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说蒋 介石的国民政府对日本索赔无力,收获甚微的话,那么到1946年6月以后,它则更是力不从心,无法作为了。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大决战中,国民党节节败退,眼看中国大陆这块经营多年的战略基地即将落入共产党之手,美国国内顿时掀起了反思对华政策之得失的舆论高潮。在欧洲,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苏联介导“莫洛托夫计划”,东西两大阵营开始对峙。与此同时,美国在亚洲也需要一个基地和战略伙伴。时局的演变促使华盛顿重新考虑调整它的亚洲战略构想。于是,扶植日本便成为美国的既定方针。
? 在日 本赔偿问题上,美国首先是建议召开对日和会,接着单独决定停止“先期拆赔”,最后签订旧金山和约。在外交问题上一直尾随美国之后的中国国民政府,在国内统治已被推翻、美国外交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除了失望,只有无奈!
? 1949年7月7日,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十三周年的纪念日,盟总在赔偿技术顾问委员会特别会议上宣布:停止所有拆迁!不知中华民族的子孙有何感想?
? 至此 ,各同盟国不懈努力的日本赔偿问题终于被美国腰斩,使世人,特别是亚洲人民没有能和欧洲战场那样得到一个令各受害国大致能接受的并付诸实施达成一致协定的结局,也使战后五十多年来,亚洲各国与日本的友好关系时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乃至受到严重挑战,大大地影响了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稳定。
? 1949年9月17日,美国、英国和法国三国代表商定:即使苏联反对,西方也要缔结对日和约。10月13日,美国拟就美英对日和约的第一稿,草案中对日本的赔偿之事只提日本应付赔偿,但不提对留存在日本本土以及存放在中立国的日本黄金如何处理。实际上,美英法此时已经排除了苏联和中国国民政府参加对日和约的可能性,立足于单独媾和,自然,对索赔问题也已经着手中止或放弃了。
? 1951年6月,杜勒斯同英国政府会谈,其中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由谁代表中国参加,因英国与新中国已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故英国建议让新中国派员参加。经过双方妥协,达成共识,即台湾当局和新中国政府都不参加,“日本将来对中国的态度必须由日本根据和约的行使主权和独立的地位来决定。”
? 1951年9月4日,美国一手操办的对日和约会议在美国旧金出召开,出席会议的共有51个国家的代表,南斯拉夫、印度、缅甸拒绝参加,中国被排斥在外。经过美国的多方游说和日本的多次许诺,终于在9月18日举行签字仪式,苏联、捷克、波兰拒绝签字,其余48国和日本共会49国在和约上签了字。规定:本和约在1952年4月28日生效。
? 和约对日本向同盟国如何赔偿的问题,在第14到18条作了明文规定,可以概括为,日本应该:①对曾受日军占领并遭受损害的同盟国家提供技术性或劳务性的服务,以帮助其修复损害;②日本及其人民在同盟国境内的财产权益,由该同盟国处置。除了这两条以外,同盟国放弃了对日本的一切赔偿要求。
? 中国是受日本侵略之苦最深、抗击日军功绩最大的国家,但对日和约却没有中国签字,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这也充分说明了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片面与单独媾和性质。
? 面对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中国国民政府从自己的统治地位出发,对日索赔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坚决反对??态度动摇??逐步软化”的过程。
? 直到在1950年秋天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为了扶植日本,主张赔偿应当豁免,要求各国盟国取消对日索赔,开始时,中国反对取消赔偿,但11月1日,台湾当局给顾维钧的电报却说:“关于放弃赔款问题,我愿从美方主张。但关于返返劫物等事,盼美方予我特别协助。”顾维钧看到电报后,立即回电台湾当局的“外交部长”叶公超,明确指出:“我们必须考虑到我国人民的情绪,并且鉴于菲律宾强烈地坚持要求赔偿,我们应当附加一个声明,大只是我们对于日本赔偿问题是以所有国家全部都同意放弃为条件的。如果美国支持任何一国的赔偿要术,我们就可引为前例。”
? 对于台湾当局在外交上一味追术美国,在对日索赔上态度软化,顾维钧也感到很吃惊,他在自己的回忆中写道:“事情有时令以难人理解,像赔款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台北政府竟会突然作出出人忌料的决定,中国人民受害14年,不但受伤亡之苦,而且受财产损失与生活艰辛之苦。我认为台北至少应当在完全屈从于美国压力之前,把赔款问题加以慎重考虑。美国想急于摆脱占领日本的财政重担,因而慷慨地放弃全部赔款要求,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我看来,政府在要求日本赔款问题上,是可以坚持较长时间的。”
? 1951年7月12日,当对日和约草案在英、美等40多个国家的首都同时公布时,条约草案中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台湾当局的任何一方代表。对此,台湾“外交部”发表了书面抗议和严正声明。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也在9月18日发表了《关于美国及其仆从国家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的声明》表示: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非法的和无效的,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 中国国民党政权把自己绑在了美国外交的战车上,处处被动,唯美国的眼色行事,真是可悲!为了自己的所谓“国际地位”,竟不顾民族的利益,而准备放弃对日索赔,实在可恨! ? (据《血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