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
1937年10月,在四行仓库奋力抗敌的“八百壮士”
杨养正,原名杨得馀,出生于湖北隋州。1933年入伍,淞沪会战前任88师524团1营1连1排排长。淞沪会战后期,在谢晋元的带领下,进驻上海四行仓库,在四行仓库坚守了5天4夜。1938年10月31日,部队奉命撤入租界,被租界当局解除武装,送进“孤军营”。1941年~1942年底,杨养正先后被日军关押在宝山营房、南京老虎桥第一模范监狱、安徽芜湖对岸裕溪口,后密谋越狱,成功逃出。1943年~1944年到重庆住进长寿第九残废教养院,1949年,安排进入重庆南岸副食品水产公司工作,先后生育5个子女。1977年至今,退休居住在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在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摘自《八百壮士歌》
静静地坐在记者对面的是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清瘦的脸庞、失明的双眼、羸弱的身躯,老人名叫杨养正。貌似普通平凡,但老人心中却埋藏着一段发生在68年前气吞山河的故事。上海、闸北、苏州河、四行仓库,浴血奋战的“八百壮士”,书写了一曲以弹丸之地、血肉之躯,抗击数万日军5天4夜,使之不能前进一步的壮美诗篇。
记者的采访是在重庆大坪医院的病房里进行的,刚做完右眼白内障手术的杨养正因视网膜病变,无法重新看见世界。但说到血火纷飞的往昔,讲到抗日战场的烽火,老人顿时热血沸腾了……
增援上海 “敌人离我只有几米远”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军中气氛立即紧张起来,军中连长以上级军官的随军家属都已先后离开军营,回到老家。大家都预感到,一场大战就要来临了。”杨养正老人失明的双眼一动不动望着前方,似乎回到了当年。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时,6000余名日军在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的指挥下,以租界为依托,突袭闸北,占据八字桥和持志大学,同时日舰猛烈轰炸上海市区,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8月14日,国民党步兵88师524团少尉排长、23岁的杨养正随部队紧急增援上海。
“我们南京的部队和敌人在虹口区相遇,战斗打响了。”杨老铿锵地说道,“巷战,全部是巷战。虹口街道上房屋实在太多,日军的坦克用不上,于是开始了巷战。只要有人露面,便是一梭子子弹射去。离我最近的敌人只有几米远!战斗非常猛烈,身边的战友很多已经倒下,双方都有死伤,就形成拉锯战,”后来,双方都修好了工事,战局变成了固守。
日军遭遇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不断抽调精兵增援,双方均伤亡惨重,但战事依然呈胶着状态。10月26日,日军久攻不下的大场陷落了。大场的沦陷使淞沪战局有了决定性的转变,由于大场的沦陷,而使闸北这一带防区失去了死守的意义。自26日开始,中国军队除留下少数兵力掩护之外,大部队便沿着京沪铁路和苏州河这两条路线退出战场,步兵88师524团一营400多人在团长谢晋元率领下奉命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
坚守四行 “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26日晚天刚擦黑,杨养正随团撤守到四行仓库。“我带着一个排,约30人,守在四行仓库旁一幢三层楼高的砖瓦房中。”一进入砖瓦房,杨养正立即命令士兵把墙打穿,用麻袋装满沙土,把所有窗户都堵上,用以修筑工事,并留下3个机枪射击眼,士兵们主要分层据守1、2楼。而其余部众则留守在四行仓库内,与自己的砖瓦房一墙之隔。
27日凌晨6时许,放哨的士兵发现了日军,立即向其开火。敌人立即以强大的攻势袭来。炮声不绝于耳,子弹呼啸而过,仓库四周变成了一片火海。杨养正所驻守的砖瓦房不如四行仓库坚固,墙壁被打得千疮百孔。但被打破的地方很快就用填满土的麻袋堵上,日军在墙下倒了一大片,留下80多具尸体,仓皇撤退。
“公共租界英军见中国军队死守四行仓库,多次劝说我们撤退,并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但谢团长坚决地说道:‘我们是中国军人,没有命令,死也不退!’”说到当日决绝的那一刻,杨养正神情凛然。
民众声援 爱国人士冒死送慰问品
