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JPG

    本报记者宋宁华

    他从血雨腥风中走来,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惊险;他亲历了当年抗日战争的惨烈,用手中的笔、照相机乃至心灵记录下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如今,舒宗侨,这位当年的知名战地记者已经步入耄耋之年,过着平和的生活。当记者重提当年历史时,老人依然难以按捺心中的激动。

    在上海闹市一角,舒老在陕南村一住就是近半个世纪。当记者拜访他时,舒老的两个女儿在旁照顾。她们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舒老先后住了两次院,前段时间才刚刚从医院中回来。现在他已经行动不便,而且记忆严重衰退,说话十分吃力。

    拼死抢救资料

    老人见有人来访,显得很高兴,费劲地和记者打招呼。舒老的女儿则拿出上世纪40年代舒老编著的几本画册,其中的很多照片都是他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从战争废墟里抢救出来的。当时为了出书,他几乎倾家荡产,连最后“压箱底”的金条也用上了,这些书现在成了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资料。

    舒老戴上厚厚的老花眼镜,开始翻阅这些已经泛黄的书页,历史照片慢慢唤起了他对烽火年代的记忆。舒老的女儿则不时在旁为记者补充些当年父亲告诉她们的战争故事。

    1935年,22岁的舒宗侨走出校门,成为上海《立报》的记者,从此走上新闻工作之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他亲身经历并采访了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的抗战现场,后来创办《联合画报》,拍摄并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

    控诉南站轰炸

    舒老缓慢地翻阅着他编著的《中国抗战画史》等书册,其中的一些照片,勾起了他的回忆。

    有一张照片,拍摄的是敌机轰炸后生灵涂炭的情景,满眼都是老百姓痛苦的面容。“这是日本人轰炸重庆时候的照片,老百姓惨啊。”老人愤慨道。

    有一次,舒宗侨听说上海南站被日军飞机炸了,就连忙奔赴现场采访,那时候南站是上海唯一的铁路交通出口,百姓死伤惨重。舒宗侨看到约有200人倒在血泊中,受伤的则有500多人,其中有不少孩子满身血迹。这些情景都被舒宗侨用笔、用照相机记载了下来。

    舒宗侨创办的《联合画报》,为抗战做了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那就是参加对敌“攻心战”。从1943年开始,他们每期将相当数量的画报由盟国飞机散发到江浙皖敌占区各大城市,作为“纸弹”,起到了相当的威慑作用。

    经历九死一生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舒宗侨采访了许多当时的名人。在采访李宗仁将军时,李将军的一句话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的军人,简单地讲,就是找个机会去死。”其实,对于时常在战争第一线的战地记者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1938年10月,武汉三镇已经被三面包围,于是舒宗侨登上新华日报开往重庆的专轮“新升轮”,船走了一夜,第二天到达距嘉鱼县45里的燕子窝。

    没想到,就在轮船休整片刻准备重新起锚时,敌机突然朝轮船扔下炸弹,50多人或被烧死,或在江中淹死,其中包括新华日报社的16人,八路军办事处的8人,舒宗侨幸免于难。

    1939年,舒宗侨在重庆被军统特务以“政治犯”的名义逮捕。在关押中正好遇上重庆大轰炸,他们因拒绝捆绑着去躲警报,在看守所里硬挺,承受着敌机狂轰滥炸的危险。但寻找光明的舒宗侨最终还是熬到了黑暗的终结。

    下辈子还当记者

    1945年8月10日晚,终于传来日本投降的消息。“那时候我在重庆,这天晚上,重庆人民几乎倾城而出,大家相互拥抱、祝贺、欢呼,那一刻我终身难忘??全民族艰苦抗战八年,终于赢得了胜利!”舒老的脸上露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

    “经历了这么多惊心动魄的九死一生,如果下辈子还有机会,您还愿意做一名战地记者吗?”记者问。舒老一时听不清,她的女儿便凑到他耳边大声帮记者问他,他听明白后连连点头,“当然要做,而且希望是终身职业!”

    

    ●舒宗侨老先生近影    本报记者陈继超摄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