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生态规律。当新世纪的阳光普照大地,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发展依然面临着新的竞争与选择。以人为本的革命纪念馆的生存与发展同样适用于这一生态定律的范畴。大多数来说,革命纪念馆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各地各个时期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重要革命历史人物等的集中展示中心,一般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特别以抗战为题材的革命纪念馆,大都内容丰富,题材鲜明,陈列形式灵活,为普通大众所熟悉和乐于接受。几十年来,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等的极大影响力,已深深地沁入普通百姓的心灵。而以形式直观,内容真实、生动为主要展示手法的纪念馆陈列,更是发挥了“直观、快捷、灵活、感染力强”等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在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准则方面产生着极大的导向性能动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革命纪念馆如何面临不断变化和更新条件下出现的机遇与挑战,将给革命纪念馆的发展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新课题。
一、更新思想观念   实现管理体制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为弘扬革命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批批革命性质的纪念馆在计划经济的母胎中应运而生,并在计划经济的襁褓中哺乳、生长,然后继续在计划经济的大宅中迅速成长。随着世界性经济趋势的不断发展,当改革的风浪开始到来,需要接受市场经济海潮的考验与冲击时,饱受计划经济恩宠的革命纪念馆,抱着不愁吃不愁穿的优越感,似乎显得弱不禁风,甚至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窘态。所以,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条件下,革命纪念馆如何尽快走出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适应新的经济规律和新形势的发展,这是革命纪念馆当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 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革命纪念馆作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从它一诞生的那天起,就天然地存在着一种“拿来主义”的优越性,工资财政发放,业务活动经费上面拨给,一切都享受着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包办的供给制,几乎是所有的一切都处于无忧无虑、旱涝保收的状态之中,做不做一个样。以至于8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刚刚改革时,革命纪念馆这类公益性事业单位曾被社会上戏称为“养老院”、“保险所”。正如有的人形象地描述许多地方性的文管所那样,“鸡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乱”,“就在这不足二十平方米的狭窄天地间,却坐着五六个或八九个文物管理人员,有妙龄女郎,亦有半老徐娘,问问刘邦是哪朝哪代的帝王,她们笑而茫然,说不出刘邦的户籍;问问开元通宝是什么钱币,她们茫然而笑,道不出是什么‘银行’发行的货币。”“当谈论起时装美食来,她们头头是道,很多人是这方面的‘业务尖子’,若看见出土的骨架牙齿,她们则落荒而逃。”“再看看这些‘吃皇粮’的都是些什么身份:宣传部长的爱妻,文化局长的胞妹,人事局长的孩子的姨。”另外“有个基层博物馆,馆里十几口人,领工资那天个个精神抖擞,争先恐后,一旦上山发掘,野外调查,这个有事,那个请假,只好由一位懂业务的同志单枪匹马出击,有时他外出开会或培训,县里发生盗墓事件,必须立即抢救发掘,馆里十几个人面面相觑,束手无策。”像这种情况又何尝不是许多革命纪念馆同样存在的问题。
从人事管理和领导体制来看,由于长期以来依靠财政拨款,人事管理实行上级行政干预制度。许多革命纪念馆的领导和人员安排都由上级行政部门指派,而且多数只是行政职务性的安排,不是从工作要求和工作性质出发,往往只是将一些需要解决行政职务和一些剧团年龄偏大不能从事演艺工作的富余人员安排进来,而且职工身份基本上是实行终身制。一方面造成领导者不懂业务,外行领导内行,容易出现决策不准,发展方向不明确的现象;另一方面整体人员的素质不高,无法开展专业性业务活动。由此决定了大多数革命纪念馆只能是“一个班子领着一班人混日子,每天守着一座空房子,固守一个展览形式”,每日的开门、守门、关门的局面几乎是这些馆固有的运作方式。
从客观发展的实际要求来看,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管理模式已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职工职位的终身制,工资福利旱涝保收,“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维定式已深深地植根于大家的头脑中,“不思进取,工作随便,做与不做一个样”的陈旧观念已经严重束缚了人们的进取思维;领导干部任命终身制,惟命是从的行政干预管理模式,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与竞争、激励的机制。这种情况往往容易造成只求安逸,不思进取,工作上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管理上责、权、利不分,分配上人、财、物一样的局面。陈旧的人才体制,实行定编定员制度,最终结果是人员流动困难,无用的庸人无法消化,有用的急需人才进不来。而且以前也多半是只注重开门关门的守庙当和尚的工作模式,很少进行其他一些相关的业务活动。同时,职务上也是只能上不能下,待遇只能升不能降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捆扰当今革命纪念馆发展的严重问题。如果说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要求,必须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应当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者生存”的生态规律,彻底拼弃图安逸享受和不思发展的落后思想,不断在头脑中树立忧患意识,给自己合理增加一个求进步、求发展的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从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2、 改革等、靠、要的工作运行机制。
