渡江才10分钟后,桥就被炸断了。在那时候军民争先恐后向东岸抢渡的时候,有人亲眼看到一对华侨夫妇,男的抱着约2岁的孩子在前面奔跑,女的抱着一个沉重的盒子(大概是全家的金银财宝)跑在后面,她边跑边喊“实在跑不动了”,男的不敢停下脚步,略回头看了一下,还催促她快跑,这时候,临空的日本飞机一阵扫射,女人中弹倒下,男人还是不敢停下脚步,含泪抱着孩子跑向东岸。
王旭光一家跑到东岸,但是仍没有脱离危险,前面公路塞满了走动不了的车辆,各种杂物,伤兵,尸体等。峡谷中没有多少回旋空间,人们向上游下游草丛中乱窜,他的姐妹侥幸躲在一个涵洞中,但身体外露,受了点轻伤,再在敌人轰炸扫射中,伏在地上,6、7个小时不敢挪动,待天黑后才从涵洞走出来东去,脚上鞋子已不知去向。走出几里路,碰上迎接难民的车辆把他们送出一段(只管一小段,再往东要自费解决),但是一个妹妹因为疾病和伤势已经不治死去。来车不可能把尸首带走,也不可能等待他们,只好把死掉的妹妹盖上衣服丢在原地,全家含泪离去。
将桥炸断后,日军仍不甘心,他们在金塘子派遣士兵手制皮筏想强渡怒江打过来。当时我守军除极少工兵和宪兵外只有一个步兵连,大家组织起来,在东岸拼死抵抗阻击,把日军打回,有少量日军闯到东岸(约200人),被我军阻击消灭在安康山(孩婆山)一带。当时在惠通桥以南下游打黑渡也有少量日军偷渡过来,被我军阻击消灭。这样坚持到次日5月6日午后,我远征军71军36师从东面增援赶到,形势才稳定下来,转危为安。此外,日军司令部还派出部分工兵携带大量渡江器材准备造桥强渡,被我盟军飞虎队及时发现,立即空袭全部消灭。日军再想在短时间内集中人员器材筑桥已不可能,只好罢手。这样,怒江形式暂时稳定下来,惠通桥炸断使滇西国土陷入人间地狱,被日寇辱凌历时两年零八个月。但因此保全了怒江东岸广大国土,形成了两军隔怒江对峙的局面,暂时保住了西南半壁江山的抗日基地,为两年后的战略反攻赢得了时间。
三、驼峰空运,功载史册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我国北方沿海各个港口,如天津青岛等,随后还有上海宁波和广州都迅速被侵占,我国失去了国际通道,当时安南(现越南)的海防港,由铁路直达昆明多少还可以起点作用,但1940年初,法国向日帝投降后也就不能使用了。
在整个抗战初期,我国海上交通完全被日军截断,只有通过新疆的西北公路还能从苏联的进口少量的物资援助。抗战初期这段时间,苏联还派有志愿航空队来华助战,在武汉地区作战,搏击长空,保卫我国邻空,有效地支援我国。志愿军大队长库里申科同志作战牺牲,埋骨中华,现仍有墓碑在武汉,永为中国人民崇敬。
但是,自从1940年后,由于苏、日外交关系的微妙变化,尤其是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背信弃义,突袭苏联,苏联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已经自顾不暇,这条西北通道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日帝妄想通过孤立中国,截断我国一切的军需供应,以达到迫使中国人民投降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还能坚持下去,抗日战争前景如何已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共同关心、瞩目的大事。
1942年我国远征缅甸失利,滇缅公路被截断。我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协商从1942年春建立驼峰空运航线。将美元物资在印度装机,跨越喜马拉雅山(世界屋脊所谓“驼峰”),运进中国。承担任务的最早是美国第10航空队(少部分,约10%),后期改由美国空运总部的印中联队承担(90%)。此时,中国航空公司没有业务,也有运输机和机组人员闲置,也以租用方式参加工作。
驼峰航线从印度的萨底亚经过丁江,缅甸的密支那空运到中国(后为避免日机袭扰向北移??经过昆明、宜宾到达重庆)。
