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和彭嘉衡夫妇一起


    1,采访题目的由来

    我非常幸运地认识了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彭嘉衡先生,尽管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岁月里采访过他的记者已经有很多人了。

    中国的采访风是随着政治大气候而风起云涌的。象我这样“苦行僧”一类的,不但自费,而且,坚持采访“抗日战争亲历者”的人物,在诺大的中国还是不多的。

    我第一次采访84岁的彭嘉衡先生,是在2005年11月11日。是一位解放军的大校军官张兵同志带我去的,这位热心的女同志因为看了多家媒体的报道,自己先慕名前往拜访。然后,又介绍我去的。张兵大校的父亲是老八路,这大概是她兴趣的渊源所在。

    以后,当然是我自己去登门拜望这位身经百战的、人生坎坷的抗战老兵。

    彭嘉衡先生身材高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善良亲切。他的夫人付汝梅也是慈眉善目,记忆超人。彭夫人似乎比自己的先生还了解先生本人亲历抗战的事情,很多历史的细节我都是在听彭夫人阐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二人其:“相濡以沫、相依为命、相辅相成、相敬如宾”的程度。彭嘉衡先生的家像一座博物馆,关于他本人抗战经历和美国飞虎队的照片挂的满墙都是。另外,让我吃惊的是,彭先生夫妇还说1997年就在《北京晚报》上的连载图书上看过我写的书,他们说:“我们和我们的儿子们早就认识你了”。这些话,让我很惭愧。我多年来一直追寻采访亲历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我采访的抗战亲历者中不少人看过《我认识的鬼子兵》这本书。喜爱这样的图书,这可能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每当被采访的对象谈及此事,我自然是受宠若惊。当然,我也感到这两位老人随和和亲切,是难得的好人。

    彭先生说自己的人生经历是这样一个过程:

    “上过天堂、下过地狱、又回到人间”。

    我说,彭先生,我就用这句话当我描写您的作品题目吧?

    ??彭先生仰天大笑,算是认可。

彭嘉衡在美国“飞虎队”当飞行员时的照片


    2,彭嘉衡的人生经历

    1921年,彭嘉衡出生的印度尼西亚昔嘉罗,彭嘉衡的父亲年轻时到印度尼西亚谋生,后来,彭家在印度尼西亚已经有不小的产业,家境殷实。1930年,彭嘉衡的父亲送彭嘉衡和弟弟回祖国广东省梅州兴宁县小学读书。因为幼年的彭嘉衡太调皮捣蛋,几个叔叔都说管教不了。所以,彭嘉衡的父亲又把彭接回印度尼西亚读书。1931年,彭嘉衡在船上听华人们说“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占领了我们祖国的东北!”从那时起,彭嘉衡开始仇恨日本人。1935年,彭嘉衡又和弟弟返回祖国读书。在那时的记忆里,彭嘉衡充满了对富足生活的回忆。那时14、5岁的他天天下饭馆,饭馆的老板也知道南洋来的华侨都是“大款”,所以,想尽办法改善饭菜的花样,想尽办法从华侨钱袋里往外掏钱。时至今日,85岁的彭先生诚恳地对我说:“那时,……,幸亏没有学坏。”

    1937年卢沟桥一声炮响震惊了世界,侵华日军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那时,偌大的中国已经摆不下一张书桌了,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彭嘉衡也奋勇当先地投入到了抗日战争中。1937年秋,他投考了黄埔军校17期,被录取在华侨总队。1941年他被录取为中央航校15期学员,后留学美国学习飞行。1944年7月,彭嘉衡归国参加中美空军联队,在祖国的领空和侵华日军血战。1945年1月,彭嘉衡随盟军参加实施对武汉的轰炸。1945年5月,参加湖南芷江会战。1945年8月14日,因参加对日空战64次,获美国政府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和抗日英雄称号。1947年返回印度尼西亚。1950年9月,受到“两航起义”人员的感召,重返大陆。刚回中国,彭嘉衡飞负有重要任务的专机。1953年开始飞老掉牙的苏联曾经参加一次世界大战的飞机去喷洒农药灭虫。由于老彭是身经百战、经验十足的飞行员,所以,把没有导航设备的、需要人工启动的、顶风时,飞行速度比火车速度还慢的飞机开的得心应手。

    ??关键是在只有400米长的麦田跑道上起降。这是真正的工夫!

