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丽菲,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文化典籍系副主任,编辑出版学专业负责人。 1985年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中国古代史硕士毕业,曾长期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获中国新闻出版署“中国图书奖获奖编辑”称号。 1991至1993年赴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研修社会史。2004年赴英国斯特林大学出版系访问学者研究。论著有《传统文化与修养》(香港中华书局版)、《妆饰:审美的流动》(上海文艺版)、《近代上海黑社会》(合作,北京商务印书馆)、《追索??朝鲜“慰安妇”朴永心和她的姐妹们》(广东人民出版社、香港时代国际有限公司版)、《英国出版业微观组织发展对出版教育的启示》、《周刊的公信力和经营之道》等。 论文《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略论》(合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妇联中国妇女问题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目前从事女性学与编辑出版学研究。 |
【本书网上订购地址】
http://www.d1.com.cn/html/09362198.htm
http://www.joyo.com/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474012&ref=DT_SMV&uid=gsssij5yxs9qgss7gqg7msgsm
http://www.bookschina.com/1855575.htm
http://book.jqcq.com/product/916126.html
“近十年来,走了那么多的路,看了那么多的人,吃了那么多的苦,掉了那么多的泪,打了那么多次的退堂鼓……”??作者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在中国实施的“慰安妇”制度,国人的认识程度,已与十来年前大不相同: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中国的绝大部分人,还对“慰安妇”这三个字茫然无解;尽管少量的媒体在一些民间人士的努力下开始关注报道这件公案,但基本只是重复日本军队对“慰安妇”实施性暴力的情节。
以我自己来说,1992年时就曾经非常反对苏智良先生研究这个题目。他的决心下在日本,1993年我从日本跟他回来后,更加反对。因为那时我所看到的有关文字材料,好多根本不是专业的调查,而大概可以归类为文学作品的描述。我这个临时工,刚刚应智良之命看完他的“毒品史”课题稿,以前又为“上海黑社会”的课题效力,家里增加了好些这类书籍材料;但摆弄这些东西,实在非我本意。我们的孩子虽未上学,却素喜读字,他天生个头小小的,钻在书柜书桌书堆的旮旯里很能安顿自己,常常一错眼就不见,谁也不知在他惊人的阅读速度里究竟会读到什么。我请智良把他的一些资料搬到学校去。
可是苏智良很坚持。调查是辛苦的,我记得有一年夏天他骑自行车一直在市区跑,晒得肤色发了黑。免不了的,我要做一点灶下婢的工作,好让这位大师傅制菜。那大概是在1996年的夏天,他得到了一份厚厚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对“慰安妇”问题的调查报告(日文),让我翻译出来。平时是只能在过道的小餐桌上写字的,那年天气很热,我家那时只有卧室装了空调,我在卧室地上铺满了凉席,孩子很高兴,打仗玩小兵,玩累了就在我身边睡着了。我把床当工作台,席地而坐,仔细查阅。可是,等我译完以后,却坐不住了。调查报告确认,这是一种军事性奴隶制度,日本应该向受害国的妇女道歉和赔偿。可是,在联合国的调查报告里,却一字不提中国大陆(台湾是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来大陆做一天的查证。