驼峰空运是世界空运史上空前的壮举,在这条航线上飞行员们面对的是崇山峻岭,急流峡谷,强劲的升降气流和高空风,以及每年长达5个多月的暴雨季节,在狭窄山谷中穿行,当时气象导航条件也较差,空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里本来是空运的禁区,因为战局关系,航线不得不北移,假道这里。据当事人回忆,并驾齐驱的两架运输机方才还通过无线电话联系,几分钟后,一阵下降气流,那一架飞机已经坠落失事,变得无影无踪。最近若干年来,媒体已经多次报道在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深谷中发现半个世纪前失事的飞机残骸。沿着航线附近几十公里之内还有今天称为“铝谷”的地方,至今仍集中散落着许多飞机的残骸,通过空中观察可以看到飞机上的铝片仍在闪闪发光。
在长达三年多的空运中,先后投入飞机2000余架,参战人员84600人,一般正驾驶为美国飞行员,副驾驶及机组报务人员为中航人员。在1942??1945年在驼峰航线上穿梭了35000余次,仅仅1944年,往返的航班就达9000余次。在长达三年多的空运中,美军共损失飞机563架,牺牲飞行员1500多人,中国航空公司方面损失飞机46架,牺牲飞行员168人。
通过驼峰空运运进中国的物资主要有:航空器材、油料、武器、弹药和药品等,许多还直接满足在华美军航空队的需要;运出的主要是;矿产、农产品等。运送人员接近35000人,主要有我国为驻印军补充的新兵。经过几年千辛万苦的努力,运进我国的物资共计73万吨。对于苦战中的中国战场当然是杯水车薪,但它终究保证了抗日战争中一些最基本的物资需求,更重要的这对于抗战中的中国军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中国并不孤立,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现在昆明西山风景区在1993年建成了一座“驼峰飞行纪念碑”,永远纪念这一次功载史册的业绩和在这次业绩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美军和中方人员!
通过我国以华人杰教授为首的北京航空联谊会(中方)和美国飞虎协会及驼峰飞行员协会的共同努力和筹划以及各级领导以各方面的支持于1995年8月在南京紫金山麓建立一座宏伟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主碑高15米,犹如两把利剑,插向天空。主碑的四周放者30块(5×30m)的巨大黑色花岗岩石碑,上面分别以中、英、俄文镌刻着3294位抗日航空烈士的英名,其中,美国2186名,中国870名,苏联236名,韩国2名。烈士们功勋盖世,万古流芳!盟军反法西斯的战斗精神,震慑敌胆!
在云南省祥云县还有一座美国飞虎烈士罗伯特?穆尼中尉的纪念碑,他是于1942年12月25日,在当地与日寇的空战中牺牲的,当时他单独和9架敌机搏斗,在击落一架敌机后,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当地军民自动建碑纪念。
四、怒江战役,收复滇西
怒江战役于1944年5月份开始。战役第一个动作就是渡江,为此远征军工兵进行了周密的准备,预定使用橡皮艇在敌面前强渡把大军渡过江去。5月10日夜?11日,大军过江因日军兵力不足未在江边设防抵抗,渡江很顺利,惠通桥北侧右翼渡过怒江不远就是壁立万仞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怒江战役这片战场在世界战争史上是海拔最高,地势最崎岖的战场,并且时间又是当地的季候风暴雨季节,全部高黎贡山上只有少数几条小道,勉强可通行的防口有三个,跨过山脊,通向西方。渡江不久,坡度已达60-70度,驼马已经上不去了,跨越直立的山脊,只能靠单兵背负少量荷载,一步步爬上去,而日军就在山脊上的工事中顽抗。当时大雨磅礴,泥泞不堪。
