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到14日为止的8月上半月,笔者一直搜寻有关“8.15”纪念活动的消息,然而遗憾的是,提及这一日子的文字都寥寥可数。在“7.7”、“9.18”等纪念日的夹缝中,“8.15”颇显落寞。
从历史史实看,这一重要的日子被忽略,少被列入抗战纪念的议题,有些不应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绝大部分的侵华日军放弃了挣扎抵抗。虽然在程序上到9月2日日本才正式签字,9月3日才开始了长达3天的全国庆祝,但实际上8月15日便已经是抗日战争的实质结束???同时,这也是积弱数百年的中国真正全面摆脱列强压迫的第一天。从这一天开始,我们的广袤国土和亿万心灵才真正摆脱了噩梦,这个日子喻示着一段灾难沉重历史的结束,喻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不只是“8.15”有被冷落之嫌,即便是法定的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一直以来也是十分冷清。多年来,甚至在许多日历上对这个节日也没有标出。曾有一名重点中学的历史老师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就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天这个问题,他曾调查数百师生,竟无一人答出。
与别国相比,这其中有着很明显的反差。许多战胜国都有庆祝“二战”胜利纪念日的传统,譬如英美法等国把5月8日定为“欧洲胜利日”每年都予以纪念;俄罗斯则在每年的5月9日(时差造成)都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对比之下,“8?15”和“9?3”在我们国家何以比较受冷落,耐人寻味。
发生这一现象,其实并不偶然。这一现象昭示出这样一种心理定势:比较重视国耻纪念,而对国荣纪念相对看得较轻。在这一心理定势影响下,对“7.7”、“9.18”、“12.13”等国耻纪念日我们纪念的较多,却相对忽略了“8.15”和“9.3”的光荣。
其实,无论国耻还是国荣意识,都属于爱国意识,都是必须善加利用的民族精神资源。相对于国荣意识教育,国耻教育确实有着更重要一些的意义。如果只是进行国荣意识教育,固然可以让每位国人充满自豪自信,但只是自信而不知自耻,自信便有可能盲目,进而便可能成为危险的自大。进行充分的国耻教育,更有利于精神的觉醒,让每位国人深谙国耻之羞,有助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自强不怠。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重视国荣意识的培育。这两种意识应该有机平衡,不可偏废。过多悲情的国耻教育,容易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弱国心态,在全球化时代,那样的心态并不怎么可取,因为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尊重强者。通过纪念胜利,培育国荣意识,有助于培养我们每个人的荣誉感,更可让我们可以知道团结的力量。此外,隆重对“8.15”这样的纪念日进行纪念,强调我们的胜利,同时也是强调我们对世界局势的巨大贡献,这是对我们民族形象的有机塑造,对我们国家形象的有力提升。(郭之纯)
燕赵都市报 2006年0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