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老人和上官云标之子- 上官百成两岸同唱《八百壮士歌》

   
  4月26日上午10点零8分,重庆弹子石正街5号。电话铃声响起。上官百成??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之一上官志标的儿子从台北打来电话。电话这一头,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八百壮士”??91岁的老兵杨养正。海峡两岸齐唱《八百壮士歌》,场面震撼人心。

  上午11点,台北桃园机场,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登上了赴大陆 “和平之旅”的飞机舷梯。

  本报率先报道的老兵杨养正在众多媒体的传播下,已成为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他曾经浴血保卫过的城市上海,终于派出他们的后代来探望他了。
  
  四行仓库,等我回来!

        阿拉听得懂

  “杨老,阿拉来看您啦!”

  这是那么熟悉而遥远的声音!杨养正从沙发上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蠕动着双唇说不出话来。猛地,双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老人布满老茧的双手摸索着,“来啦,你们来啦。上海是我的的第二故乡。”眼泪在老人眼中颤动。

  4月26日,弹子石正街5号的老屋里,一屋子的人无语凝咽。为了这一天,老人足足等了60多年!在得知重庆还有一个健在的八百壮士以后,4月25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918爱国网和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解放日报、劳动报等媒体一行来到重庆。重庆各主流媒体也跟踪而至。

  淞沪抗战纪念馆的副馆长沈建中强忍着泪说:“不能让老人太激动了。”

  918爱国网的负责人吴祖康拿出一本关于当年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资料图片,一一向老人做着解释。老人双眼凝视着画册的地方,仔细地听着吴祖康的解释,专注而安详。他已经看不到了。

  吴祖康一字一句地给老人念到:“这是谢晋元与八百壮士当年预立的遗嘱:‘余一枪一弹誓与敌周旋到底,流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取相当代价’。”

  “对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老人不住地点头。

  当年就是凭着必死的决心,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实际数字约为450人)以弹丸之地、血肉之躯,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天五夜,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

  老人曾告诉记者,1937年,八百壮士被羁留胶州路孤军营后,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上海人民来到孤军营看望他们,自己每有一点好吃的,都会先给他们送去,孤军营从来都没有空闲过,而最多的时候,一天就会接待数千人。当时有报纸这么描绘孤军营门前的情景:“每天人来人往,好像信徒们涌向圣地。”

  八百壮士成了当年上海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在风雨飘摇中的一盏明灯。“拿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这首歌,从沦陷的上海吼出,唱遍大江南北。

  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当年对于困于孤岛的上海人和众多苦闷中徘徊的中国青年来讲,就像一盏长明灯,看着它,便坚定了抗日的必胜信念;而今天,杨养正和他的兄弟们拼死保卫的上海人终于来看他了。

  “杨爷爷,上海话听得懂吗?”

  “在上海呆了四年多,阿拉听得懂啦。”杨老流利地说着上海话,屋里的人会心得笑起来。

  “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过。”918爱国网总编吴祖康说。

  “杨老作为唯一健在的八百壮士确凿无疑,很多历史细节都从他嘴里得到了证实,可以说,他是国宝级的人物,他身上保留着民族的壮烈记忆。

        中国一定强

  “杨爷爷,上官志标的儿子上官百成现在台湾,他是台北市政府的退休官员,听说您还健在,今天上午要和您通电话。”当吴祖康告诉杨老这一消息时,杨老兴奋得一下差点站起来,“我记得他啊,官志标,我们都叫他官志标,我的连长,呵呵,没有我高,他长得很标致,当年我们吃喝都在一起的。”

  上午10点8分.,来自台北的电话打进了杨老的家里。

   “我是上官志标的儿子上官百成啊。”对方的声音哽咽。为了和杨老通话,上官百成推迟了去机场为连战主席送行。

  “88师524团第一连连长官志标,我是第一连排长杨德余(杨养正原名)。”对着电话,老人一字一句,满脸肃穆。

  上官百成告诉杨老,父亲已于1967年在台湾去世了,“他不在了,不在了,我不知道啊,后来都没联系了,我痛心得很哪。我经常想我那些战友啊!”杨老那什么都看不见的眼睛里,突然有了泪光。周围的人鼻子都酸了。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突然,杨老睁大眼睛,唱起那首他唱了一生的《八百壮士歌》。他挺直身体高昂着头,定定地看着前方,依稀让人感觉到他当年的军资。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年过6旬的上官百成隔着电话线在海峡彼岸大声附和着。两代人歌声,飘荡在南滨路尽头。周围几十人,没有谁敢发出一点声响,惊扰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现在连战主席正在机场去大陆,我们为祖国统一,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要努力啊,”电话那头喊起来。