怒江以西20公里就是另一条河流??瑞丽江,长度虽然短一点,但同样是在峡谷中奔腾的怒流,附近仍是崎岖的山地,往西通向腾冲,高度虽然略低一些,但都不是能够轻易通过的。日寇占据腾冲地区已经二年,他们选择有利的地势,在地下筑有坚固的工事,给我军造成很大的困难,这些工事只有重磅炸弹和炮弹直接命中才能摧毁,他守我攻给我方造成了伤亡很大。由于上述地势交通条件,我军弹药供给很难保证,幸好我军有盟军空运支援,可以采取空投的办法。但是由于暴雨季节,空投也有时不得不停下来。我军渡河共分5个纵队,滇缅公路上、惠通桥正面两个纵队,右翼三个纵队,居中两队由马面关及大塘子等处跨过山脊,直奔瑞丽江河谷向西插入腾冲以南。另一个纵队在较南面,从东面直奔腾冲,这两个拳头最后把腾冲三面包围起来。进攻腾冲的是我远征军第20集团军,是东北军旧部53军和54军。
我军越过高黎贡山后,各个据点的争夺都十分艰难,往往数易其手。渡江后约40天我军已经恢复日寇侵占两年的大片国土,考虑到地势和气候条件应该说进展不算慢,但继续西进将腾冲包围,肃清外围工事,直到最后攻克腾冲又花了大概三个月时间,最后于1944年9月14日才将腾冲完全收复,事实上腾冲之战是经过最惨烈的巷战逐街逐室肉搏战斗才取得胜利。当时盟军空军频繁袭击敌人阵地给我军很大支援。我们活力配备也不弱,当时才投入使用不久的火焰喷射器发挥了很大作用,许多地堡工事是靠喷射汽油引火燃烧然后拔除的,腾冲之战是中印缅战区最惨烈的一场战斗,腾冲收复全歼敌约2600人,生俘较少,仅十余人,我20集团军自5月11日渡江后,到此共阵亡8000人。龙陵及松山战场上,情形与此相似,都是我军伤亡牺牲人数为敌人数倍。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其士兵接受的军事训练较多,单兵素养较高,并且受了武士道的迷惑,十分顽固,又加敌守我攻等因素,但是我国自己许多内部矛盾和兵役弊政种种恶果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检讨的。
现在腾冲有一座国殇园,有名姓可查有碑记的约10000人??“碧血千秋”,民族英雄。国殇园内我军墓园旁边还有一座美军空军烈士的纪念碑,纪念在滇西地区空战牺牲的美国空军烈士。此碑早已存在数十年,但是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烈士的正确姓名。经过双方近年努力,补充了19名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和牺牲事迹。于2004年重建新碑揭幕。烈士们永垂不朽,永受中国人民尊崇祭奠!
松山及龙陵方面:
滇缅公路惠通桥正面我第11集团军71军渡江后兵分两路,71军几个主力师包围松山碉堡,另外2个师避开松山,去攻取龙陵。松山位于惠通桥以西20余公里,控制公路上的咽喉险要,日寇在1942年侵占滇西后选择此地建造了永久性的坚固的地下碉堡体系,地面上射击孔布置周到,几乎没有死角,地下许多通道敌人在内防守转移,相当安全。松山是个5公里见方的小山头,地面上沟渠纵横;松山主峰高耸,我军自下向上仰攻,损失惨重。松山扼住公路通道使我军无法使用卡车保证前方军需,妨碍极大,蒋介石虽然数次严令克日攻下也无成效,随后改换后备部队第8军接防,继续进攻仍无成效,这样拖延了三个月最后采用地下爆破的战术挖掘坑道直达敌人碉堡正下方,埋上重磅炸药。这样直到8月20日清晨爆破,这才“轰隆”一声将碉堡全部摧毁炸上了天。随后又用了几天肃清散兵残敌于9月7日全部收复松山,松山之战共歼灭敌军约2300余人,我军阵伤亡7000人以上。松山收复,滇缅公路上军运畅通,保证了我方军需供应充足。
松山碉堡遗址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文物拨款整修,供群众凭吊受教育,永志不忘民族危难。
