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5日,人民网日文版将人民网记者丁刚在《环球时报》上撰写的《日本缺少什么样的反思》一文,翻译成日文发表在网上,引起了日本网友的强烈关注。据统计,截至4月19日晚23:00,该条文章的阅读人次已达到90040。日本网友纷纷发表意见,目前留言已近300条。这些留言是多种多样的,但通过人民网日文版翻译的部分留言,可以看出,在日本,即使年轻人也有相当多的人能够或在明白事实真相后,理性看待那场给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带来大灾难的侵略战争。歪曲侵略历史的,正是日本某些政客和右派。现将留言摘录如下??
日本应当真诚道歉,中日发展要面向未来:
一日本网友留言说:日本过去的确犯下了卑劣之极的罪行。日本隐瞒自己的恶行,只向世界传递自己是原子弹受害国的做法实在不合适。日本任意修改自己的历史,中国国民当然会愤怒。应该在承认自己不对的基础上再强调自己是原子弹受害国。同时我们也希望中国国民能知道,日本普通人是不同意日本政府篡改历史的做法的。希望能够理解,我们也绝不容忍我们祖先的那些卑劣行径,我们希望反省过去,并同中国等国建立友好关系。
一日本网友留言说:过去的话题无法回避,但时间是向前流淌的。过去犯错的的确是日本人,但承担未来的不是他们了,而是我们。我们应该在文化层面加强理解,在经济层面成为伙伴,共同开辟东亚美好的时代。
一日本网友留言说:我是1961年出生的,我们这一代在学校的历史课中,也曾学习过日本过去的暴行,也受过历史不能重演的教育。但对为什么会出现战争这个问题的确没有认真思考过。有一种感觉,好像45年的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人突然忘记了前事,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但看到这次中国人的愤怒,重新认识到对亚洲人来说,1945年8月的前后是连在一起的。这次事情的主要原因就是小泉首相的参拜问题,应该道歉并停止。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顺畅,而在两国关系中发生这样的问题实在遗憾。应该采取措施改善。
一日本网友留言说:首先是日本政府煽动,日本国民附和,军队主义推动。其次是没有和日本军队侵略过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包括道歉在内的促进相互理解的行动。我想这些事情是需要日本政府和一个一个的日本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日本网友留言说:对此文表达的观点深有同感。作为日本人,对当前日本政府的做法感到羞愧。日本批判中国进行思想教育煽动反日感情,而恰恰是日本在利用媒体歪曲历史,进行洗脑。日本的国民应该更客观地思考这次出现的问题。
我们学习到的是日本是受害国:
一日本网友留言说:这个作者的意见我想在日本年轻人当中是很难获得共鸣的。我今年31岁,小学初中除了教科书之外,其他的教育都来自于社会科的老师。对于南京大屠杀、劳工、慰安妇等问题,只是毫无感情地教给你历史上有这个事情,而不涉及对和错。但在日本人的感情中,二战的历史教育只有原子弹受害国的概念。我们学习到的是“日本人是受害国”,而不是“加害国”。基于这种单方面的理解是无法进行沟通的,也不会有反省和和解。特别是处于新老年代更替的现在,问题更加复杂。
一日本网友留言说:我是战后出生的,对战争,理所当然接受的是被美国加害的历史教育。因工作原因到新加坡后才了解到,日本曾做下那么多另人发指的恶行。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把历史的事实告诉下一代人。我们日本如果不认真道歉,就不会有永久的和平。
一日本网友留言说:战争无论怎样解释,事实就是事实。我对纳粹有一些了解,但对日本军队的残暴几乎不清楚。历史教育中也许是有问题,日本政府的正式道歉也不够。希望中国能够了解日本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是和平的一代在支撑着日本。希望两国政府能教育本国青年互相鼓励,携手共进。
有的日本网友不完全同意丁刚文章观点,但还是表达了相当的诚意:
一日本网友留言说:这篇文章是基于理性来写的,尽管不能全部同意其观点,但的确让我对有很多东西产生思考。但选择这个时机刊登这篇文章,有自我辨护之嫌。我们日本人需要自我反省,同时也想告诉中国人,暴力和破坏是不正确的。我想这种态度应该算是朋友的诚意吧。
一日本网友留言说:对于贵国的在二战中的遭遇,我感到同情。但日本已经多次表示道歉,还通过大量的ODA进行友好交往。可我们诚意却换来了贵国的游行,这是让人愤怒的事情。
进入日本版
相关链接??丁刚:《日本缺少什么样的反思》
在联合国工作的三年里,笔者常常会从那座石雕前走过。那是天主教圣女安格尼斯的雕像,她右臂折断,浑身伤痕累累,后背布满深深的划痕。联合国大楼里为何会出现如此残破的雕像呢?让笔者来看看说明牌上的那段文字吧:
长崎,日本,1945年
