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少将:中日撞船事件两岸保钓活动可圈可点
徐光裕
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余波未了。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件事情非常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除了政府行为外,民间的声音和行动同样十分重要。它的出现可以成为外交行动的有效倍增器,使我们的外交举措更加有力;同时又是展现民众爱国意志,协力维权的最好方式之一。
此次两岸民间保钓人士的表现就可圈可点。他们反应迅速,事发三天后,来自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的主席陈妙德就带领七名成员抵达台北,并且与台湾中华保钓协会人士金介寿等会商,首先召开了“保钓论坛”。大会还以两岸代表名义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日方释放被捕船长等,并且宣布筹建“世界华人保钓大同盟”,力争团结两岸及全球华人保钓团体。他们代表了全球华人复兴民族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全中国人民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感情和坚定决心。
台湾当局不仅明确表明维护钓鱼岛权益的一贯立场,而且直接派出多艘巡防船艇为台湾保钓人士所乘的“感恩99号”船只护航。但由于两岸三地尚未在对外事务上,特别是维护全中国的主权与领土权益上,形成协同机制,以致被迫各自为阵,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大大降低了行动的分量和效果,而易为他国所乘。考虑到我们不仅在东海与日本存在岛礁领土争议,而且在南海类似情况更为错综复杂,如果两岸三地能够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发挥各方政治智慧,突破人为障碍,形成团结一致对外,同心协力维权的机制和局面,那将是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台湾保钓人士的代表人物台北议员金介寿就深有感触,他说:“现在是两岸三地一起联手对付日本的时候,为彰显钓鱼岛主权不归日本,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两岸好好坐下来谈。”这是两岸绕不过去的必要一步。
涉及此类事关两岸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其实不必等到双方政治关系完全彻底解决再着手去做,争回领土的机会往往不是随时都有的。双方可以就一些具体的项目进行民间的洽谈和合作,以此为起点,共同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作者是中国军控和裁军协会理事,少将。)
(《环球时报》2010年09月28日 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