    以后,老彭还担任过其他的重要职务,就是开飞机在海拉尔航空护林。1959年,苏联专家撤走之后,中国就没有飞行专家了。因此,老彭又受到重用。十几年来,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风沙漠河到天涯海角,老彭飞遍了全中国。累计飞行时间达到8000小时。老彭自豪地回忆,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日月里,国家不少国家领导人不但坐过他的飞机,还同吃、同住在一个宾馆。可见其“曾经阳光灿烂”过。

    1964年,是老彭的人生转折点。正当老彭踌躇满志,要把浑身的干劲、丰富的经验、充沛的体力贡献给国家的生活,因为“海外关系”,老彭被停飞了。从那时起,老彭的任务是“写材料”。“写材料”的意思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明白,“写材料”的意思就是:

    “老老实实地交代问题!”

    现在是“成为犯罪嫌疑人,才被带到公安机关去”;当时是“善良的人,也被带到类似监狱的小黑屋里隔离审查;在一定的时间内:写材料,交代犯下的‘罪行’。”

    大家知道:在1964年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是大不一样的。

    紧跟着,是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那风暴席卷神州大地的时候,老彭被下放到内蒙古的劳改农场,他的工作是喂马、放羊、烧锅炉。

    1972年,老彭回到北京。一直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老彭和全国人民一道儿舒展了眉头。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今年,2005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对日空战的老兵自然又重登历史的舞台:被政治关注、被公众想起;被历史光顾、被媒体采访。

    面对历史的长河,彭嘉衡先生始终微笑着面对我高谈阔论,他也有片刻伤心的时候,似乎就要潸然泪下了。他领我楼上楼下的走,我注意到上、下楼时,他都细心地用一块抹布把楼道的扶手都擦一遍;下楼时,再如此推回去。我想:这么细心的人既能驾驶战鹰凌空搏斗,也能记住汹涌澎湃的人生急流中激起的、那一个个浪花和那翻滚无情的旋涡吧?

3,没有重庆的龙启明就没有我们大家

我研究彭嘉衡先要研究“彭嘉衡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他彭嘉衡怎么开始被媒体注意到的”。用彭嘉衡自己的话说,叫做:“没有重庆的龙启明就没有我们大家”。而且,一位《重庆晨报》的记者夏显虎先生也和我说起过此事。夏显虎是我的好友,作为重庆的记者,他应该是第一个采访83岁飞虎队老兵龙启明的人。他采访的时间是抗战胜利60周年的4月。采访原因是“龙启明先生自己先把信息传递到报社的。”

那么,老彭和夏显虎说的对不对呢?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飞虎队龙启明”;其结果是:到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2005年的5月份,还真有不少国内媒体这样报道:

“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龙启明”。

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国内对于原美国飞虎队的中国国籍成员没有系统的登记、注册、慰问、关怀。要不,怎么会“先有重庆的龙启明,后发现的其他飞虎队幸存者”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我下面引用新华网2005-05-26 日发表的一篇文章:

《龙启明:国内唯一健在“飞虎队队员”》

2005-05-26 09:57更新 来源:新华网

[图片说明1:龙启明夫妇和大儿子的合影,此时他已加入“飞虎队”。

图片说明2:龙启明和哥哥、父亲的合影。爱国的父亲虽为当时香港英国政府雇员,但是从来不穿西装,只穿马褂长衫。

图片说明3:龙启明说明自己当年站在战斗机旁。

龙启明老人退休于重庆钢铁集团公司,1923年生于香港的小康之家,父亲是香港华员会会长。1942年,龙启明考取中国航空委员招收的留美空军学员,19433月回国投入战斗。 在驼峰航线飞行了2000多个小时后,19446月,龙启明等6人被挑选进入由美国人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正式成为“飞虎队”轰炸机飞行员。“飞虎队”即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1943年改为第十四航空队。至抗战结束,第十四航空队共击落日军敌机2600多架,击沉或重创日军军舰44艘,击毙日军官兵6万多名。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也因此家喻户晓。新华社发