龙陵方面我军渡江后不久,于6月初已经收复县城。但由于敌人强力反攻和增援,又且军运受阻弹药供应不足,我军被迫后撤到北面、东面及东南方向。随后暴雨连绵,空军很难发挥作用,双方反复攻防,战斗惨烈,这段时间战线不可能以一条直线平直、均匀地推进,常有小块阵地(“口袋”)被敌人占据,甩在我军背后。8月中,我军又曾攻入龙陵县城,又再一次撤退,这样反复争夺直到松山收复后,延迟到11月3日我军方才全部控制龙陵。此时城内几乎没有一座房屋完好。龙陵地区是怒江战役中又一个主战场,战斗惨烈,双方反复征战,我军共毙伤敌人1万零数百人,我军伤亡28000余人(转述黄杰司令报告)。
腾冲及松山龙陵几处硬战打过以后,滇西战事实际大局已定。随后我军沿滇缅公路推进,收复芒市、遮放等地,又在中缅边界上畹町地区和日寇激战,于1945年元月20日收复畹町,将日寇全部逐出滇西,光复国土,标志着怒江战役的胜利结束。自渡江至此国军伤亡总计在40000人以上,其中战斗牺牲17000人,疾病致死2000余人,此外21000人以上属非致命战伤;这最后一项由于盟军提供医疗条件改善比较过去有了很大进步。
驻英军方面此时也已推进到缅北。他们从1943年10月开始从印度列都(Ledo)开始在原始森林中硬修出一条公路(列都公路或史迪威公路)。此路在渺无人烟的森林中修建,困难极多但进度很快,因为美军投入了大量的筑路机械。承担筑路任务的主要是非裔(黑人)美军工兵部队,指挥筑路的是美国工兵皮克将军,沿公路还平行修建了一条输油管道,工兵紧紧跟随在作战部队之后,公路迅速向前推进。驻英军在空降占领密支那机场,随后又激战占领密支那车站后,此时已向东推进到国门畹町以南,迅速和我远征军会师。1945年1月28日在畹町举行通车会师祝捷大会。出席大会的有中美军政首长多人。会师大会刚一结束,就有大批10轮卡车满载军需从印度方面开来进入国门,向东驶去,驾车的多半是黑人美军。一路上车声轰轰,群众欢呼不已:军民之间,盟军之间相互举手,做V型手势(胜利)致意。怒江战役胜利结束是抗战7年以来我国军民第一次将大批日寇逐出国境。滇缅路国际通道打通为我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前提。滇西缅北的胜利是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巨大胜利,也敲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丧钟。
五 反法西斯,盟军戮力同心
怒江战役是中美盟军合作反法西斯的典范。战役中我国远征军承担地面野战任务,空中支援及空投空运等由美国第14、第10航空队担任,军械弹药、被服等军需供应主要由美国承担。(S.O.S. Service of Supply)和我远征军司令部对口的是昆明美军总部,由美国弗兰克.多恩准将领导(GEN.Frank Dorn)(1944年上半年为多恩上校),双方全面合作,共同负担战役的参谋规划,以及训练、补给、医疗等所有业务。联络小组派遣到远征军各个建制部队巡回工作,步兵派到团建制,炮兵、工兵等技术兵种派到营一级;此外还有专门的步兵训练中心、炮兵训练中心,工兵也有专门训练营地,另外还有随时举办的通讯训练班、汽车运输培训等;军医卫生和野战医院成绩也很大,为减少伤亡做出了很大成绩;再如兽医,也有专门医疗组给予辎重团驮马的治伤,这一点对于山地作战保证军需供应也是很重要的。
联络小组由美国军官、军士和中国译员混合组成,译员后期一律由当时的军事委员会外事局成批提供拨给美军总部,由美军统一分配工作。
随军译员介绍:
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军大量来华,需要大量英语译员随军配合工作。最初是用高薪由社会上招募,但是大后方情况与沿海港口不同,懂英语的人才很少,是不可能招到足够译员的;并且需要的是在战地恶劣条件下巡回奔跑的年轻人,所以人们很快把目光转向在校大学生。最初采用志愿应召的办法。1943年由昆明西南联大开始,梅贻琦校长指示动员号召学生上前线服役,很快就有一批学生到了滇西。随后重庆等地也有少数大学生志愿应召。但是形势发展很快,只靠志愿人员也已不能保证需求,约从1944年初开始国民政府专门颁布法令,征调当年全部应届毕业大学生(男生)一律去部队服役,取消最后一学期课程,将来也不补课。规定服役到抗战胜利为止,再颁发毕业文凭。此举因为关系到民族大义,所以大学生一般从思想上接受,主动配合。学生应召和应征参加工作后,因为前线急等用人,所以并没有固定的学习期限,一般只由学校英语教师讲授补充一些英语口语知识,经过10多天后,一看成绩差不多,立刻派遣出发,并没有固定学习时间。后来因为人数多了,并且英语程度参差不齐,于是举办了专门的译员训练班分期培训。后来大概是注意到了政治上控制,听说还有过集体报名参加三青团的做法。