日军见中方工事牢固,一时急攻不下,便在离仓库200多米远的地方驻扎下来,抢修工事。“那天我看见几十名日军猫着腰,时上时下,于是立即报告了谢团长。”谢晋元拿来望远镜一看,果然是日军正在修筑工事。“哒哒哒”,杨养正拿过身旁的轻机枪,“几梭子子弹打出去,敌人当即倒下了。”说到手刃敌人的痛快,杨养正得意地笑了。
不久,日军等到援军,白天飞机轰炸,平炮攻击,坦克开道,士兵则随后而来。但四行仓库和杨养正的阵地始终没有丢失寸土。
28日深夜,杨养正忽听闻一名女学生杨慧敏冒着生命危险给官兵们带来一面旗帜。“谢团长以军礼接过后,命士兵们以旗帜为誓,坚决抗敌,绝不退让。”29日清晨,在一阵嘹亮的号角声中,中国旗帜高高飘扬在四行仓库楼顶上,“那时候租界里除了日本的旗帜外,就是租界各国的旗帜,在中国的土地上,却唯独没有中国的旗帜。100多米外苏州河对面的老百姓看见旗帜后,都拍起巴掌来,给我们增强了很大的信心。”
租界内的爱国人士还送来许多慰问品,有面包、饼干、水、御寒的衣物等。而苏州河对岸,许多上海市民都向着坚守的中国军人招手致意,“我们看到这些都很高兴,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支持我们,上海人民是和我们在一起的。”
悲壮撤退 “我打哑了日军坦克”
29日上午,日军看到四行仓库上居然还升起了中国旗帜,恼羞成怒,以更猛烈的攻势向守军攻击,杨养正驻守的砖瓦房内又有几名士兵牺牲了,但日军始终不能前进一步。30日,敌军调集精锐,组织了新的攻势,用小钢炮、平射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轰轰”的炮声在四周不断地炸响。战斗一直从上午打到天黑,杨养正所在的排沉着应战,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但晚上,我们就接到命令,撤出四行仓库。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哭了。”杨养正叹息道。“我们知道,肯定是日军给租界施加压力,而租界又给政府施加压力,最后,我们不得不撤出仓库。”
31日凌晨,留守的军队准备往英租界撤退。但日军坦克火力集中在撤退必经的路口,扔个麻袋在路口,立即被密集的子弹打成蜂窝状。不断有战友中弹牺牲,短短几米宽的马路,竟成战友的生死线。“我趴在机枪眼那一看,我们的机枪打在敌人坦克上,连皮都没擦破。”“这种子弹不行,打不穿坦克!让我来!”杨养正大吼一声,拿过一梭钢芯的子弹,装进了一挺轻机枪。
黢黑的夜里,日军坦克里机枪吐出的火花照亮了坦克的周围。杨养正趴在掩体上,朝着有亮光的敌人坦克瞄准。“哒哒哒”,10多发钢芯子弹射向日军坦克,原本嚣张地吐着火舌的坦克一下哑了。“可以安全地撤离了!”杨养正心中暗自高兴。
英勇负伤 “左眼碎了,担架上睡了个好觉”
突然“轰”一声,一枚炮弹落在了砖瓦房顶上。杨养正的左眼突然一黑,一股热流喷涌而出,杨养正倒了下来。“四个士兵抱手的抱手,抬脚的抬脚,抬着我就往租界冲。”
“杨排长,杨排长,谢团长看你来了。”有人在自己耳边叫道,可杨养正的意识却越来越模糊,很快昏迷过去。“整整5天4夜没有睡觉,在担架上我就昏睡过去了,连眼睛碎了的巨痛都不觉得。”
杨养正醒来后已躺在了医院里。“医生说我的左眼已经被炮弹炸碎了,只得全部摘除,他们于是给我安一个假眼珠,就是这只。”杨养正指着自己的左眼说道。
在医院养好伤以后,杨养正和其他的战友一道,被送到胶州路路口的四行孤军集中营。至此,悲壮的四行守军成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座丰碑,上面隽刻着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
惨痛回忆 谢团长被日谍收买叛兵刺死
“八百壮士”退出四行仓库后,原商定经沪西返回部队参加战斗。不料租界工部局屈服于日军压力,违背诺言,将“八百壮士”解除武装,羁留在胶州路一块空地里,派万国商团的白俄兵看守,上海市民称为“孤军营”。
日军要求租界引渡“八百壮士”未果,后又多次派人暗杀,仍未果,最后收买叛兵,于1941年4月24日将谢晋元团长杀害,时年37岁。
杨养正悲痛地回忆道,“4月24日早晨,我们在上官连长的带领下跑步。谢团长也来到操场,看着我们跑步。这时,郝精诚等4人慌慌张张地跑来了。”杨养正说,当时,谢晋元便大声质问郝等4人为何迟到,郝等人拔腿便开跑。
这时,正在跑步中的杨养正突然听到谢团长一声大呵:“站住!”杨转身一看,郝等人正朝谢晋元一阵猛刺,毫无戒备的谢晋元一下倒在血泊中。上官志标连长见此惨状急步冲上前,也被郝精诚等人刺伤。随后赶到的官兵终将郝等4个叛徒抓住。后经4人交代,他们是被人收买,前来刺杀谢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