以上新华社发的文章的要点有两个:

一,发表时间是2005-05-26

二是:龙启明是:国内唯一健在“飞虎队队员”。

这两点说明了一些重要的信息。815,是日本天皇在19458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纪念日。93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2005526日,中国最有权威的新华社还这样报道:“国内唯一健在“飞虎队队员”。

无疑,说明到5月了,“中国国内尚有多少原美国援华作战空军飞虎队的中国飞行员的幸存者”,这条信息在中国的官方的统计记录中,还没有详细的记载。

这是我观察到的一个重要历史细节。

我从1991年开始研究、追踪采访亲历过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在我的研究中,这些能进行“战争口述史”的人物大致分成10种:1,老八路、老新四军。2,中国政府军抗战将士。3,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军老鬼子。4,被强掳日本国的劳工。5,抗战时期回国参战的爱国华侨。6,被侵华日军强掳为性奴隶的所谓慰安妇。7,细菌战、无差别轰炸受害者。8,原侵华战争遗留在中国的战争遗孤。9,美国飞虎队。10,东北抗日联军。我发现,我们的统计还是非常粗糙的。这其中的原委还要追溯中国近代历史,追溯国内战争,追溯到中国国内,党与党之间多年你死我活的斗争。听说,到目前为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人数的统计,只有3000人的姓名存在。另外,我上述10种人的统计资料也非常欠缺。??“龙启明是最后的飞虎队员”这样的报道也就不奇怪了。

彭嘉衡对我说:“龙启明,我认识。他尽胡说!”

85岁的彭嘉衡激动地对我说:“他龙启明说他自己飞过轰炸机、战斗机!实际上,他是个报务员。1950年,我们为了建设新中国回国参加工作时,我们还在一起学习过。龙启明所说的出入还有……,……。是我的儿子在美国看了报道后,认为不妥,我儿子说:我老爸还活着,他怎么成了唯一健在的了?”

彭嘉衡建议我给一位叫熊少硕的人打电话。

抗战老兵熊少硕老先生是一个在电话里不停止说话的人。我作为抗日战争的研究学者,我的市内电话、长途电话,都是自费,如此下去,只需要一天!我就不用吃饭了。所以,我希望他能尽快说完。或者能长话短说。

熊少硕先生今年83岁,外号是“小广东”。他现在的住址是:610036成都蜀汉路435号。他家的电话是:028-87539XXX。彭嘉衡向我介绍说:“熊少硕是龙启明的老师”。

熊少硕自我介绍:“……我是1940年进的中国航空公司,而龙启明是1943年进的中国航空公司。开始,龙启明从桂林到重庆,又到昆明开始参加驼峰飞行。龙启明开始飞驼峰航线的运输机时不适应,吐的厉害。上级担心龙启明能不能再飞,我熊少硕考虑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就带龙启明继续飞行。以后。龙启明就习惯了。当时,报务员每月要飞60小时以上,否则,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可是,我们每月飞到110小时,或者120小时。当时,我们每月的工资达到一千多卢比,和300多美金。以后,熊少硕先生调离,去其他航线担当报务员。”

熊少硕向我介绍:“龙启明解放后,开始在西南民族学校工作,正值抗美援朝期间,因为贪污,他被降职、降工资,被调到重庆钢铁厂。我是517日,看了《成都商报》4版对龙启明的报道才知道‘最后的飞虎队队员’一事的。”熊少硕从龙启明父母数落起,一、一说明相关龙启明报道中的各项错误。他说:“由于龙启明的自吹自擂,地方政府受蒙蔽不浅。现在,他已经享受离休待遇、处级指标,还分到了房子啦!”

我本人听了,感到很好。他龙启明无论是报务员也好,或者是飞行员也好,他毕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援助中国的美国飞行员一起,在空中和侵华日军作过战。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能自吹自擂,从而引起中国国内各界的重视,以至于在精神上得到从“未有过的”慰籍、满足、舒畅;在物质上得到改善,这不是很好吗?比起贪官污吏来,龙启明的自吹自擂太有必要了,也太及时了;太合情合理了,太应该了。

??否则的话,在我方军的眼里这个世界就太不公平了!太不合理了!