译员隶属军事委员会外事局管辖,身份为军中文职人员,拿同上尉待遇(三级法币工资),并且还不象当时的工教人员,没有什么实物米贴。这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时代已经是很菲薄了;更为糟糕的是,译员到了美军总部后,再也找不到外事局,以后每月工资由重庆拨给在昆明的外事局办事处转发。而译员分散在滇西大山和印缅丛林中,巡回流动,到哪里去找?不过这也不用着急,慢腾腾往下拨转就是。这样贪官污吏手中经常就多了一大笔可以挪用的资金,做生意了。译员除了在联络小组吃免费伙食之外,有人竟然长期一文不名。有些人有时在小乡镇上竟然付不出理发费,十分狼狈。这种情况当然不能不影响到译员的工作。到了1944年后半期不得不安排改善,由美军总部和重庆协议,改由他们代发,规定以后在租借法案内结算。1这才安定了人心。美国人效率奇高,每两个月来一个美军会计,由本人签个字钱就到手了。译员离开外事局时发了一套中国黄军装(不是军官也不是士兵),到了战场没有几天就磨烂了,以后只好改穿美军SOS供应处供应的军装用具,穿上美军的卡叽军装。多数译员不喜欢美军的船形帽子,而多自己保留一顶带有帽徽的中式有檐军帽,出入我国军政部门提醒人们我是中国工作人员。因为是同盟抗日的缘故,美军人员和译员相处关系比较正常、融洽,业余时间一起打牌、下棋、聊天,增加了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但有时个别人之间也有些争吵。问题主要起因于个别美国人的傲慢无礼,这批议员不是雇佣来赚美金的,而是敏感的有尊严的中国大学生。有人一怒之下有时就不告而别,找个便车回昆明,请求外事局办事处另派工作,但也没有听说过更严重的问题。
美军年轻的下级军官,一般是通过大学后备军官训练课程(R.O.T.C. Reserved officer training courses)取得尉官资格,当战争一来就上了前线 。他们的军事素质和经验未必超过我国的职业军人。所以除了技术兵种和新式武器另作别论外,在步兵防守进攻等传统课目方面,有时请他们教练指导倒有些礼节性味道。军士阶层中工农劳动出身的较多,文化水平也较低些,许多农家子弟很朴实。
译员在外事局(F.A.B. Foreign Affair Bureau)都有个编号,我参加工作较早编号在前,据我记忆所及在1945年参加工作较迟的译员中,编号已到2400以上,所以估计这一历史事件中,参与战地工作的译员总数应在3000人左右,大概误差不大。45年胜利遣散之后,我们在昆明候车等待回校期间,听说在战役中牺牲的议员共9人,其中驻印军方面人数较多,说明那边丛林中战斗更激烈一些。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多数译员无事可做,迅速复员遣散,一般集中到昆明外事局办事处办理手续分别回原校复学或毕业、就业,每人发给胜利奖金法币10万元(可供当时穷学生在校学习、伙食费除外的零用钱约二个学期),后来听说有很少数人被空运到平津,因为当时已有美军海军陆战队在天津登陆,对译员有些需要。不久美军要求这些人留下继续工作,但需改变身份,不再是外事局的文职人员而改为领取美金工资的美军雇员。据说到津译员中多数拒绝了这个要求,愿意在胜利后的自己的祖国寻找前途,只有极少数人作了美军雇员,后来去了美国。
中国俗话说:“好男不当兵。”抗日战争使成百上千的中国大学生走上了前线,为国家人民做了一点好事,这是一段移风易俗的佳话。有关随军译员的事多年来报道很少,几乎是一个缺门。近年,西南联大校友何宇等人编写了一本《西南联大校友800学子从军回忆》(北京大学校友会代卖)。记录当年远征军以及驻印军许多译员亲身经历,虽然每人一个段落,但综合起来是很好的史料。
