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如何看待过去的历史,历史就会如何对你的未来,从个人、团体到民族、国家都是如此,这是历史的逻辑,谁胆敢背弃,将遭到历史的惩罚。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的八一五抗战胜利,那段长达十四年的岁月,在过去五六十年的历史中,中日两国政府都不能正视。中国因为政权更迭,抗战的主力国军被新建政的共产党宣布为蒋匪帮。而日本更是有着非常复杂的国族态度,八一五在他们看来更多是“终战”,再加上天皇的保留,战后迅速在美国影响之下,进入极端的冷战体系。朝鲜战争的爆发,又导致海峡两岸不能统一。从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日都未能实现正常邦交。
既然有这般的背景,诸如国民党的多次会战,自然不会再有多提及。日本法西斯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思路,右翼分子至今都有继承和新发展。冷战时代,在日本自民党的长期执政中,都回避对亚太地区的侵略道歉和忏悔,从1970年代日本综合国力达到世界第二之后,朝野多有参拜靖国神社,礼拜战犯对亚太地区曾经受侵略、殖民和压迫的国族来说,都是极为深刻的刺激。当苏联崩溃之后,冷战体系消解其偏执意义,细川护熙、村山富市、小泉纯二郎、菅直人等日本不同党派的首相,在八月做出道歉、忏悔和反思。中国大陆的影视剧,也在逐步的表现国军抗战。之前,有关东北军和李宗仁的抵抗,更有着相当微妙的原因。
中国政府现在已经允许更多的表现国军正面抗战的历史事实,在第三次国共协作的大局之下,达成共识并不很难。2005年《亮剑》中楚云飞在抗战阶段完全就是正面形象,《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滇西1944》等电视剧一再表现同一主题,其中尤以兰晓龙的剧本最为打造中国人反抗强力精神。中国人的抗日情结很难在新时代减弱,除非中国更一步强大,而日本更进一步达成迟到的深度和解,否则即使中日两国政府有进一步的认识进步,也难以形成民间的进一步沟通交流。即使日本在经济方面帮助中国做得功夫再多,低息、无息贷款再多,也难以让国人不随时爆发抵制日货的潮流。
为什么中国人难以原谅日本人的做法呢?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完全违背了国际法,在对于中国的征服的过程,对于平民过度杀戮、对于军人也往往采取非必要手段。日本在二战时,就将毒气战、细菌战等恶劣手段加害于亚太地区,非人道的行为领人发中指。(《黑太阳731》和《全城戒备》都有直接表现,到现在依然得不到日本全面正视,那些诉讼都限于无限延宕之中,而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在战时也是尽职的、是战绩卓越的毒气战专家。)
对于这些痛史,海峡两岸很容易便会同仇敌忾。经过五六十年的时光,国共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让位于民族国家的情怀。因此反映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的影片《喋血孤城》将于8月19日在大陆正式公映,并于9月登陆台北影展,电影中“虎贲之师”余程万部以不足万人血战日本四万精兵,最后仅以83人突围。13日,30多名国共两党著名抗日将领亲属在北京观看了这部影片,共同缅怀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包括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左权将军后人左太北、杨虎城将军后人杨瀚等在内的280余名观众参与了试映会。影片谢幕时,影院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试映后的座谈会上,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表示,《喋血孤城》真实地再现了中华儿女保卫国土、浴血奋战、抗击日军的历史,是大陆近几年正面歌颂国民党抗日战争的史诗力作。它不仅告慰了长眠于常德的8000壮士,也告慰了两岸所有抗日战士的英灵。“我是一名军人,看了这部影片几乎感动落泪。如果是我,我也会拿着枪冲上去”,国民党退役中将陈兴国说,战争的最高境界是止戈为武,希望两岸早日和平,祝愿我们两岸的和平统一早日到来。影片放映后,制片方向张荣恭赠送了《喋血孤城》电影影碟,交由国民党党史馆永久保存。
对于抗战历史的大轮廓,国共双方如今已然取得相当大的公约数,那就是民族救亡、国家独立超越党派分歧。而即便日本政府可以做出一些认罪姿态,日本政界、民间回避、漠视甚至颠倒那段历史的思潮仍然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从根本上讲,很多日本个人和团体觉得日本拜于美国和苏联,对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共同胜利”很是不服气。中国、韩国的有关抗日题材的电影,几乎难以登陆日本院线和影碟市场,相关书籍、报道和官司,也都被以种种方式做尽可能的篡改、遮蔽和拖延,尤其是慰安妇和生化武器的认定,大错狡辩、小错不认,再以所谓“大东亚共荣”强解,这才是日本和亚太地区诸多被侮辱和伤害的人及其后代很难放下过去的包袱,轻松面对未来的最大障碍。