由于革命纪念馆是在计划经济的土壤中培植、生长起来的,旧有的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冲突必然存在。过去的工作运作模式只是按部就班,一切跟着上级领导的指挥棒转,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具体的方向,上面说什么就做什么,工作处于完全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没有一点自主决策权。再加上工作经费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调配,上级领导认为哪个馆该给多少就给多少,往往形成的是有多少经费办多少事,有钱就办事,无钱不办事,同时还有可能为权力腐败提供机会和温床。由此就容易产生工作上的依赖,缺乏必要的主动性,主观上没有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完全沿着等、靠、要的固定思维机制运行。但是,进入市场经济后,随着责、权、利等的进一步明确化,社会对各革命纪念馆不仅要求要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而且也同时大力提倡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时代的发展要求,必要彻底改变以往等、靠、要的做法,应当以积极的工作求发展,以努力进取的思维求生存。必须采取主动出击,多方争取的方法,获得相应的发展配套资金,在观念上、在行动上走出过去等、靠、要的被动的误区。
3、 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服务方式。
在60至80年代初的高度“政治化”的年代里,革命纪念馆与其他社会宣传机构一样,在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政治思想路线宣传方面产生过相当积极的影响,社会效益与日俱增,每天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可以说是门庭若市。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以宣传政治思想教育为主,高高在上的被动式说教宣传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需要,再加上现在娱乐场所和娱乐方式的多项选择性,和人们的现代审美标准的日益提高,改变传统的宣传服务方式,改被动为主动,改灌输为积极的参与和引导,改严肃的说教为微笑式的双向交流,同时采取走出去,送展上门,多方办展,走进社区的服务方式,也是当今革命纪念馆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必然趋势。
二、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革命纪念馆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剔除原有的各种弊端。不仅要努力更新观念,转变旧有的管理模式,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迎接时代的挑战,而且要在新的适应中,不断从各方面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以实力和自我优势来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摸索来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业与成功之路。
1、 提高业务技术和展览水平。
革命纪念馆是一个传播革命历史知识,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文化机构。没有相关的革命历史资料和实物资源,不懂得革命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内容,不懂得如何进行陈列展览,就无法开展工作和进行社会教育。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高水平的业务技术,没有吸引人的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就无法争取观众。没有观众的纪念馆,是一个失去存在意义的纪念馆,说明它不能提供社会服务,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所以,革命纪念馆如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大业务培训的投入,引进高水平、高学历、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多数革命纪念馆摆脱困境,增强社会竞争力的首要问题。其次,改变原有单一、呆板、陈旧的展览内容和展示形式,如何采取生动、有趣、活泼的展示形式,使展览内容更接近生活的原本和大众审美水准的需要,这也是当今各革命纪念馆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回顾革命纪念馆的发展历史,在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期,无一不是图片加版面,再加陈列柜,设计的基调大多是以红色为底色,无一不是绝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强烈歌颂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片面突出党的领导人的英明与伟大。千篇一律的歌颂与赞美,缺乏留给观众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和独立思考的空间。