我了解和整理过苏智良的调查,以及搜集到的许多历史资料,知道 “慰安妇”制度也实施在中国,而且发端于上海(世界上最早的慰安所遗址就在我们生活的上海市,而且遗址遗迹越找越多,至少有些令我惊心),中国的妇女遭受了大面积的荼毒。但中国大陆妇女的痛苦,她们应该得到的正义声援,和中华民族应该具有的尊严,在这份报告中,仿佛根本不存在。
人是不能做井底之蛙的。我意识到,我们的国家没有声音,很大的原因是学界也没有能够在国际上提供有力的调查和研究证据,为自己的民族说话。我们的历史缺失了,这是我们自己的事。联合国开展调查,原是应受害国的强烈呼吁做出的。我开始理解和支持这个孤独而又让人难以忍受的调查。并决心参与,和他一起调查,写论文,来尽可能地发出我们个人哪怕是很微弱的声音。
这个决心是慢慢坚固起来的。近十年来,走了那么多的路,看了那么多的人,吃了那么多苦,掉了那么多泪,打了那么多次退堂鼓。国际友人的人道主义热忱,让我感到羞愧,告诉自己要做得更多一点,毕竟首先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受害老人的悲苦、信赖、坚强,更引导我坚持和向前。她们几十年来是在人生的悬崖边攀着藤走过来的,绝大多数人一字不识,但是,却深明事理与道义。例如身处大山、年近80的李连春老人,已经满面风霜,却还能在经历了千难万苦后,如此自尊而高贵地对我说:“我的身体,是我最宝贵的东西,是多少钱也赔不来的。我不是要钱,也不要找谁报复,我就是要世间公道。”她是坐在火塘边的竹椅上对我说这番话的。我清楚地记得闪闪的火苗映照在她长年流泪已经昏朦的双眼,仿佛暗夜下湖的冰面反光。如今,这位老人已经远行,可是,“世间公道”四个字,永存我心。
毕竟社会是在前进着的。1998年,北京的妇联冷着脸把门从我身后关上; 2000年,我们费尽心血安置了一切,云南和海南的官员却坚决不准满怀期待去日本讨公道的老人成行;2001年,跋涉千山万水之后,中国慈善基金会还是对我们、对老人关上了门。而到2005年的2月,当生活在上海崇明岛上的三位受害者中的最后一位,已知存世年龄最大的受害者、96岁的朱巧妹老人故世的时候,很多媒体做了关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在紧急报道的同时,作了一个三小时民意测验,有5000余人踊跃参与,其中37%的人认为:这是重要的历史与现实课题,应该由政府出面,全面进行人道援助、历史的记录和公证工作。网易网站署名文章呼吁:“国人应该缅怀朱巧妹”,引来大批网民支持。在朱巧妹的故乡崇明,是乡亲们自发地集体给老人送的葬。在老人活着的最后两年,是上海市的慈善基金会出钱,使她多年的房屋破败漏水问题得到解决。而在5年前,我们所有的类似呼吁,都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政府方面的回应。特别是在对老人的生活援助问题上,在我个人的认知里,它的重要超过了调查。虽然目前研究中心的日常援助基金主要依靠海外华人社团的支持,但近年来,国内个人的援助开始出现并增多了,尽管金额数不可能很高,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多项国内外捐款。所有的捐款,上海师范大学“慰安妇”研究中心都用在了对老人的帮助上,并且有帐目记录。我们的援助事业主要得到了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慷慨资助,自2000年以来,我们之间合作援助受害者已进行到了第六个年头。在这里,我们冒昧在未取得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将这些尊敬的人士姓名按捐款时间先后录于此处,以光大公义和善行:
王恭立、吕建琳、康泠、王天馨、王巧玲、丘燕妮、李碧华、庄国明、李敖、郭俊?、河野彻、杜作民、苏宁、叶玲玲、杜坚韧、本多立太郎、汉广文、朴博子、孙春雷等、黑田薰、小浜正子、日本中国女性史研究会、张彤、徐波、程郁、美国爱我华协会、上海师大女生联谊会、范国平、陈德军、张龙、STELN OLE UG、孙江、高小贤、加拿大教师访华团、钟惠明、高志伟、钟华
我们谨代表所有得到声援、同情和帮助的受害老人,向各位鞠躬,志谢!