历史过程的轨迹
行文至此,可对美国史迪威将军的事情做一简单介绍:史迪威在上个世纪初在我国北平、天津担任美国驻华的武官,他本人熟悉中文,又喜欢中国文化,熟知中国事物,是有名的“中国通”。抗日战争时,他被选任为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驻华代表,又被任命为中缅印战区的参谋长,名义上是总司令蒋介石的副手,但是事实上,他和蒋介石关系很糟糕,几乎到了不能想见的地步。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常驻印度,专抓驻印军的装备、整训和反攻缅甸的任务,他以军人的头脑判断,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必须依靠中国的广大人力,他了解中共领导下的陕北解放区,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廉政努力的作风,所以他主张应将美国援华军事物资供给所有愿意打日本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中共领导下的第18集团军。这样的主张岂不令蒋介石火冒三丈,岂能容他!
在史迪威的多次建议下,中缅印战区的美军总部终于决定派出一个精悍的观察联络小组,于1944年夏季进驻延安,观察组有机会进一步观察到延安朴实、刻苦的作风,不断发出有价值的情报,送给美国政府,这个观察组除了美国军官以外还有少数美军驻华大使馆年轻外交人员,他们一致同意史迪威的意见:主张和第18集团军合作并给予物资支援,这个观察小组在延安驻留约半年。但是历史进程并没有象史迪威等少数美国人所设想的那样发展下去??当然也是许多中国老百姓的愿望,国共休战,大家都扛起美国供应的枪炮一起去打日本,在1944夏末秋初前后在大后方还有时听到过“国共联合政府的谈判有进展”,“延安方面已经派出一师精锐驰援西南远征军”等传说。
随后在1944年底前后,美国政府做了对华的政治决策,明确倾向国民政府,于是驻华大使换了赫尔利,军事首脑换为魏德曼将军,(在毛选四卷中有论述),“一叶知秋”,大家都知道风向要变了,因为从珍珠港事件开始已经过了三年,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已经完全恢复,又且1943年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已胜利结束,红军已经攻进东欧和德国本土,纳粹德国和法西斯的覆灭已经指日可待,消灭中国大陆上的日军百万陆军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此外还有原子弹的研发成功都给美国政府带来了信心。根据政治经济学的规律,大家都知道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在追求本国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按照本国最高统治者的意图行事,像美国这样的国家选择国民政府作为伙伴,而不愿选择延安中共,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蒋介石当年曾经斥骂“史迪威完全不懂政治”,看来他也不是太错。1944年底,罗斯福一纸调离,史迪威不得不黯然离华,飞回美国。他没有机会目睹出席胜利已经在望,不久将在缅北举行的远征军与驻印军的会师大典。
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随后30年的中美关系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格局,这样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个大国才又开始的正常交往,这就是历史进程的轨迹。