  “对,日本人现在有些不正当的行为,还参拜靖国神社,这不行,还有我们的钓鱼岛还没有收回,应该努力,台湾和大陆要团结起来,”杨老激动着比划起来,虽然十多年看不见东西了,但他每天都从收音机里了解国家的动态。

   “有你们中国一定强。”

   “有你们中国一定强,我们两岸共同努力,中国一定强啊。”

   “等你眼睛好了,我邀请你到台湾来。”

    “我能来一定来。”

  为了不让老人太激动,吴祖康接过电话,向上官百成告了别。老人一直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还沉浸在刚才的情绪里。阳光射进老屋庭院,这个晴朗的上午显得那么和平、美好,这是一个与30年代完全不同的环境。所有人都明白,没有杨养正他们那一代中国军人的血战,不可能有这样的幸福时刻。

  在淞沪抗战纪念馆沈建中副馆长的要求下,老人叫家人拿来笔,让人扶着他的双手,帮他掌握着字的方向,笔尖在纸上滑过,一笔一划地写下:“杨养正,91岁,2005.4.26”。这是他十多年来,第一次亲手写下自己的名字。

        我想回上海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后不久,上官志标曾在上海集合八百壮士,“我也收到了来信,他们叫我到上海,但当时我的家已经在重庆了。”

  这一呆就是60多年。60多年来,老人总是习惯的在收音机中搜索着关于上海的点滴信息,几十年来从没间断。上海??这个自己曾经浴血保卫过的城市,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今天,上海人来了,老人终于听到了60多年来一直熟悉而陌生的上海话。

  “我想把眼睛治好,亲自到上海去看看,”老人一生对子女要求严格,从来不会向旁人提出什么请求,就连和他居住在一起的邻居都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个“特殊人物”,这是老人生平第一次说出埋藏在心中的愿望,第一次向大家提出请求。

   “这可能是老人一生中最后的愿望。”网友高强说。从《时代信报》上知道杨老的故事以后,这个网名叫“有一说一”的网上潜水者花了整整一个通宵发了生平第一张帖子,随后,跟帖无数。上海方面随后找来。

  而“去,还是不去”却是令大家犹豫的事情。能够亲眼去看看这座曾经自己浴血保卫过的城市今天的生活,是老人最后的梦想了,也是留给他这60多年清苦生活中最完美回忆,但是老人91岁了,他的身体能行吗?

    事实上,老人比所有人更急切。早在21日,当得知上海方面将赶来看他的时候,杨养正便在家人陪同下去进行了体检。在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急诊诊断室,杨养正伸出了干瘦但仍有力的手,值班医生在得知他的身份时显得比他还紧张。

    “我能不能坐飞机?”杨养正的声音小得只有自己才能听得到,此刻他测量的是血压。瞬间沉默,(一屋子的亲戚,记者,医护人员,其他病人在都盯着那个血压表),只有压力计“忽吱,忽吱,”的声音。“170,”医生打破了这个沉默,杨养正猛的抬起了头。他在听下面的话。“没问题,坐飞机的时候吃点降压药就好了。”杨养正面部松弛的皮肤下一点肌肉开始收缩,绷紧的心也开始匀速跳动起来。第一关,过。

    第二关,胸透。偌大的房间,白色。只有老伴陪着他。老伴帮杨老脱去外衣,扶他站在了胸透台前。1秒,2秒,3秒……“一切正常。”医生的这四个字,杨养正听起来很舒服,眼前的亮光开始多了起来。

    第三关,心电图。三楼。从一楼到三楼的电梯,对杨养正来说,上升得很慢。因为如果这项检查也合格的话,他就能回到久违的“沙场”。“我可是有冠心病啊。”杨养正躺在检查台上之前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结果,在两分钟后,出来了。“坐飞机,没问题。”年轻的女医生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在杨养正听来受用得很。

    40分钟,杨养正体检完毕。过了三关。

    这40分钟,杨养正似乎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但毕竟隧道的尽头就是光明。

    我们都在等待那一天,他重回四行仓库,亲手触摸那一道道被枪弹打得班驳陆离的战墙。

        相关资料:

 1937年,上官志标为第88师524团团附,为掩护主力转进与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奉命死守上海四行仓库,先父上官志标奉命率第一连官兵死守一楼,战斗最为惨烈,曾将攻入七次之日军敢死队歼灭。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