照片说明:美国航空支援队飞行员在云南驿机场等待出发执行任务

试想?一个参加过抗战的人不自吹的话,难道别人会去吹他不成?而且,过了这个村还有这个店吗?他龙启明现在吹自己都不会有任何作用,事过境迁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中国、外国都有;但是,世界各国的老兵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所得到的“回报”是不一样的。因为,各国的历史和国情大不相同。

我问了问熊少硕先生,他说现在他每月收入只有1200元,住房面积狭窄。他1940年在中国航空公司,后来和美国志愿航空队一起飞“驼峰航线”运输抗战物资。抗日战争没有受过伤,文化大革命被打断5根肋骨。

我一再向熊少硕先生表明我的态度:“我并没有要报道‘龙启明相关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事情。龙启明先生飞过驼峰航线就成了!龙启明先生参加过抗日战争,就成了。那么多的贪官污吏侵吞人民的血汗和财产都没有人追究,他一个龙启明吹一吹自己的历史,改善一下自己的处境,弘扬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没有什么不好。最为主要的是,有了他龙启明的出现,才引发出中国大陆对幸存抗日战争飞行员的踪影及其社会的关注,有什么不好吗?”

彭嘉衡先生也是这个意思:“……我们都80多岁了,抗日战争、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四清四不清、文化大革命,我们的命运太凄惨了。他龙启明说自己飞过战斗机、轰炸机,说他自己参加过各种战斗……,……。……就那么样吧!”

“没有重庆的龙启明就没有我们大家”彭嘉衡先生说。

此时此刻,我想到的是另外的事情。我去过日本国东京都的靖国神社,那里没有中国人想象的:“供奉着什么人的灵位”。供奉灵位,那是中国人庙宇、寺庙里的习惯。而位于日本东京靖国神社那里,有许多的大本子。翻开厚厚的大本子看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257万为了日本国的利益,外出掠夺,并且,在历次战争中战死的军人名单。我看了看,最远的可以追溯到1895年的中日海战。

??中国没有这样详细的名单,他龙启明有勇气把自己写进中国的抗战历史,这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事情。无数人在战争中死去了,活着的人是应该“大喊大叫”的。

我知道,抗战中中国人死伤3500万人。其中中国军人牺牲380万人。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府军牺牲321万人,八路军、新四军牺牲52万军人。

我知道,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战死、伤、被俘154万人。

我知道,1945年侵华日军在中国22个战场,有127万日本军人向中国军队缴械投降。

我知道,侵华日军老兵每月都有日本天皇的“恩给”。我采访过东史郎,他本人亲口对我说,他1937年到中国参战,1945年在上海向中国政府军缴械投降。他每月天皇的“恩给”是13万日圆。我采访过的侵华日军老兵本多立太郎是1939年参加侵华战争的,他每月的“恩给”是9万日圆。另外,他每月的“定金”,也就是退休费是21万日圆。

古今中外,为了利益,兄弟可以反目成仇;国家、民族间可以刀光剑影。

军人为了国家利益参战;国家为军人参拜、祭奠、抚恤、恩给,使之继往开来。

我知道,东海蕴藏石油250亿吨 战略意义重大成中日必争

  中国和日本分别为全球第二和第三大耗油国,据《?望》杂志的估算,东海油田蕴含石油250亿吨,按国家有关部门公布,去年全年消耗石油3亿吨,即东海含油量可供我国用80年,可见含量之巨大,天然气84000亿立方公尺,因此不但中国视之为“国家兴亡的重要战略资源”,能源自足率只有4%的日本更将东海油田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深深地知道,已往的中国战争亲历者还健在。他们之间可能还有些矛盾。但是,这个世界是不安定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当新的威胁又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安抚自己,再挽起众人的手臂;挺起胸膛,迎接下一个“最危险的时刻”。他龙启明在抗日战争60周年的岁月里“挺身而出”,从而带出十几个已经被民众遗忘的抗战英雄,??挺好!