随着政治思想上的大解放,学术界的阶级观念的谈化,从中央到地方都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越来越要求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陈旧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展览内容,显然与时代发展不协调,不符合大众健康、真实的文化审美要求。因此,加强历史问题的研究,拨乱反正,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一样需要有高水平的历史研究人才。而展览形式的本身,也需要采取灵活、新颖的方式才能赢得观众的青睐。在80年代中后期,许多新建的革命纪念馆和大型纪念馆,都相继在陈列展览的形式上下工夫,不断采用先进的现代高科技技术,在展览的辅助手段中大胆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合理地加进电、光、声和动感模型,增强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效果。有条件的馆还加大投入,相继建立立体声和仿真的半景画、全景画等历史环境场面,采用多维动画的视觉和听觉设计方法,模拟战斗场景和模仿历史生活环境,刻意渲染历史的特定气氛,在吸引观众,增强观众的兴趣等方面产生了极为特殊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革命纪念馆规模不是很大,有的甚至内容较为单一,如果不注重精品陈列的开发和相关临时展览的制作宣传,同样很难留住观众,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一般来讲,缺乏展览个性和文化品位的陈列,是没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所以提高业务水平和陈列展览水平,在增强自我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方面,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
2、 加强职工各方面素质教育。
素质建设在人才的需求与储备上是最为重要的,市场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素质的人才不算人才。特别大多数革命纪念馆人员结构复杂,年龄比例老化,人员配备很不合理。过去纪念馆进出人员不是从业务需要和工作需要考虑,而是从领导关系、社会人际关系做人事安排,认为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轻松,待遇还过得去,越是什么不懂的越清闲,每月的工资福利一点不少,所以大量的有关领导的关系和单位一把手的亲戚关系轰涌而至,什么自费毕业的,什么工矿企业的,牛头不对马嘴的人员统统兼收并蓄,这类人仗着有背景、有后台,整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他们能有真才实学,能真正干事业吗?当今趁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步履蹒跚之时,这种计划经济模式下“关系户”用人、进人方式仍在继续。这预示着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有多艰难。
以往大多数革命纪念馆,特别是地方性中小型纪念馆的人员进出,多是人员安排和人事关系安排,不可能是从专业人员调配和事业需要安排。在这种情况下进来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不具备在革命纪念馆这类需要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专业素质的单位工作的。但是,中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毕竟不同于工矿企业,大多是国家财政发工资,一时半会还不会彻底断“奶”,同时又要顾虑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不可能一时做大的人事改革与调整。所以,当务之急还只能是在职工的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上下工夫,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教育,强化专业技术的训练。只有通过转变观念,增强忧患意识,扎扎实实地在人才的素质上做文章,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在竞争的急流中站稳脚跟,才不会被时代前进的步伐踢出局。
3、 管理者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的说法:“有一个好领导,才会有一个好单位,单位搞得好不好,关键看领导”。事实确实也是这样,俗话说“舞龙先摆头”、“上梁不正下梁歪”道理也一样。如果说单位主要领导什么都不懂,既没有文化专业水平,又没有政治理论水平;既不思进取,毫无事业心,又没有胸怀,自私自利,这样的领导能把一个单位搞好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特别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时代要求管理者应该是复合型的人才,只有懂业务、懂专业才能有明确的工作方向与目的;只有懂管理才能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才能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才能秉公办事,对职工一视同仁。比如,有的不懂业务的领导就会认为业务人员搞研究,发表专业文章,是利用了上班时间,既得了稿费,又有了名利,这样相对其他人员不合理,在他的头脑里学术一文不值,搞研究没有必要;有的对单位制定的条规、制度想改就改,福利待遇想给谁就给谁,根本就没有什么制度可言。在他的思维“字典”中他就等同是制度,他就是权力的代名词。像这样的领导来当一个单位的头,这个单位能不倒霉吗?所以,从工作的实际要求来看,要当好革命纪念馆的一把手,至少应该具备有这样几个基本素质:第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二,要有开拓进取的决心和勇气。第三,要有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公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四,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具有研究相关革命历史问题的专业基础。第五,要有能容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和秉公办事的作风。第六,要有公正廉明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媚上欺下,独霸一方。如果单位一把手能够具备这些基本素质,那么这个单位才能在舵手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在改革与发展的机遇中干出一番事业来,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纪念馆的自身价值。
