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南京58年回忆起抗战岁月如在眼前

新华报业网讯 “我父亲也是29军的老兵啊!”前天,南京市市民王振武先生激动地给晨报打来电话。在看到晨报刊登的两名29军抗战老兵的报道后,王振武当即就激动了起来,他91岁高龄的老父亲王寿延,正是当年29军军部的军医,也亲身经历了70年前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目睹了那次惨烈的战争。

昨日上午,记者在经过了数次问询之后,终于找到了家住江宁路老虎头的王寿延老人。尽管已经91岁高龄,但是老人除了有些耳背之外,身体各方面都很硬朗,言谈之间更显豁达。“宋哲元讲话很刚强”、“佟麟阁就是我老乡”、“张自忠平易近人”……作为29军军部的军医,王寿延当时经常有和这些29军高级将领接触的机会。在回忆中,老人和记者仿佛都回到了那个敌机呼啸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

回忆

19岁私塾生考入29军

王寿延1916年9月11日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在19岁之前,他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四书五经都背得很熟”,也接受了民国时期的新教育。老人告诉记者,他的正式学历是民国时期的“高小”毕业生。正是因为有这一学历打底,1935年的时候,在他和一帮同学报名参加29军的时候,他被分配到了29军军部军医处。“那时候29军的军部还在北平城里。”王老回忆说,当时由于知识分子少,部队对他们这些有文化基础的新兵都很看重。就这样,在王老19岁的时候,他正式成为29军的一名军医。

1936年的时候,29军军部迁移到了北平南苑地区。在老人的记忆里,当时的军部驻扎在南苑的第9营房,军部军医处驻扎在第15营房。军医处下面有一间制剂所,是一间为29军三个师提供医药的工厂,王老进入29军军部军医处后,随即就被分配到这间制剂所下面的注射剂室工作,跟随老军医学习医疗技术。

“我们主要是为军部的将领们服务。”王老回忆起当年在南苑营地的岁月,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可以在营地里遇见宋哲元、佟麟阁、冯治安等一批29军的高级将领。每逢周一,军部的八大处都要集结在一起,进行“纪念周”活动。老人介绍说,所谓的“纪念周”活动,一开始就是大家一起背诵总理遗嘱,然后就是聆听29军军长宋哲元等一批主要将领训话。“总理遗嘱我现在还记得。”老人随口就给记者背出了孙中山的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七七事变”前被堵在南京一个礼拜

1937年6月底,王寿延和他所在的制剂所一位姓赵的所长,奉军部军医处的命令,前往上海接收一批医药器械。当时29军驻军和日本驻军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29军的领导者也意识到大战已经难以避免,因此在1937年6月份的时候就督促各部做好抗战准备。当时有一批世界各地华侨捐赠的医药器械,共有13车皮,被运送到了上海。王寿延和姓赵的所长前往上海,就是去接收这一批医药器械的。

“从北平出发,两天后来到南京。”老人回忆说,当时距离淞沪会战不远,局势已经非常紧张,从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已经停止运输。他们在1937年6月底来到南京的时候,居住在湖南路一家名叫“民生旅社”的旅店内。在他们赶到南京的时候,已经不时可以看到日军的飞机在南京上空盘旋。由于局势紧张,他们在“民生旅社”住了多天仍然没有机会去上海。来到南京一个礼拜后,他们接到了29军军部军医处的命令,告诉他们上海已经不能去了,命令他们速回军部。王寿延回到军部后不久,就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王寿延老人还特意去湖南路上看过,那家“民生旅社”仍然还在,位置就在现在的省军区大院附近。

敌机贴着高粱穗扫射轰炸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29军军部所在的南苑随即成为血战的地点。当时37师还在丰台卢沟桥一带正面阻击日军,日军的轰炸机已经开始对37师背后的南苑等纵深区域进行轰炸。在老人的回忆里,7月份已经是高粱穗饱满的时节,日军的轰炸机成群地飞过来进行轰炸。“飞机飞得很低啊。”老人回想起当时的轰炸仍然记忆犹新,“就像是贴着高粱穗子飞过来的,扔炸弹和对下面扫射,都看得一清二楚。”

在南苑进入阵地战之前,29军军部撤退到河南郑州,王寿延老人所在的军部军医处也跟随军部撤退到了郑州。据前方传来的消息,军部原先驻扎的第9营房,成为日军轰炸和炮击的焦点,“营地都给炸平了”。当时在南苑指挥战斗的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誓死坚守阵地的132师师长赵登禹,在随后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29军众多将领武艺高强