这座被毁坏的圣女安格尼斯的雕像是在当地一座被夷为平地的天主教堂的废墟中发现的。美国投下的原子弹就在距教堂大约500米的地方爆炸。雕像身上的斑痕是极强的热辐射造成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这座雕塑就竖立在高大明亮的落地窗旁。窗外是一个日本花园,花园一侧古色古香的亭子中央,悬挂着一口“和平钟”。站在石雕前向庭院里望去,不难体会到日本人送给联合国这一组礼物的良苦用心。
荷兰作家布鲁马曾将日本人对待二战的态度与德国人做过对比。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德国人理解二战的关键不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柏林之战,而是在发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那一刻。日本人的理解则不在珍珠港或中途岛之战,而是在广岛的原子弹。有朋友告诉过笔者,他看到的日本教科书上没有日本军人残杀中国人的照片,却有广岛遭原子弹炸毁的照片。
60年前的那场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这话没错,但对于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人民来说,却只讲对了一半,因为日本更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当几百万日本兵在亚太地区烧杀抢掠,他们是法西斯残暴的实施者。当整个日本岛卷入战争的狂潮,许多普通日本人也就成了疯狂的法西斯追随者。联合国里的场景组合不过是历史的一个片断,许多亚洲国家的记者与笔者谈起那座圣女雕像,也都深有同感。
近年来,在另一个二战的轴心国???德国国内也出现了要说出当年老百姓苦难的呼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为什么自称是进行过反思的日本人却很难得到这样的理解呢?对照德国,不难找到答案。几年前,笔者有机会去纽伦堡访问。在新建的“纳粹党集会地文献中心”里,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他们经常组织专家为学生讲述当年纳粹的组织和宣传方式。中心的小册子上有这样的话:“组织讨论的目的是要帮助中小学生认清纳粹蛊惑人心的手段。”为了告诉人们,纳粹是怎样迷惑普通老百姓的,当地政府还在齐伯林阅兵场的接待大厅举办了“迷惑与恐怖”的展览。展览中说,当年来这里参加集会游行的有不少纳粹青年团代表。
战后,纽伦堡成了“审判之城”。这场审判让全世界,也让德国人看清了纳粹十恶不赦的罪恶面目。但现在看来,那只
是反思的第一个层面。为什么那么多普通百姓会自觉地成为纳粹的追随者,会主动地参与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呢?“迷惑与恐怖”,这个主题本身就是一个警示:纳粹不仅有恐怖的一面,也有一种足以让人们神魂颠倒的吸引力,而恐怖的力量恰恰是通过这种迷惑力得到的。德国人的反思就这样超越了对战犯的审判,走向人性和民族文化的深处,它让当年疯狂追随纳粹的许多普通德国人从心底里产生了忏悔之感。正是有了这样的反思,德国对纳粹战犯的追踪和审判能一直延续至今。
反观日本,战后的反思就远未触及到如此深刻的层面。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比起德国纳粹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种令普通日本人神魂颠倒的迷惑力也并不比德国纳粹差多少。当年在日本全国的小学校中,6岁的孩子最先学习的东西就是士兵们的重要性,孩子们用充满稚气的嗓音呼喊着“为天皇而死!”当恶贯满盈的战犯山本五十六的死讯传到日本时,竟有十多万人站在东京街头默哀致敬。在菲律宾棉兰老岛,日本兵在美军的包围下为负隅顽抗,竟将同伴杀死后吃掉……许多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件事:日本山区的一个小学生在解剖青蛙时哭了起来,老师就在他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一下,并教训道:“你为什么会为了一只小小的青蛙而哭呢?等你长大以后,你将要去杀死100个或者200个中国人。”
法西斯蛊惑下的疯狂与残暴固然十分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在二战结束6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施暴者对产生疯狂与残暴的原因仍没有深刻的认识。原子弹的爆炸代替了日本人对“迷惑与恐怖”的反省,使他们轻而易举地找到了遮掩历史疮疤的借口,仿佛几十年前的疯狂本来就不属于他们。这正是某些日本人今天仍敢恬不知耻地为战犯歌功颂德的原因之一。他们不断地借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就是利用了日本民众中的这种受害者心态,后者同时也是前者能够日益猖獗的社会基础。没有全民的深层反思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道歉,就不可能清除右翼滋生的土壤,并会使曾经惨遭蹂躏的亚洲人民对日本未来的走向越来越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