它“挺好”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中国人不但应该牢记自己屈辱的历史,还应该以历史为镜子,更新观念,善待老兵。他龙启明不但“善待”了自己,还使彭嘉衡等十几个人受到“善待”,这不是很好吗?如果别人不善待飞虎队老兵,飞虎队老兵自己也不跳出来善待自己的话,那么!“飞虎队”老兵那里还有被善待的机会呢?

一个民族不善待自己,他首先就没有希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的想法。

照片说明:正在补充弹药的“飞虎队”官兵

4,最光彩的人生三月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出版物如雨后春笋般繁荣生长。中国文学界也在这个时期流行出新的调侃话语:“各领风骚20天”。

续被新闻界报道的《龙启明:国内唯一健在“飞虎队队员”》之后,在我们这个星球各地的十几名的“飞虎队”幸存者,陆陆续续被新闻媒体热烈地关注上了。他们分别是:

生活在北京市的85彭嘉衡先生。

生活在香港的林雨水先生。

生活在天津市的何其忱先生。

生活在香港的廖谭清先生。

生活的天津的张炎先生。

生活在美国的卢茂吟先生。

生活在杭州的吴其轺先生。

生活在美国的潘超文先生。

生活在成都市的张义生先生。

生活在台湾的李继贤先生。

生活在武汉的邓仲卿先生。

生活在台湾的张维烈先生。

生活在成都的熊少硕先生。

生活在台湾的徐华江先生。

生活在北京的,91岁的北京大学教授陈炎先生。

还有张秋卿,马宗骏,余扬和,王光复,张兴福和段有理。

……,……。等等、等等。以上各位的平均年龄是85岁。

左:200694号《北京晚报》刊登飞虎队报务员现年91岁的陈炎

右:20061019日《北京晚报》刊登“寻访健在的飞虎队员”

85岁的彭嘉衡先生人生最为光彩的日月也随政治气候的主流走向而大放异彩。

200591《人民日报》刊登了记者王尧的采访文章,题目是:《彭嘉衡:九死一生终不悔》。副标题是:《家国存亡的关头,华夏热血儿女投身抗战,将生死置之度外》。

200589《解放军报》刊登记者周奔记者的采访记,通栏标题是《“飞虎队”里的中国勇士》。

2005713,《法制晚报》刊登记者王溪的采访文章,通栏标题是《战火与动荡洗礼飞虎队之家》。副标题是《蓝天浴血 英俊少年勇夺十字勋章 毅然逃婚 护校女生终获纯真挚爱》。

200562829日,《北京晚报》连载胡铁湘记者的采访报道《飞行的记忆》。胡铁湘记者在报道的副标题上使用的是这样的词汇:《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寻访国内健在“飞虎队员”》。胡记者报道的提示内容小标题还有一句是这样强调:

“国内唯一荣获美国‘优异飞行十字勋章’的‘飞虎队员’彭嘉衡。”

照片说明:200562829日《北京晚报》上的彭嘉衡

2005年《南方都市报》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专题宣传中,有《寻访抗战老兵特别报道》栏目。喻尘特派记者在第34期,报道了《对日作战飞行64次的空军老兵彭嘉衡》。

另外,还有许多媒体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宣传中报道彭嘉衡。

对于彭嘉衡来说,最为光彩夺目的是他参加了200593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由中国政府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他彭嘉衡坐在第7排,和中国党政要员一起参会。他是作为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光荣被特别邀请参加这次纪念大会的。

另外,他还幸运地出席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座谈会,他彭嘉衡在主席台上,和陈香梅、何鲁丽、王楚英、王光英、贾庆林等人坐在一起。

2005936时,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彭嘉衡荣幸地出席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国宴招待会。彭嘉衡特别留了一份“招待会主宾桌席次图{2}”的复印件。我看到这张图上写着要员名单:“王兆国、赵井元、回良玉、刘汉生、刘云山、彭嘉衡、周永康、加列耶夫、吴仪、向守志、刘淇、高达章。”

1937年,少年彭嘉衡满腔热血参加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人生命运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和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岁月里最光彩的人生三月吧。

5,记忆的碎片织就五彩斑斓的人生图画