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查阅父亲的历史档案材料才得知,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任职于中美空军混合团(即"飞虎队")司令部情报科(中尉二级参谋),经常往返于重庆白市驿与湖南芷江飞虎队空军基地之间。多年后我追寻父亲的抗日足迹,走访了湖南芷江飞虎队空军基地旧址,回南京后感慨万千,心情难以平静,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及图片,写下了这篇记念文章,以告慰在天之灵的父亲以及所有参加中国抗战的国内外抗日英雄先辈们。
一,2014年2月第一次探访抗战名城“芷江”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湘西地区,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芷江,原本不是人们比较熟悉和关注的地方,它的“名气”是来自于,近几年来逐渐“披露”出1945年8月,中国抗战胜利洽降在芷江举行,史称“芷江受降”,“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因此声名远播,而成为抗战历史名城,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它是由芷江受降纪念坊、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欽办公室等三栋黑色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加上后来又修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芷江,还是在以前,人们极少谈起的抗日战争最后一次,异常惨烈,鮮为人知的“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所在地。就是在芷江地区,进行了一场中国抗日時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对其构成巨大威胁的芷江空军基地(当時盟军在远东的第二大飞机场),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中方称“芷江保卫战”)。
湘西会战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达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会战的结果是,在王耀武将军指挥下,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以日本军队惨败而结束,会战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我刚开始知道“湖南芷江”,是通过查阅父亲的档案,在其“交代”中而得知,先前他由国军空军官校的教官,调入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的五大队26中队任副中队长。抗战后期,由王叔铭将军亲调至中美空军混合团(即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情报科任中尉参谋,学习美国空军的情报体系操作。在档案中“交代”,经常来往于(重庆)白市驿和(湖南)芷江之间。
于是,2014年2月,我和大哥兄弟四人前往芷江寻访父亲的抗战足迹。在芷江飞虎队基地,听说我们是飞虎队后代,飞虎队纪念馆的吴(建宏)馆长和杨(宇)副馆长,对我们四人非常热情。我想,这也是他们表达对陈纳德将军及“飞虎队”的敬意吧。抗战期间芷江的飞虎队基地,具有相当的实力,中美空军混合团有近500架飞机、6000多名官兵驻守在此。它与重庆白市驿飞虎队基地,构成了保卫西南大后方的战略屏障,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过重大贡献。在芷江飞虎队基地,诸如指挥塔、飞行执勤室、配电机房及俱乐部等设施,都保存较完好,就连当年修建机场跑道用的巨型石碾子原件都有展示。飞虎队纪念馆内,国内外捐赠的飞虎队有关藏品也丰富多样,看来吴馆长他们确实做了大量辛苦的工作,真得好好地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在芷江机场广场上留影
在陈纳德将军雕塑前留影
入住芷江宾馆(当年陈香梅曾下榻的宾馆)
与吴馆长在纪念馆广场上合影
与杨副馆长在纪念馆广场上合影
以下是当年飞虎队空军基地留下的各种保存完好的建筑设施遗址
二,九年后重返芷江拜訪飞虎队纪念馆:
九年前(2014年2月)我和哥哥邦武等四人拜访位于湖南芷江的“飞虎队纪念馆”(当年我七十一岁),九年后我和老伴二人重返湖南芷江已是八十岁老翁。当年我们四人乘飞机抵达芷江机场是为了一睹父辈们与日寇空军交锋的战场,今日(2023年4月6日)我们乘"高铁"抵达湖南芷江是为了看看芷江的变化。此次芷江之行是应芷江“飞虎队纪念馆”之邀向该馆捐赠表明父亲“飞虎队”身份的珍贵历史照片(由台湾友人赠送父亲的中美空军混合团五大队26中队全体人员合影,这张照片是父亲去世后在其遗物中发现)
1,捐赠历史照片说明:
我捐赠的历史照片一共三张,其中两张为复印件一张为原件(均由海外抗战空军后代提供)
第一张为照片正面,第二张为照片背面,这张照片是空军军官学校第十期驱逐组同学毕业照(由十期乔无遏将军的公子乔为智先生提供)。
第一张为照片正面,第二张为照片背面
这张照片是1943年6月拍摄于印度腊河机场(空军军官学校印度分校)学校主任为胡伟克将军(后为空军军官学校第十任校长),照片左起第二位是邢海帆(邢文卓)左起第四位是张安汶(当時任分校主任办公室秘书兼飞行教官),这张照片由台湾友人提供。
第一张为照片正面,第二张为照片背面,拍摄于1946年为十四航空队(飞虎队)五大队26中队全体人员合影,右起第二位是张安汶(当時任26中队副中队长),这张照片是原件由台湾友人赠送张安汶,在清理他遗物中发现。
整个捐赠活动,全程由“飞虎队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主持。湖南卫视、怀化电视台和芷江电视台联合采访报道了捐赠仪式,场面庄严隆重 ,令人十分感动。
我们二人到达芷江高铁站后,吴馆长亲自到車站迎接,非常温馨感人
2,感人的捐赠仪式场面并由飞虎队纪念馆发放捐赠证书
在吴馆长的陪同下我们瞻仰了重新修建的飞虎队纪念馆大门(由陈香梅女士题写)
3,芷江之行的小花絮:
芷江飞虎队纪念馆的馆长吴建宏是侗族,加我微信的网名是“纳德了”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用了侗族的一个什么吉利的称呼,后来是才知道他是用了陈纳德的姓名,按中国人习惯取用了后面的“纳德”二字作为其网名,可见他与飞虎队的情结是多么深厚。
他为我们送行的“晚宴”是在当地虽然店面不大但很有名气的一家饭店,用当地人最喜爱的“社饭”(其实就是一种加有各种食材用柴火大灶烧出来的“菜饭”)招待我们,据说还是吴馆长亲自到饭店提前“予定”,否则当天去吃是吃不到的,真是用心良苦情意深厚。
临走的当天上午,吴馆长不动声色的“动用”了他的人脉关系,用车子将我们直接开到车站贵宾室门口,车站的派出所所长、站长亲自接待我们,在贵宾室休息后(我还是生平笫一次享受在车站贵宾室候车),“所长”、“站长”和“馆长”三人亲自帮我们提着行李送到站台,待我们进入车箱后大家才挥手告别,整个送别场景令人感动。
作者简介:
乃庐ZBL(张邦雷)退休工程师,1943年5月29日(农历),出生于四川省江安县东街乃庐大院(祖父张乃赓宅院)。1961年9月中专毕业后分配至南京橡胶厂工作,历任車间副主任、南京市橡胶工业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