由于是军部的军医,王寿延老人当时有很多机会可以和29军的高级将领们接触。在老人的回忆中,对29军副军长佟麟阁印象最为深刻。佟麟阁也是河北省高阳县人,他出生的村庄距离王寿延的村庄只有10华里。

“佟麟阁武功很好。”老人回忆说,当时在南苑营地里举行的阅兵仪式上,宋哲元、佟麟阁等29军的将领们站在高高的阅兵台上,佟麟阁上前一步问台下的士兵,“你们的大刀快不快”,被问到的士兵就按照惯例,从背上拔出大刀,不是送到阅兵台上,而是就在台下用手一抛,亮亮的大刀画出一道高高的弧线,落向阅兵台。佟麟阁副军长伸手一握,稳稳握住大刀的把手,然后把大刀架在另一只手上,侧过来检查大刀的刃口,说一声不错,又将大刀抛下台去,台下的士兵也一伸手,同样稳稳握住大刀的把手。

当时不仅佟麟阁武功好,张自忠、赵登禹、吉鸿昌、董振堂、冯治安、刘汝明等高级将领,都是武术好手。王寿延回忆说,在当时的阅兵仪式上,宋哲元军长给他们训话的时候,声音洪亮,听起来硬硬的,很有力量。在军部从南苑转移之前,军部军医处安排王寿延他们早上吃一顿好饭,当时吃的是烫面饺子,张自忠过来看望大家,还对王寿延说你是南方来的,吃不吃得来。

王寿延为多位29军将领看病

经历了卢沟桥事变之后,29军撤退到了湖北荆门,被改编为33集团军,王寿延被分配到集团军下面的77军军部军医处工作,先后担任了军医处少校主任和野战医院的中校主任兼77军野战医院院长。此后辗转数次,1948年8月份定居到南京。

王寿延跟随29军以及以后的77军的时间中,他为29军的多位将领服务过。他告诉记者,29军军长宋哲元在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之后,在河南洛阳的时候就生病了,当时是1937年的八九月份,宋哲元随后回到四川绵阳养病,没过多久就病故了。冯治安师长则患有高血压,王寿延还替他医治过颈椎病。

现在

生活仍像军人一样

王寿延老人饱受磨难,1972年的时候以学校医务室医生的身份,从当时南京邮电学院退休。在多年来的退休生活中,老人记下了一抽屉的日记。在那么高的一堆日记本中,老人抽出一本1985年的日记本,这是一本南京邮电学院工会发给他的笔记本,带有黑色的封皮,封页内还印有工会的章,落款是1955年。

捧着这本52年前的笔记本,里面记载的是老人22年前的生活,略略一翻就能看到老人豁达明朗的心态。其中1985年8月7日的一篇标题是《振武(老人的长子)第三次送西瓜》:“今天是立秋,天气特别闷热,心里很想吃西瓜,凉爽(凉)爽。可是住的附近确(却)看不到卖西瓜的,没想到振武送来十多只西瓜,都是“苏蜜1号”,个个都很甜,这真是喜出望外……”老人的真实心境跃然纸上。

“父亲的生活很有规律,你们可要准时来啊。”在前天的电话里,老人的长子王振武在征求了老人的意见后,确定了记者提出的采访时间,王振武强调说,老人生活很有规律,起床、散步、吃饭,几十年来都像钟一样准时有规律。老人在南京整整生活了58年,附近的邻居都知道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老人。

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的老伴苏凤云也已经82岁高龄,从1947年结婚到现在,他们在一起已经度过了整整60年。王寿延耳背,苏凤云老人就俯在他耳旁做“翻译”。在采访中,记者执意要将一张带有靠背的椅子让给苏凤云老人,但是老人拒绝了,她就坐在靠近王寿延的床沿上,随时为王寿延老人做“翻译”,并不时来一个“总结”,有说有笑。

□相关新闻

7位29军老兵今日再聚卢沟桥

新华报业网讯   (通讯员李琦记者朱福林)“七七卢沟桥事变”的七位亲历老兵,70年后的今日在卢沟桥上再一次聚首。来自南京的29军老兵李鸿斌老人,与来自河南的崔金品、赵金典,重庆的张可宗,天津的孙敬生以及北京的马步先等经历“七七事变”的老兵,重登卢沟桥,共同祭奠当年为国捐躯的将士。

昨日,已经到达北京的前29军抗战老兵赵金典坐在轮椅上参观了在卢沟桥举办的张国通“为历史作证100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在现场发言中对通过摄影去记录这段历史给予高度的肯定,提倡牢记抗战精神,勿忘历史。(朱福林 王晟)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