在抗战60周年之际,写这样的一本小书,回顾和总结近十年来,我从非自愿到自愿做“慰安妇”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一些新旧与共的体会、心得和过程,虽仅见历史黑幕的冰山之一角,但我愿意勉力而为,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自励。在这一类问题上,越来越多的人发出越来越强的声音,我企盼它将来能让每一个人都听不见自己,而成为一种共同。社会和历史,是我们每个人共同拥有的。无论如何,我很踏实地感觉到,在人道主义认识上,社会在一步一步前进着,而我们身在其中。
因为自感书读得少,很难写出有新鲜意味的内容来,所以就变得很怕写东西。如果不是智良引介,甚至于几乎骂着我写,我也许不会来写这本书。但是写完了,我觉得自己由此至少弄明白了一些始终耿耿于怀的事,例如为什么日本军队会实施这样一种惨无人道的制度,它背后的历史传承是什么;而且他不但帮我提供资料,到最后我工作和家事之外,已经没有力气应付出版方面频频催稿的期限时,也是他来帮我屏挡杂事,配图刻盘做收尾工作,所以我真心地谢谢他。另外,由于研究的需要,我曾请智良到日本开会时帮我买一些原版书来,没曾想那一串书单空着回来了,他说:都是些老古董的书,哪里去买!是从未谋面的学长、日本宫崎教育大学的王智新教授,听智良说了以后,费时费力,帮我从学校图书馆里挑选复印了整章整节甚至整本的书,专门从日本寄来,如果没有那些书,我可能就写不好开头的那几章。衷心感谢王教授。同时还要谢谢高凡夫博士,整理了有关对日赔偿等的内容给我参考;更要谢谢中华书局李建军博士对这本书稿的迅速接纳和耐心,使这本书能以现在的面目呈现给大家。
陈丽菲
2005年5月10日
-------------------------------------------------------
《日军慰安妇制度批判》目录
《日军慰安妇制度批判》一书,在以往各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十年来的“慰安妇”幸存者田野调查研究实际,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女性学的理论,对日军性奴隶制度建立的背景、萌芽与确立、实施、扩大等进程,作了一次全面、清晰、卓有识见的梳理。全书从结构上看,既深入挖掘了日军“慰安妇”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根本缘由;又详细论述了该制度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萌芽到罪大恶极的运作过程;同时还以受害地区和国家为类别,分别举证了受害女性战时和战后肉体和精神上所受的极大摧残和折磨的文献资料与调查实例;最后,以中国、韩国、菲律宾三国受害者的艰难东京起诉之路为结点,向世人昭示了战争虽已结束,但战争留下的创伤,受害国人民伸张公理和正义的斗争并没有结束的令人警醒的现状。
引子
第一章 日本近代独特的性政治
第一节 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慰安妇”
第二节 游廓业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第二章 海外妓业与日本的近代殖民扩张
第一节 日本近代以来的女性买卖业
第二节 日本的海外妓女业
第三节 不彻底的废娼运动
第三章 军队性奴隶制的萌芽与确立
第一节 战争前期的日本军队与日本妓女
第二节 “大一沙龙”??日军首个以“慰安所” 命名的军队性服务所
第三节 第一个为军队征集的“慰安妇团”
第四节 上海日本海军慰安所的发展
第四章 “慰安妇”制度的实施
第一节 南京大屠杀与性暴力
第二节 军队“慰安妇”制度的运作
第三节 南中国的慰安所
第四节 北中国的慰安所
第五节 日军与慰安所的管理
第五章 “慰安妇”制度的扩大
第一节 朝鲜殖民地与“慰安妇”制度
第二节 地区的扩大:日军在东南亚的慰安所
第三节 对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几点总结
第六章 日军暴力下的中国“慰安妇”
第一节 中国妇女的受害范围
第二节 中国妇女的受害身份类型
第三节 中国受害妇女的生存实态
第七章 伤者永痛
第一节 各区域受害者自述举例
第二节 资料和证言中的制度实态
第三节 战后的再伤害
第八章 战后的调查与赔偿
第一节 韩国受害者的东京起诉之路
第二节 中国受害幸存者的东京起诉之路
第三节 菲律宾受害者的东京起诉之路
第四节 国际上对受害者索赔的法律援助
第五节 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
中文参考书目
日文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