三、倡导与时俱进   坚持多种办馆方针
革命纪念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担当社会道德教育,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方面曾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整整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那些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表现出来的平凡岗位上的英雄人物和动人事迹,许多正是深受革命纪念馆内容的熏陶与感染所产生的潜在动力作用的结果。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开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死守固定的模式,不更新内容,不改变陈列方式,这显然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革命纪念馆也应当积极倡导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以崭新的面目和时代激情迎接挑战,展望未来,同时坚持多种形式的办馆方针,以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要求。
1、 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互享工作管理经验。
从革命纪念馆的发展历程来看,存在有大馆与小馆的不同,新馆与老馆的区别;同时还存在地域性的差别,各地领导层的重视与关怀程度不同,其发展与处境也不尽相同。现实地看待当前各地革命纪念馆的状况,一般来说,大馆与新馆的发展存在明显优势,大馆得到当地领导重视的程度要比小馆高,而且相对实力雄厚,新馆在发展条件和设备等方面肯定要优越于老馆,但小馆转变观念要比大馆快,办馆形式相对灵活,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老馆由于建馆时间长,不论馆藏文物、资料和办馆经验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优势。所有这一切,说明各地的纪念馆各有优势,又有不足,必须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只有建立在互相交流,加强合作的基础上,才能使各馆之间不断总结经验,吸取过去的教训,在工作中共享工作管理经验,避免或者少走弯路。十多年来,全国各地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纪念馆和部分革命纪念馆在加强馆际交流,共享管理经验和办馆方法等方面已取得明显的成就,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纪念馆,由于大多是以旧址复原的原状陈列为主,加上内容和形式单一,馆舍占地面积一般不大,很难经常性地更换陈列内容和展览形式。同时受展览活动场地、展示环境、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无法开展其他相关内容的活动。为此,各馆间经过加强交流与不断的探讨,通过发起形成两年一次的学术研讨和工作经验交流的例会制度,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各馆结合各自的自身实际,普遍采取的与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结成共建单位,结合时事教育举办相关临时展览,开展展览下乡、下县、进社区的宣传教育活动等,这些无疑都是在交流与合作中互相借鉴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好的办馆工作经验。因此,适应时代的变革,革命纪念馆加强馆际间交流与合作也是当今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寻求业务合作,共享文物资源与研究成果。
革命纪念馆大多是中国伟大的民族革命斗争史在各地区的不同时段、不同内容的多种形式的具体展示与表现,内容上许多是相关相连的,各革命纪念馆所反映的内容就像中国革命历程轨迹上的各个连接点,将整个中国革命史的斗争全过程全面地展现出来,所以,各地间的纪念馆或多或少是有一些联系的。由此就存在一个文物、史料和资料的共享利用问题。各馆间寻求一种业务合作,共同研究相关历史内容和历史问题,合作开发一些陈列内容,达到充分、高效地利用相关史料和文物资源,这在促进各革命纪念馆共同发展,节约资源和成本,不断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也是大有裨益的。
加强纪念馆的业务合作,共享各馆藏文物资源,充分利用各馆之间的优势资源,达到互通有无,高效利用的目的,这也是当今各纪念馆借鉴企业创经济效益经验,走向市场化道路的一种比较快捷、稳妥的有效方法。从工作的实际来看,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就拿本馆来说,本馆曾在70、80年代创下了从早上8点钟到下午6点钟连续不断的参观接待记录,几乎每天都是排队等候参观的人群,一天的接待量达几千人次之多,这种现象在我们这个面积不大的纪念馆来说,确实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以及娱乐方式的多种选择出现,纪念馆开始出现少有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工作开始由主动走向被动,观众量也由几十万猛然下降至几万,甚至是几千人,一年下来既无社会效益更无经济效益,一种不明的失落与不安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改革决心。