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枚炮弹形状的“七七”纪念碑,意指武力抵抗外侮。 在薛岳的《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中,就有“乃请准中央,分颁巨帑”,“以安忠魂”的记载。
历时3年,耗资1887万余元修建而成的忠烈祠,其总工程设计师之一尚其煦先生,曾与周恩来一起赴法勤工俭学,参加过南京中山陵设计。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忠烈祠,“酷似中山陵”??
整座祠宇,划中轴线,按前低后高,依次为三孔拱门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五个部分。中辟草地,筑字“民族忠烈千古”。所有用材,皆就地取用“名山片石”(花岗岩,俗称“麻石”),朴素庄严。
整个格局,享堂居祠宇最高处。内设祭坛,中置“抗日阵亡烈士总神位”,左右分列22座,如“第三战区左翼军小南翔广福战役阵亡将士之神位”、“第九战区第二次长沙会战阵亡将士神位”等字样的第一、三、九战区各次战役阵亡将士神位,总计23座。但记录这些“入祀将士”名单的10册谱牒,在1947年以后遗散,不知所之。
根据原设计图纸,以祠宇为中心,东西两侧为公墓区,占地逾200亩,分将、校、尉及士兵墓葬区域,可入葬300座。设计中,所有墓葬都以墓道相连,有花坛凉亭。后“因几次长沙会战及经费原因”,除墓道草草沟通,“凉亭、花坛均未辟建”。
今天的南岳忠烈祠周围,有郑作民、孙明瑾、彭士量等将军个人墓葬12座,74军、60师(曾葬2128人)、140师(曾葬916人)等公墓7座。
5月8日,我们原本希望能拜谒所有这19座陵墓,却发现当年所辟墓道已无迹可寻。其分布格局,除74军公墓外有一块刻有国民党党徽及“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字样的石碑外,其余墓葬,均无任何指示标识。
对此,周跃华也深感痛苦:“那些墓葬,‘文革’时都被毁得不成样,我们现在是苦于找不到任何图片资料,去恢复它。我不敢让人家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