顺便说一句,当年驻延安观察联络组中和史迪威同样看法的美国军官和外交人员,后来都倒了大霉,不仅是不被重用,还被逐出国务院,在50年代初反共麦卡锡主义猖獗的年代,他们还被怀疑是共党分子,吃了大苦头。
六、结束语
1. 为抗日出了力的人们
今年是抗日战争60周年纪念,八年抗战,我国牺牲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应该沉痛悼念。在各条战线上有名有姓的英列,做出了显著业绩、卓越功勋,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我这里怀念的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这就是抗战的基层群众。我说的是八年抗战中陆续被补充到部队中的“新兵”和“壮丁们”,他们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牺牲,承受了惊人的苦难,他们成千成万,无名无姓,像田野上的小草一样被践踏,枯萎,烂在土地中,化做春泥,滋润大地,浇灌出胜利的果实,不能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什么大功劳,但我深深知道是他们把抗日战争支撑了下来。
抗日军心,我们公开的口号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际情况是有钱的不出钱??四大家族就没有出过一分钱,真正出钱大概的是各个中下阶层??小资产阶级,公教人员(今日工薪阶层)和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等,严重的通货膨胀榨干了他们有限的钱财。出力的当然是广大工农群众,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人数最多的就是农民群众。
民族解放战争当然要流血牺牲,我国的劳苦大众为战争付出了大量的鲜血和生命,这还不算,事实上他们捍卫当时兵役方面各种弊政和官僚主义??暂时就这么称呼吧!额外付出了更多的鲜血和生命,壮丁和新兵是怎样补充到部队中去的呢?最合法的做法是有些人按照兵役法规定,应该服役或中签应该去当兵,或者,一保一甲之内应该出几名壮丁,大家摊钱,买几个穷苦的青年去当兵,当时部队有“吃空名”的弊端,平时编制不足额,到要打仗了开拔上前线的时候,必须补足名额。那个乡场赶集这一天,武装部队把整个集市一包围,抓住岁数差不多的青壮年,理发师给剃个头,扣上一件军装,于是就成了一名“壮丁”,送上前线。这样征集来的壮丁和新兵是要逃跑的。于是需要用绳索捆绑,武装押送,一根大绳穿过每个人袖管,捆成一大串。这样经过师管区、军管区,长途跋涉,押送到部队,沿途还有意识不让吃饱。各种虐杀早已大量减员。熬过了这一程,送到部队的,也早体力衰弱不堪,不称其为“壮丁”了,他们所受的军事训练也很有限,和军国主义培养出来的敌人对阵起来必然吃亏不少,所以在战役中,我军虽然装备不错,火力不差,并有空军支援,还是伤亡惨重,数倍于敌人。
各国革命或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般都有所谓无名战士墓,对我们这些同胞、乡亲们来说,他们还没有这么幸运,许多人在真正成为战士之前,就已经被虐杀消失,民族解放神圣豪迈的事业对他们变成了不可言状的噩梦和无穷的悲愤。这就是被称为“被绑住手脚送上战场的战士们”,我们这些乡亲的面貌、生活、困苦和心声在长诗“新兵”中有一些描述(见本网站……)。
往事已矣!在今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庆祝声中,让我们对这些当年为抗日承受了巨大苦难,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同胞和乡亲们,表示一些应有的哀思和悼念!让他们在青史上也留下一鳞半爪痕迹!
