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概要
关于现阶段的中日关系,最简洁的描述是“政治冷、经济热”。虽然中日经贸关系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中日经济联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并且依然以强劲的势头继续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日高层来往陷于停顿,两国国民互不信任甚至是敌对情绪不断升温。那么,这种政治经济分裂的中日关系会持续多久?可以预见的两种结果是:或者经济往来受到政治关系的影响而受挫,或者政治关系受到经济往来的压力而趋向正常。
许多有识之士对中日关系的现状表示忧虑,并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大家都承认,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败。大家都提出了中日两国“双赢”的希望。但是,事实是,这些理智的建议往往被淹没在情绪的浪潮下。回顾日本近代历史,在关系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理智很少能战胜情绪,国家政策往往不能不以国民情绪为依托。日本近代史上所谓的“国运”,便是以情绪为推动力的赌博。以情绪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既可以使国家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又可以使国家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一部日本近代史,可为殷鉴。
如何克服中日关系中的情绪化现象,乃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中日关系现在走在一种惯性的轨道上。所谓惯性,就是以一种无人进行建设性干预,任其发展。日本政治家拿不出积极的作为,而某些媒体则使中日关系在错误的轨道上加速下滑。现在两国关系的现状,敌视的情绪极易爆发,友好的感情殊难酝酿。所谓破坏容易,建设难。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任何一种小小的风吹草动都会在火爆的中日关系上火上浇油,而大量的艰苦努力却难见其效。有学者指出,小泉是一个一切从内政需求出发的机会主义政治家,此言不虚。小泉为了迎合某些选民,敢于顽固地前往靖国神社,却不敢以一个政治家的道德感和良知,立即悬崖勒马。日本著名评论家船桥洋一指出,中日问题的原因在于双方尚不能以有助于双方在世界和亚洲地位的形式,作出与对方结成“双赢”关系的战略决断。是的,要改变中日两国关系恶性发展的趋势,需要政治家的大智慧、大决断。
中日两国目前都处在一个深刻的变动期,因而中日关系也处于一种过渡期。中日关系如何进入一种良性互动,有待于两国国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的培育。谁来掌握中日关系发展的方向?如今日本政治家是无为而治,消极应对;媒体则是积极参与,不过起到一种加快日本对中国认识情绪化的作用。现在两国关系的架构,可能是暂时的,不确定的。中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变革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中国社会,而日本正埋头于其政治军事大国梦想。但是,现在的耕耘和将来的收获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两个国家不辞艰苦,精心耕作,两国才能逐步获得一种比较正常的邻里关系。
相较于日本而言,中国社会正在的社会变革更为深刻。对于世界而言,中国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变化”。如何理解、定位这种变化,需要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是前几年日本某些学者的看法。这些观点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间灰飞烟灭,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变化的中国与日本经济的良性互动,而只看到中国巨大变化的某一部分。在这一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后,民族主义蓬勃高涨,及至20世纪20年代,统一趋势不可阻挡。当时日本部分军国主义者从民族利己主义出发,不能对它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正确的回应,而是对它进行了错误的解读,叫嚣“中日难免一战”,从而酿成了中日近代史上的悲剧。
化解今日的中日关系,实在是考验东方民族政治智慧的一大课题。同时,它也是考验日本民族、特别是日本政治家道德勇气的一大课题。面对困难重重的中日关系,两个国家的有识之士必须有所作为,无为而治将使两国愈走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