从90年代初期开始,我们就通过与其他纪念馆、博物馆进行馆际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交换展览内容进行展出,以增加纪念馆的内容和吸引力,同时通过制作、举办和交换相关临时的时事展览内容下县里、进学校、进社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很好地发挥了社会教育的功能,十多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近20个临时展览内容,差不多一年举办一个甚至两个展览,除了在市区的大中小学校、机关事业单位、部分社区展出,还下到市属的十二县和部队展出,特别是下到县里和部队,普遍受到欢迎的程度是超出我们的预料的。这十来年,尽管基本陈列内容接待的是以大中小学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团员为主,观众也只有几万人,但我们每年的临时展览接待量却在20万人次之上,从90年代以后的十多年中,我们的总接待量将近300万人次,这在当今纪念馆、博物馆普遍存在接待观众参观不景气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扩大社会效益,发挥自身社会教育功能中值得一试的方法。本馆的这些举措相对桂林的所有文博单位来说,即使是一些规模、场地相对要大、要宽的馆所,其年接待量也是远远不及的,特别是与综合性的大馆相比,其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也依然是相当明显的。
除了与各地馆际之间交流与合作,实现文物、史料、临时展览内容和研究成果等资源共享,坚持多种形式的办展方法也是一项值得重视的做法。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争取外来资金,提高自身实力,扩大社会知名度,而且为展览进社区、进学校、下县里提供了许多方便。比如,多年来我们通过以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名义争取资金,联合与学校、与有关职能部门、与城区机关有关部门、工矿企业等举办相关临时展览,不仅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而且还加强了与各单位、各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的交流与联系,不断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同时又采取各种形式与他们结成共建单位,这对开展各项社会教育活动都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坚持多种形式的办展览方法,大力寻求馆际间和社会力量的合作与互相支持,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挤身于市场的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这也不失为一种可以借鉴和效法的发展形式。
3、 重视市场调查和运作,增强自我生存能力。
新时期革命纪念馆的发展要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应当把纪念馆的活动纳入市场经济的范畴来看待,并将其一切通过市场营销的方式来实现其自身的功能价值,最大限度地追求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革命纪念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观众的参观数量,如果说没有接受教育的观众,就不能表现出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也就无法产生社会效益,更无法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纪念馆要走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不断地增强自我生存的能力,就应当首先学会对观众进行市场营销,通过对观众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市场需求信息,才能在展览制作中把握方向,确定目标,针对不同的观众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制作出不同的、雅俗共赏的、健康有益的展览内容;在宣传讲解中还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只有在充分研究市场需要,充分考虑观众审美需求倾向时,才能赢得观众,强占市场,适应时代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真正为当代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且同时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革命纪念馆重视对营销市场的调查,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增强自我生存能力方面,也应当是当今纪念馆发展与改革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上述革命纪念馆发展途径的一些思考中可以归纳认为:新时期革命纪念馆要发展、要创新,要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精神。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地在工作中实践各项管理体制的转变,不断地在工作中找差距、找原因,破除羁绊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以提高市场竞争的风险能力;各馆之间也应当不断加强横向联系,扩大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文物、史料和管理经验等资源的互享共用。同时应当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最经济、最低价的成本,取得高效率和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新时期各革命纪念馆只有在结合自身特点的条件下找出路,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与生存的道路。同时“适者生存”乃是当代革命纪念馆求生存、求发展必须牢记的最基本的思想前提。

(作者 文丰义: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