2. 展望未来世界和平
近来,关于二战、抗日战争史实的报道和纪念活动很多。欧洲方面,纪念诺曼底登陆、怀念奥斯维新和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无辜牺牲者;5月9日,莫斯科大阅兵,都牵动着人们的情感。应该注意到德国人民和政府也和当年的战胜国一起纪念,德国人民和政府的深刻反省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当年同盟国的人民群众,甚至以色列犹太人也从感情上同他们和解了,解开了仇恨的死结。
回到亚洲来看,情形就没那么乐观。目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十分嚣张,人所共睹。最近听说,在日本国内东条英机等也不被看做罪犯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那么就无话可说了;中国人民赶快打自己的主意,寻找对策吧。5000年来,我国人民堂堂正正的立国于东亚;今后,我们的子孙也将堂堂正正的永远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下去,中国人民有自己的尊严,对于任何事情,我们有自己的“底线”,对于一衣带水,与中国人民友好相处两千年的日本人民,中国人民并无成见,但是,很明显的,友好是不能够由单方面来实现的,象这样严肃的课题,必须要以诚意为基础,“反省就是反省”,要有真实的内容,所以,政治家们或政客们大可不必以一些文字游戏等等小聪明、小动作来混淆是非,浪费时间。其实,有时候,只要负责人士一篇通情达理、真诚的表态就可解决不少问题,相信日本国内有识之士也能从历史的全局,战略的观点考察中日友好的问题,做出有益贡献。
这许多年来,到南京来和我们一同悼念大屠杀牺牲同胞的日本人士只有东史郎老人等。最近听说,又有较年轻的日本朋友勇敢地走到这个队伍中来了,我们感到十分欣慰,也许,只能等到有良知的一代日本人完全摆脱军国主义毒瘤之后,中日人民的友好才能真正实现!这可能需要中日两国人民一代人的艰苦努力,或者还不够。
关起门来,咱们现在说一说中国人自己的家常话,经过了几代中国人志士忍人的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中国现代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开始品尝起小康生活的甜美,不少人都在打点自己的新房子、小汽车之类,这一点理所当然,无可厚非,只是我国也有古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尤其在别人还在磨刀霍霍的时候。又曰:“多难兴邦”。现在再说一个某些人可能不爱听的故事:1938年,当巴黎法国人还陶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时,他们的总理和英国的张伯伦一起跑到慕尼黑去向希特勒献媚,以牺牲捷克为代价,换得了希特勒赐给的“和平”,但是,曾几何时,纳粹铁蹄已经踏入巴黎,巴黎人不得不从丛林中找出那节他们视为珍宝的火车车厢??即一战后,德国代表在其中向他们签字投降的那节车厢,只是这一次要改换位置,请纳粹上座,法国人屈膝投降。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最后还想说个小故事,当年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医时,曾在教室里看到日本的记录片,放映的是:在日俄战争战场上(我国东北)日本砍杀俄谍(实际是当地我国农民),在场的除了杀人的和被杀的以外,还有若干看热闹的表情麻木的我国当地农民,日本学生看了拍手欢呼叫好,鲁迅先生却受到了深刻的刺激,他醒悟到与其去治疗五大三粗的我国农民有病的躯体,不如唤醒他们的心灵,于是毅然决定弃医学文。今天,在现实面前,麻木不仁的大概不仅有过去那类乡愚,恐怕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大学生,甚至精英们,这就使人感到悲哀了,希望今天的文教界多有一些人出来,对青年一代多做一些启迪教育的工作。发聋震溃,摇铃振铎!
[注]关于“租借法案”一事,现在除了专门研究历史的人以外,恐怕都不大清楚了。原来二战中美国参战后,是同盟国中唯一有能力提供军事装备、物资的国家,但受援的英、苏和中国都拿不出钱来,所以美国国会专门通过一项租借法案(Unleasement Act),规定援助各国的军需用品一律按租借物资处理,不交现款,留待战后结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看到过:苏联清偿一笔租借法案欠款的报导。至于中国这笔帐后来怎么结算就不得而知了。
说明文字:1 惠通桥
说明文字:2 松山俯瞰峡谷
说明文字:3 驼峰纪念碑
说明文字:4 南京抗日碑 A 主碑
说明文字:4 南京抗日碑 B 部分美军姓名
说明文字:5 国殇园抗日碑
说明文字:6 碧血千秋
说明文字:7 盟军空军碑
说明文字:8 远眺松山
说明文字:9 史迪威公路
说明文字:10 壮士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