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卫国走出国门,却流落到历史之外。
他们的献身庇护了我们这个时代,却在时代的夹缝中辗转老去。
这是一群特殊的军人和老人,广为人知——他们是中国远征军流落缅甸和云南边境的老兵们。
一个民族自尊过度的时候,把它往回拉也叫主旋律
日本人来悼念他们的战马,中国人却不见来探望老兵
一些人遗忘了老兵,一些老兵也遗忘了战争
寻找国家民族的平衡线
一个民族自尊过度的时候,把它往回拉也叫主旋律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芳 | 云南、北京报道
他们衣衫褴褛,油滑不羁;他们组织涣散,毫无章法;他们有着一切凡人都有的贪生怕死,却没有军人应有的威武尊严;他们不断嘲笑、抱怨、咒骂着命运,但最终仍心甘情愿为袍泽弟兄们登上战事惨烈的南天门。
3月份开始,只要你坐在电视机前,总会在某家卫视看到这群以溃兵身份亮相的“炮灰团”。与以往银幕上的军人形象截然不同,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力图展现普通人在战争年代卑屈的献身。
此剧主创为2007年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原班人马,因而被观众寄予较高期望。3月初,云南、江苏、上海、北京4家卫视同时上映《团长》,不出意外地掀起新一轮收视高潮。
截至目前,《团长》的口碑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喜欢的认为是“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里程碑”,讨厌的则不客气地斥之为“故作高深的注水肉”。
“各种反应都是正常的,在我预料之中。”《团长》总制片人吴毅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开创了战争题材的新类型,告诉你电视剧原来也可以这样讲历史。”
向被遗忘的历史致敬
“选择远征军题材,因为这个空间可讲的事情太多了。”《团长》编剧兰晓龙曾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说,他想做一个主旋律的东西,“主旋律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需要的,它甚至不一定是忧患,也许就是一种自信,也许是该有的自尊。而一个民族自尊过度的时候,把它往回拉也叫主旋律。我认为主旋律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在找的一个平衡线。”
2007年4月中旬,兰晓龙与康洪雷去滇西采风,从昆明出发一直往南到腾冲,把滇西主要战场都看了一遍。他们找到很多老兵,从70多岁到100多岁,看上去与普通农民无异,可是翻开他们的档案,籍贯有湖南、河北、四川、福建,有西南联大的学生,有曾经的上校、少尉……
“当你了解到他曾经在战场上拼杀,再对照他眼前的样子,你就觉得不做这个事对不住他们,也对不住自己。”康洪雷当即感慨。
采风结束两个月,兰晓龙拿出26万字的大纲,其间号啕大哭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