回望历史细节,1945年国民政府的胜利宣言,“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至今依然映照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一些区别。“相信今后地无分东西,人无论肤色,凡是人类都会一天一天加速的密切联合,不啻成为家人手足。”“我中国同胞们必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今天敌军已被我们盟邦共同打倒了,我们当然要严密责成他忠实执行所有的投降条款,但是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我们只有对他们为他的纳粹军阀所愚弄所驱迫而表示怜悯,使他们能自拔于错误与罪恶。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决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军民同胞今天所应该特别注意的。” 中国政府,无论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还是毛泽东的人民政府、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以及当下胡温体制下“和平的大国崛起”,都以长期和平相要求日本政府及其人民,并且大度的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款,更是愿意与日本人民交朋友,准备长期睦邻友好,但是战后日本一再辜负这一期许,这就解释了中国民间对于日本的意见甚多的终极原因。
说到底,1943年那个冬天,孤城常德和他的守军,并不在当今朝野的视界之中,若非机缘巧合,余程万和虎贲之师很难被1949之后的人民所知晓。对于余程万,最早从文学八卦史上得知一二,那还要归功于民国畅销书作家张恨水所著的《虎贲万岁》,为了向74军57师致敬,他没有要任何报酬。这个74军就是解放战争中的整编74师,最后被消灭于孟良崮战役,从此其过往的历史也基本被遮蔽,意识形态的差别强行覆盖了民族救亡历程中的功绩。2009年的盛夏,我在老家休养,又看到张立宪主编《读库》(2009年第3期)上邹容所写《这是湖南 1937-1945》,其中对于虎贲之师有着深情细致的描写。我祖父的三弟回山东探亲,他和两个哥哥都是国军荣民,过去二十多年我每次与他们相见,都能谈及一些历史细节。他年龄小,没有赶上抗战,但是认识许多抗战将士,而我的曾祖父也死于日军枪下,无论从任何角度,我们都有充足的理由,找回那段历史的更多真相。蒋介石的“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的“持久战”都是非常正确的大局层面的战略指导。正是2000多万的军民牺牲,终于迎来胜利的黎明。教育部审核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都有写国军击毙了日本派遣军的三分之二强,那么我想即使他们在内战中败北,也不能抹杀其保有民族独立的顶天立地之功。没有正面战场的殊死抵抗,就没有中华民族屹立的那一天。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华帝国这一自觉的天朝上国走上了崩溃之路,直到1945年才从整体上解决了国本问题,从传统的老大帝国,到走出近代化,徘徊蹒跚的进入现代化。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中国的学生,即使明治维新也有学习清朝洋务运动的成分,但从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便成为对中国最残酷的梦魇。日本试图从军事、文化、民族意识等诸多方面征服中国。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蒋介石发表题为《最后关头》的庐山讲话,其中最著名的话语有“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抗战当然是多声部的民族悲歌,但更是最后关头的奋勇反击。到1943年,蒋介石与斯大林、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中国成为ABC联盟成员,奠定战后大国地位。《喋血孤城》发生的时间,正在此时,而日军准备敲山震虎,豪取重庆,余程万保证了大本营的战略诉求。
少年时,听罗大佑唱的《乡愁四韵》,并不知道词是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但那其中的意象,令我印象深刻。“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这一韵中的长江,自不待言其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海棠红则是当年中华民国地图的象征。沈东导演,吕良伟、安以轩、袁文康、杨紫主演的《喋血孤城》,又名《常德大血战》,正是八年抗战中的缩影。秋毫无犯的虎贲之师,首先疏散居民,然后慷慨赴死,终于粉碎日军的战略意图。《喋血孤城》中有三个男人,分别是师长、连长和新入伍的士兵,通过他们不同的视角,给出了那一场血战的全景图。《喋血孤城》是1949年以来,第三部描述国军正面抗战的电影。《血战台儿庄》的主角是建国后回归的李宗仁,而《铁血昆仑关》则未能公映。《喋血孤城》参考了《拯救大兵瑞恩》、《集结号》和《南京!南京!》的成功之处,以有限的资金拍出了一部可以向牺牲将士致敬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